1959年,顧方舟瞞著妻子,將一管可能造成“嬰兒死亡 ”的溶液,狠心地灌進了不滿一歲的兒子口中。那一刻,他在心里說:“孩子,為了億萬名嬰兒,爸爸對不起你了!” 1955年,顧方舟順利拿到了蘇聯(lián)醫(yī)學院副博士學位,并回到了祖國。 也是這一年,國內(nèi)爆發(fā)了脊髓灰質(zhì)炎病情,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兒麻痹”。 這種病傳染性極強,蔓延速度非常快,最初在南通爆發(fā)。 短短的幾天內(nèi),全市竟然有1680名兒童被感染,有的落下了終身殘疾,有的也失去了生命。 隨后,傳染病又開始向全國蔓延,很多家長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傳染,每天緊閉門窗,不讓孩子出門。 但這不是阻止傳染的最終辦法,要想征服這個傳染病,必須通過醫(yī)學。 就在這時,留學回國,有著病毒學背景的顧方舟被委以重任,領導一支科研醫(yī)學隊伍開始研制遏制這種病毒的疫苗。 克服了種種困難后,在顧方舟的領導下,研究所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研制出了第一批脊髓灰質(zhì)炎減毒滅活疫苗,而且經(jīng)過動物實驗,疫苗安全有效。 那么,動物實驗通過了,下一步就是要在人的身上進行實驗了。 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答案是:顧方舟。 他毫不猶豫地將疫苗溶液用在了自己身上,漫長的一周過后,顧方舟安然無恙 但問題又來了,大人或許因為自身抵抗力的關系能夠確保安全,可是孩子呢? 脊髓灰質(zhì)炎的發(fā)病年齡大多是7歲以下兒童,顧方舟以身試藥雖然成功了,但孩子未必。 怎么辦?要想疫苗投入使用,必須用孩子來做實驗。 這時顧方舟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用自己不滿一歲的兒子做臨床試驗。 要知道,如果失敗了,孩子要么死亡,要么重傷,無論哪種結(jié)果,都是致命的。 但為了千千萬萬個兒童,顧方舟還是瞞著妻子,將溶液倒進了兒子口中。 接下來的一個月,是顧方舟身為父親最“稱職”的一個月,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顧兒子,觀察兒子的體溫等情況。 充滿煎熬的一個月終于過去了,顧方舟的兒子沒有任何異樣,同事們被顧方舟的精神感動了,也紛紛給自己的孩子灌蘇了溶液。 所有的孩子都沒有異樣,證明疫苗溶液臨床成功了。 這個時候,一向堅強的顧方舟卻反而哭了,和同事們抱在一起哭了… 不過,疫苗溶液研制成功后,顧方舟并沒有松懈,開始攻克另外的難題。 因為液體減毒活疫苗需要低溫保存運輸,不利于大規(guī)模推廣,而且因為溶液口味很重,小孩還不愿意吃。 如何才能制造出既方便運輸、又讓小孩愛吃的疫苗呢? 最終顧方舟突發(fā)靈感,為何不將疫苗做成糖丸呢? 又經(jīng)過一年多的測試,顧方舟終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所以大家都稱呼顧方舟為“糖丸爺爺”。 有了顧方舟帶頭研發(fā)的疫苗,我國進入了全面控制脊髓灰質(zhì)炎流行的歷史階段。 一顆小小的糖丸,護佑著億萬兒童的健康,而這背后顧方舟的付出,是難以想象的,光是用兒子做臨床試驗,就已經(jīng)讓人欽佩不已了。 “醫(yī)者仁心”,向拯救億萬兒童的顧方舟致敬,他值得國人永遠銘記…… #人物# #歷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