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他是一個具有獻身精神與強大民族自信心的人,他以獨特的魅力受到了人們的敬仰,甚至是他的敵人,也對他十分佩服。 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是一個綜合素質特別高的人,是一個不露鋒芒、甘居人后的人。 人們提到他,一般總是與總理這一職務聯(lián)系起來,總是津津樂道于他在治國、外交以及特殊戰(zhàn)線上的能力與貢獻。 其實,周恩來在軍隊中也同樣擁有十分特殊與崇高的地位。 他在解放前及建國初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曾長期從事軍事工作,他在軍事方面的能力與建樹,只是被他的其他優(yōu)秀領域所掩蓋。 1922年,他就在法國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指出: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極堅強、極有組織的革命軍不可,沒有革命軍,軍閥是打不倒的。 此時的周恩來只有24歲,這些似乎還停留在軍事理論階段,和軍事沒有關系,但是緊接著他在黃埔軍校的職務,就決定了他的軍事起點那不是一般的高。 在黃埔軍校剛成立時,先是由國民黨方面的戴季陶任政治部主任,但他很少到職,大多數(shù)時間是由共產黨這邊的張申府副主任主持工作。(點藍字閱讀:張申府的曲折人生:由創(chuàng)始人到老朋友) 也有一說,周恩來歸國時懷揣一封共產國際執(zhí)委、斯大林的密友季米特洛夫給黃埔軍校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的介紹信。 當時處在國共合作時期,這個職務就十分特殊了,地位十分高,是屬于校領導級別的,全面負責政治工作。 由于周恩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中共很快就在黃埔軍校的學生和教員中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并且不斷擴大,而這些人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此時的聶榮臻、葉劍英是他下面的教官,再以下還有兩個學生:林彪與徐向前,他們四人后來都成為開國元帥。 即便是以后國共對峙,一些國軍將領見到周恩來也還是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句周主任。 由黃埔軍校為起點,周恩來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也造就了他中共“紅色黃埔系”領導人與中共軍事工作奠基人的地位。 同時,在共產黨這邊,周恩來擔任中共廣東區(qū)委員會委員長、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負責我黨在廣東的軍政要務,是中共最早的軍事領導人,而且是最重要的領導人。 在國民革命軍中周恩來也擔任了重要軍職。他曾經(jīng)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這是高級軍職,擁有很高的話語權。 此時國軍后來的很多軍界大佬,也只是國民革命軍中的下層軍官,甚至不少人剛剛進入到軍中見習。 期間,在取得孫中山的同意之后,周恩來籌建了由共產黨員為骨干和核心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盡管名義上這只是一支衛(wèi)隊,并且僅有150余人,一個連的編制,但實際上確實一支戰(zhàn)斗力極為強悍的特種部隊。 鐵甲車隊核心成員均為共產黨員,其隊員也都支持并擁護共產黨的主張,這些成員均為周恩來特意抽調的精兵強將。 由于這支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孫中山的安全,因此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在黃埔軍東征時曾助攻主力部隊,立下奇功。 特別指出的是,這支部隊也是北伐時期國軍戰(zhàn)斗力最為強悍之“葉挺獨立團”的前身。 隨后的1927年南昌起義,在我軍歷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是公認的解放軍創(chuàng)始源頭,而周恩來是前敵委員會書記,是這次起義的最高領導人,在他下面的領導還有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葉挺等。 起義后輾轉回到上海的周恩來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政治局常委,后來擔任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負責聯(lián)系和指導各地區(qū)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 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建了中共的情報組織“中央特科”,他基本上是中共軍事最高領導,甚至是中共中央的實際領導人。 1931年,周恩來來到蘇區(qū),此時他的軍職也比較高,曾經(jīng)擔任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總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這三個軍職在當時也都是響當當?shù)摹?/span> 特別是紅軍總政委,等于所有紅軍的政委,我們的軍隊是黨指揮槍,政委在當時是絕對的一把手,而且他還是軍委副主席,說他是軍隊二把手也不為過。 在蘇區(qū)的第四次反圍剿時,由于毛澤東已經(jīng)被撤職,紅一方面軍由總司令朱德和總政委周恩來指揮。 盡管周恩來只是政委,但是在當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便朱德名義上是紅軍的總司令,有權指揮紅一方面軍的所有行動,但是他也必須執(zhí)行以周恩來為書記的蘇區(qū)中央局的命令。 在遵義會議后,周恩來是三人軍事小組的成員,集中領導和全權指揮軍事工作與紅軍行動,也就是說當時領袖、王稼祥和周恩來是紅軍的最高指揮者。 等到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成立的新的中革軍委,領袖擔任主席,周恩來和張國燾擔任副主席。洛川會議后,由朱德和周恩來擔任副主席。 可以這么說,在整個的土地革命時期,周恩來一直都是處于軍委的最高層,屹立十年不倒,連毛澤東與朱德都沒有過此項成就。 全面抗戰(zhàn)時期周恩來擔任軍委副主席,到了1941年,他成為中革軍委主席團成員,主席團由毛澤東任主席,成員包括朱德、彭德懷、周恩來、王稼祥。 當時周恩來在國軍中也有職務,他被邀請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政治部中將副部長。雖然這是國共合作的一個象征性職務,但是不可否認這個職務十分重要。 這個時期,周恩來除了參與全局工作,新四軍的各種內外矛盾,也都是由其親自前往協(xié)調解決。 1945年七大后,周恩來成為書記處五大書記之一,并擔任新的中央軍委副主席,此后他還兼任代總參謀長,協(xié)助主席組織和指揮解放戰(zhàn)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革命運動。 當時雖然有五大書記,但在解放戰(zhàn)爭中,真正負責軍事指揮的是毛、朱、周三人。 建國后,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周恩來依然是副主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都是具體負責主持軍委的日常工作。 直到彭德懷從朝鮮戰(zhàn)場上回來,代替他負責軍委日常工作,此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國務院的工作當中。 周恩來如果參加1955年的評銜,元帥是鐵板釘釘,無有任何爭議,問題只在于他應該排在第幾呢? 以剛才介紹的周恩來的資歷來看,在后來的十大元帥中還沒有人能跟他相提并論,因此排名第一也是毫無爭議的。 不過,以周恩來四平八穩(wěn),“與世無爭”的性格,肯定不會接受這個排名。 周恩來一生都奉行“流水不爭先”,絕對不會把自己居于首位,因此他肯定會把朱德捧在前面,雖然他還是朱德的入黨介紹人。 當然,以朱德的資歷、地位與年齡來講,排名第一也無可厚非,畢竟一直以來都是總司令,他坐第一把元帥交椅,也沒人不服。 接下來,周恩來還會再把彭德懷捧出來,就像當年林沖在梁山上讓賢那樣。 不過,彭雖然也同樣德高望重,但他絕不會同意排在周恩來前面,而且各方面也不會同意周恩來繼續(xù)讓賢。 因此,周恩來的位置,應該在第二,朱之后,彭之前。 眾所周知,的確在第一次授銜時,周恩來就在元帥預授名單里,但他已經(jīng)不在軍隊,堅持不授銜,按照他的話說,他就當好各位(將帥)的大管家吧! 正式授銜大會時,最先開始的是十大將的儀式,是由周恩來親自主持的,他將第一份大將軍銜任命狀和勛章授予了粟裕,這才是新中國第一次最早的授銜,由此也可以看出周恩來總理的地位。 盡管1954年以后,周恩來未再擔任過軍職,但在一段時期,特別是文革中,周恩來常常會出現(xiàn)在與軍隊有關的事件當中,不是協(xié)調、救火,就是命令、指揮,可見其在軍隊中的威望與影響力。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