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歷史大觀園 2020-07-14 01:04:32 1449年土木之變后,瓦剌軍強悍不羈,勢不可擋。明邊關相繼失守,明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 起初,明朝廷還想隱瞞土木堡慘敗的消息。但是,從前線萬幸逃歸的殘兵敗卒,不斷地出現(xiàn)在北京城內(nèi),成為前線兇訊的報信人。朱祁鎮(zhèn)的被俘,更使朝野震驚。當時明軍精銳部隊大都陷沒土木堡,京城所余老兵、弱兵尚不足十萬,也先的大軍,隨時都有可能兵臨北京。皇宮內(nèi)外,京城上下,一片混亂。 為制止混亂,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立朱祁鎮(zhèn)兩歲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臨朝,召集大臣們商議戰(zhàn)守大計,眾臣卻束手無策。翰林侍講徐珵主張南遷避難,這有如平地驚雷,文武大臣不知所措,眼看局面就要失控。此時,以兵部右侍郎代理兵部事務身份參加朝議的于謙,目睹此景,厲聲斥責徐珵:“有誰敢言南遷者,斬!京師是天下的根本所在,京師一動,大勢皆去,難道沒有看到宋朝南渡的悲劇嗎?”于謙的話,震醒了茫然失措的臣僚們,吏部尚書王文、大學士陳循等紛紛站在于謙一邊,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宦官金英也成為主戰(zhàn)派的有力支持者。于是,朱祁鈺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把守衛(wèi)北京城的重任全部托付給他。 ![]() 明景帝朱祁鈺像 于謙上任后,選拔精干人才,整頓軍隊,迅速調(diào)撥外地的軍馬糧草入京,以加強京師的力量,朝野漸漸安定下來。但是于謙明白,朱祁鎮(zhèn)被俘,國家無君,這對于安定朝野人心缺少凝聚力。況且,他也深知,也先必然會以朱祁鎮(zhèn)為奇貨,對明政府肆意訛詐,漫天要價。因此,無論從政治上考慮,還是從爭取外交的主動權著眼,另立新君是此時挽救國家的重要任務。當時皇太子朱見深年僅二歲,在國家升平時期立幼帝尚無不可,歷史上也不乏先例。但在國家危難之時,立幼主多有不妥。于謙考慮再三,置自己生死于度外,聯(lián)合群臣合奏皇太后,請立朱祁鈺為帝。 于謙的清正廉明正是“公生明,廉生威”的踐行?!肮鳎币庵^公正才能嚴,廉潔才有威望,這是一則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銘。最先立此言為碑的顧景祥一生為官清正廉明。后山東巡撫年富用楷體書《官箴》刻石,作為自己為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金句。后世賢人多用此言闡述執(zhí)法如山、浩然正氣的為政之心。 九月初六,朱祁鈺行登基典禮,次年改元景泰,遙尊朱祁鎮(zhèn)為太上皇。于謙又推薦任用了一批具有文韜武略的主戰(zhàn)大臣,明朝中央政局基本安定下來了。隨后,于謙又加緊軍事改制,著手整飭邊防,派員分巡各地,安撫州縣,修筑關隘,重新部署各方要塞,集中一切力量抵抗瓦剌軍的再度入侵。于謙深知,僅憑官兵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瓦剌勁騎的,因此,他動員群眾,號召軍民共同報國殺敵,把保衛(wèi)北京看成是民眾的共同使命。這樣,明朝軍事面貌大為改觀,京城各門守備嚴實,明政府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做好了抗戰(zhàn)的準備。 ![]() 于謙像 與此同時,瓦剌軍趁挾明帝朱祁鎮(zhèn)之勢,大舉南侵。正統(tǒng)十四年十月,也先挾朱祁鎮(zhèn)率瓦剌主力入寇大同,聲稱送大明皇帝回京。但大同守將嚴陣以待,并回答也先:“我國已有國君了?!币蚕裙ゴ笸怀桑憷@道南下,從紫荊關和居庸關兩路進攻京師,北京城危在旦夕。諸將對戰(zhàn)守策略議論紛紛,主將石亨主張退守城內(nèi),堅壁清野。于謙堅決主戰(zhàn),并親自率軍列于德勝門外,準備迎戰(zhàn)也先的主力,并下令:“有盔甲軍士,今日不出城者,斬!”待全軍城外部署就緒后,就緊閉諸城門,以示背水一戰(zhàn)的決心,并傳令諸軍:“臨陣作戰(zhàn),如將領不顧軍隊率先后退者,斬其將!軍隊不聽將領指揮而后退者,后隊斬前隊!”于謙自己表示堅決與三軍將士生死與共。明朝軍士大受感動,勇氣倍增,整個軍容為之嚴整威盛。 ![]() 明代無極縣令郭允禮制官箴碑(拓片) 十月十一日,也先大軍進逼北京,以議和為名索取財物,景帝和一些大臣有些心動。于謙堅決地說:“今日只知戰(zhàn)斗,其他一概不知?!蓖哓蒈姾兔鬈娫诘聞匍T展開激戰(zhàn),于謙令石亨領兵埋伏于空屋內(nèi),然后誘敵深入,火炮齊發(fā),石亨伏兵驟起,前后夾擊。明軍齊力奮進,瓦剌軍死傷無數(shù),號稱鐵頸元帥的也先之弟,也在雙方的激戰(zhàn)中斃命。瓦剌軍又轉(zhuǎn)攻西直門和彰義門,均遇到明軍強有力的抵抗。激戰(zhàn)相持了五天,也先一無所獲,又聽說明軍增援部隊即將開到,怕歸路被截,只好挾朱祁鎮(zhèn)北歸。于謙派兵乘勝追擊,又消滅了數(shù)萬瓦剌軍,還奪回了瓦剌軍沿途擄掠的財物,解救了許多被抓獲的百姓。也先退回蒙古草原,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以明廷的勝利而告結(jié)束。 也先進攻北京失敗后,并不甘心,伺機對明朝發(fā)動新的進攻。景泰元年(1450),瓦剌軍進攻寧夏,不久又折而進攻大同。大同總兵郭登率眾反擊,瓦剌軍大敗。這是土木之變后明軍在塞外戰(zhàn)場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它扭轉(zhuǎn)了明軍邊將畏敵、不敢與瓦剌正面交鋒的被動局面。此后,也先多次向明朝邊境要塞進犯,都被明朝邊關軍民擊潰。 明朝在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明政府在外交上的談判。也先本來以為,俘虜了朱祁鎮(zhèn),就像扼住了明朝的咽喉,完全可以以大明皇帝為人質(zhì),進行政治訛詐,誘破明朝的城、關,并向明政府索取金帛財物。這一伎倆最初確實也起過一些作用。朱祁鎮(zhèn)被俘之初,皇太后和皇后確實秘密搜羅大量珍寶絹帛,派宦官送至也先軍營,也先總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明皇室的這些軟弱、僥幸行為,不僅沒能換回朱祁鎮(zhèn),反而愈使也先欲壑難填。 也先早先攻打明政府邊關城池時,也總是將朱祁鎮(zhèn)挾至陣前,令明軍守將參拜皇上,并趁明軍將士疑慮無主之時攻城,屢屢得手。后來明政府在于謙的主持下,傳諭各邊鎮(zhèn)“瓦剌奉駕(朱祁鎮(zhèn))至,不得輕出”,并對擅自離城“見駕”的將領進行了嚴肅處理。于謙還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在取得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和一系列的邊防勝利之后,明政府更加不再理睬也先以朱祁鎮(zhèn)為人質(zhì)而提出的各種條件。到后來,面對也先多次欲送回朱祁鎮(zhèn)并求和的明喻暗示,明政府也不正面回答是否迎回朱祁鎮(zhèn)的問題。這使得朱祁鎮(zhèn)在也先手中由人質(zhì)變成了空質(zhì),到后來,簡直就成了燙手的山芋。 由于也先連年的征戰(zhàn),不僅明邊境地區(qū)連年飽受戰(zhàn)爭之苦,其蒙古內(nèi)部各族也深受其害。此時的蒙古人,已與早先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人有很大不同,他們的真正利益不是領土征服,而是維持與明王朝的緊密和有利的經(jīng)濟關系。由于與明政府的交戰(zhàn),使得漢蒙各族之間的正常交往和貿(mào)易中斷,蒙古各部失掉了通貢和互市的各種好處,這對他們自己也很不利,最終引起了蒙古內(nèi)部各部的不和及利益沖突。其中脫脫不花等人率先遣使獻馬議和,并和明政府恢復了原先的邊關貿(mào)易。同時,也先也不是成吉思汗,此時的瓦剌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構成相當于十三世紀初期蒙古人的那種威脅。也先也很清楚這一事實,他在釋放朱祁鎮(zhèn)之后又與明朝廷保持一般的友好關系,部分是出于這種考慮,部分則是由于他自己的虛弱和在蒙古人中的不穩(wěn)定的地位。 景泰元年(1450)六月,也先派使者來到北京,申述愿意與明廷講和并無條件交回朱祁鎮(zhèn)的意愿。但此時朱祁鈺擔心朱祁鎮(zhèn)回來后他的皇位不保,為打消朱祁鈺對皇位的顧慮,于謙安慰道:“如今皇位已經(jīng)確定,誰也不敢有他議。”景帝勉強答應,派使者前往瓦剌。 也先要送回朱祁鎮(zhèn),而朱祁鎮(zhèn)已明確表示不再想帝位之事,這時景帝也實在無法推諉拖延了。景泰元年八月十五日,明政府將做了一年俘虜?shù)闹炱铈?zhèn)接回了北京,朱祁鎮(zhèn)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俘虜后又被無條件放回來的漢族君主。 以上內(nèi)容來自歷史筆記本>明清光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