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是夏天的活躍分子,只要經過草叢,就可以看到諸多蝗蟲蹦跶著出現。在分類上,蝗蟲是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tǒng)稱,也是直翅目里最龐大的家族。在“蝗族”里,棉蝗(Chondracris rosea)算得上是巨無霸,體長可達8-9厘米,比人的拇指還要粗,看起來身強力壯。 棉蝗的身體是青綠色的,因而也得名大青蝗。棉蝗的左右兩側有一對復眼,由很多個六角形的小眼構成,復眼后面有一條黃色的縱紋。除了體型碩大,棉蝗的六肢也很發(fā)達,尤其是那對粗壯的后足,脛節(jié)背面還長了一排尖銳的硬刺。如果有頑皮的小孩想去抓住它,很可能被那排硬刺劃傷。這對后足是棉蝗跳躍的利器,可以讓棉蝗蹦出很遠,還讓棉蝗有了“蹬山倒”的別稱。 雌性棉蝗的個頭和體型都比雄性粗壯,我們經??匆姷臓钏啤盎认x媽媽背孩子”的場景,其實就是大塊頭的雌性棉蝗背后趴著一個小丈夫預備交配或正在交配。雌性棉蝗腹部末端有粗壯的產卵器,可以深深的插入泥土,產下自己的后代,一次可以產40-60枚卵。剛產的卵是橘紅色,形狀像一團粽子米。
與其他蝗蟲一樣,棉蝗是不完全變態(tài)的昆蟲,由卵孵化出若蟲,若蟲再羽化成蟲。棉蝗若蟲與成蟲長相接近,只是若蟲的翅還是短短的翅芽,個體也小很多,成蟲的翅則蓋過了腹部。棉蝗的壽命只有一年,春天孵化,冬天陸續(xù)死亡。 棉蝗若蟲 棉蝗不僅個頭大,食譜也很廣,棉花、水稻、甘蔗、茶、竹、豆、木麻黃等等植物都在它的食譜之內。食性廣,食量大,對于人類來說真夠頭疼的,尤其是蝗蟲搶奪的往往是對于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口糧。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曾說:“兇饑只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人類與蝗蟲的戰(zhàn)爭從古至今從未終止,在公元713年的唐代,政府還專設了防治蝗蟲的專職人員——捕蝗吏。在清代更是出版了《捕蝗集要》《捕蝗考》《治蝗書》等專著宣傳和傳播防治蝗蟲的經驗和方法。捕得的蝗蟲有一個不錯的去向,就是供人食用。按古人的話來說,“既除害,又佐食,何憚不為?”棉蝗個大肉多,有些地方甚至專門飼養(yǎng)棉蝗供人食用,口感有些像肉少殼多的蝦。相對于其他食材,棉蝗的確算是一種低碳環(huán)??谖哆€不壞的食物。 |
|
來自: 蒼松321 > 《2015城市物種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