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隆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要想接受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有一定的評判標準。總的來說,就是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師長,根據(jù)卓越的功勛可以授予將軍軍銜,要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怎么也得是正團級干部才有機會。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講究的是精準和公平,如果處理不好,會引起很多負面影響。 但劉子奇的情況很特殊,論年齡,他1927年入黨,比羅榮桓大兩歲,比林彪大七歲。 論資歷,他早在1930年就當上師長,立過不少功勛,但他職位低,建國后還是師長,始終沒有得到高升,對于如何定奪他的軍銜,讓羅榮桓犯起了難。 ![]() 為此,毛主席怕劉子奇對評定少將有看法,就讓羅榮桓親自找他談話,征求他本人的意見,問他想要什么軍銜。 這位劉子奇有什么特別的情況呢?需要毛主席找人專門征求他的意見? 少年歷經(jīng)苦難,積極投身革命劉子奇生于1900年,是湖南瀏陽人。在他生活的時代,滿清王朝經(jīng)過幾次變革仍沒有強盛起來,反而成為西方列強任意宰割的對象。隨著辛丑條約的簽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而對于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劉子奇一家來說更是如此,生活本就困難,5年時,父親因病去世,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8歲的劉子奇進入織布廠當童工,工作強度很大,但工錢卻極其微薄。幼小的劉子奇嘗遍了人間的疾苦,這一干就是十多年。 ![]() 在劉子奇打工的日子里,湖南的工農(nóng)運動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開展得熱火朝天,他時不時聽到一些來自共產(chǎn)黨的言論和看法。加上過早的獨立,培養(yǎng)了他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心里非常認同共產(chǎn)黨的理論,想要追隨共產(chǎn)黨的腳步。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劉子奇奮不顧身地參加到當時的工農(nóng)運動中,因為表現(xiàn)良好,于1927年4月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他參與的工農(nóng)運動聲勢越來越浩大,蔣介石忍無可忍,于是下達了狠毒的清鄉(xiāng)行動指令,在這次斗爭中,很多無辜人士和共產(chǎn)黨員犧牲于此,更加激發(fā)了劉子奇的愛國熱情。 1928年,為了對抗蔣介石的迫害,共產(chǎn)黨決定建立瀏陽游擊隊,由劉子奇擔任分隊長,帶領游擊隊打土豪、分田地。 1929年,在潘心源的組織下,一支數(shù)量過萬的大刀農(nóng)民自衛(wèi)軍應運而生,而劉子奇被任命為第四路指揮長。 ![]() 此時的劉子奇并沒有懈怠,將一腔熱血延續(xù)到了這里,把自衛(wèi)軍帶領得井井有條。 1930年,劉子奇率領的自衛(wèi)軍與其他游擊隊合并,成為瀏陽縣自衛(wèi)軍,下轄六個師,劉子奇任第二師師長。這是劉子奇第一次認識師長,從織布工人到師長,他只用了兩年時間。 按理說,1930年的紅軍師長,在紅軍隊伍中算是老資歷了,而且他當時只有30歲,所有人都認為他前途無量。但誰也沒想到,他這師長一當就是20年。 屢立戰(zhàn)功,服從安排彼時,長時間和紅一方面軍共事的劉子奇心里清楚,文化水平低是他的死穴,他知道這個差距是出身帶來的,如果想要為黨的事業(yè)多做貢獻,盡快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他必須要抓緊學習。 就在這個時候,紅一方面軍帶來一個好消息,他們要開展培訓課程,想?yún)⒓拥娜丝梢宰孕猩暾垺τ诳释麑W習的劉子奇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 于是,1930年底,劉子奇申請了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當時有人勸他:你這樣做是抓大放小,可以邊干邊學,用不著放棄師長的職位。 劉子奇謙虛地說:“我文化低,怕耽誤革命工作,而且我走了,可以把機會讓給更多的人。” 培訓結(jié)束后,劉子奇覺得自己收獲頗豐,以前只是片面愛黨,沒有深入了解過黨,如今更理解了黨骨子里的精神。 不知不覺中,他對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之后,劉子奇接到派遣命令,擔任紅軍第五師13團團長,成了團級干部。 他知道在軍中“服從命令”這四個字的分量,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熟悉軍隊頭銜的人都知道,這個團長的地位遠不及他原本的師長。但他腦子里沒有這么多職務的權衡。他覺得,既然黨有需要,那就絕不推脫,要服從黨的安排。 ![]() 他把13團帶得熱情高漲,完成了很多空前絕后的任務,1933年,他被任命為湘贛軍區(qū)獨立第三師師長,重新成為師級干部。 但在1934年5月,一次反圍剿戰(zhàn)役中,劉子奇屬下的一名團長執(zhí)行任務時出現(xiàn)紕漏,造成較大失誤,他主動扛下了所有責任,從師長降級為團長。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劉子奇本來是隨軍長征的,但他又脫離了長征的大部隊,到了湘西,任湘鄂川黔省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中共永順縣委書記。 此后,他隨紅六軍團在1936年10月到達甘肅甘孜會師。會師時,他是紅18師代師長。兩個月后,劉子奇第二次參加學習,加入陜北紅軍大學第二期學習班。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劉子奇的軍事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他被派去當八路軍120師359旅參謀長,當時的359旅旅長是陳伯鈞,副旅長是大名鼎鼎的王震,都是赫赫有名的開國上將。 由此看來,劉子奇這位旅參謀長再怎么不濟,開國后至少也是中將軍銜,后來,劉子奇又擔任特務團團長、晉綏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司令等職,取得反掃蕩的勝利。 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子奇被派到東北,先后擔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七師20旅旅長,獨立第八師師長、東北軍區(qū)整訓第二師師長、第四野戰(zhàn)軍第165師師長,重新成為師級干部。曾經(jīng)與他共事的陳伯鈞,彭紹輝,早已成為新中國的高級將領。 ![]() 而這期間,劉子奇的成績也不是沒被黨中央看到,他在百團大戰(zhàn)中的赫赫戰(zhàn)功還被表揚過,但頭銜來來回回地變,職位一直沒有變化,劉子奇始終心平氣和地接受組織的安排。 授銜難定,元帥親問意見時間很快就到了1955年授銜前期,那時軍隊內(nèi)的授銜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著,而當時劉子奇已被調(diào)任到廣東,擔任廣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對于劉子奇開國前和開國后的職位變遷,羅榮桓等人犯了難。 紅軍抗戰(zhàn)時期,劉子奇是軍中重要將領,戰(zhàn)功赫赫,以此而論,最低也能獲得上將或是中將軍銜。但是光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表現(xiàn),他又只能獲得少將軍銜而已。 ![]() 而以此時的職位來評價他,又能獲得中將軍銜。思考再三,評選組決定暫給授予劉子奇少將軍銜。出于特殊的情況和尊重考慮,毛主席讓羅榮桓親自出馬,詢問劉子奇本人的意見。 其實,從劉子奇的閱歷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不求回報的革命家。當他得知自己的評級后,欣然接受,這也符合他一貫的作風,就是服從組織安排。 他對羅帥說:“我參加革命,本來也不是為了名利,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這么多年,我親眼目睹太多的戰(zhàn)士在我身邊倒下,他們?yōu)楦锩鼱奚疫€能幸運地看到祖國的成立,這比什么都好。至于評為什么軍銜,我看少將就挺好了?!?/p> 說完以后,他一直囑咐羅榮桓,一定要遵守評定規(guī)則,不要為他一個人搞特殊化。 最后在授銜儀式上,劉子奇被授予少將軍銜。但是劉子奇將軍雖是少將,但是并不普通。 他在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時候,還榮獲了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以及一級解放勛章。能同時獲得三枚勛章的將帥也并不多見,在1955年授予的798位開國少將中,只有15個人獲得了這三枚一級勛章兒。 ![]() 而這20多年的師級干部的經(jīng)歷,也讓劉子奇在軍史中成為了一個無比特殊的存在。 后來,這位老師長在1963年退休,退休后,他也迅速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但依舊每天都會翻看報紙,關心著國家的各種大事。 1976年10月2日,劉子奇將軍病逝,終年76歲。 劉子奇欣然接受少將軍銜的覺悟,一是因為他的人生目標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所以不在乎功名利祿,另一方面是他對黨的忠誠,小時候的他沒有知識,只是單純地覺得共產(chǎn)黨的主張好,后面經(jīng)過學習,他深入了解了共產(chǎn)黨的行事作風,便堅定了信仰,實力演繹了“革命同志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像劉子奇這樣淡泊名利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是國家的肱骨之臣,民族精神的締造者,他們不在乎名利和榮譽,在他們眼里,論功封賞是小事,真正的家國平安才是大事。 |
|
來自: 新用戶4968691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