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歷史的塵?!姆N的人生起伏

 金色年華554 2022-06-27 發(fā)布于江西
歷史的塵?!姆N的人生起伏

  文種是個奇人,他的人生可謂是一路風(fēng)雨一路晴,這句話怎么說呢?我們粗略的理一下文種的一生,可以看到有兩條十分明顯的界限,換句話說文種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低谷、高潮再到一個低谷,在這樣的浮浮沉沉中,文種到底是如何度過的呢?

  公元前473年句踐親率越國大軍攻破了吳國的大都姑蘇城,迫使吳王夫差在姑蘇臺自刎,從而報了當(dāng)年三年在吳為奴的一箭之仇,同時句踐也建立了春秋時期的最后一個霸權(quán),而他自己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應(yīng)該說句踐能夠創(chuàng)下這樣的千古基業(yè)和他個人的勤奮與努力是分不開的,但同時他的左膀右臂也為他的成功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而最重要的兩個人當(dāng)然是文種和范蠡。然而在幫助句踐完成了大事業(yè)之后,范蠡作出的決定是離開越國,到別的地方去闖蕩,結(jié)果呢是在陶這個地方下海經(jīng)商了。至于陶是個什么地方,我這里稍作交代:陶,春秋末屬宋國,為春秋戰(zhàn)國時著名的商業(yè)城市。借著這個地方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范蠡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了一方富賈,而被后世尊稱為“陶朱公”。賈誼《過秦論》中有言:“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边@里所說的陶朱也便是范蠡,而文種因為沒有聽信范蠡的話,執(zhí)意留在了越國,而最終的下場卻是被句踐無情地賜死,這真叫“英雄落地?zé)o聲,只換得后人憐憫?!蹦敲次姆N當(dāng)時為什么不走呢?有人講:越國這地方好啊!這地方山清水秀,好得令文種舍不得離開??!是,這一點的確是不容否認(rèn)的,越國的的確確是個好地方,水鄉(xiāng),酒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這樣的美名是不勝枚舉啊,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地方卻把文種給害了。句踐舉著劍對文種說:“文種啊,看你也老了,給你把劍,你自己看著辦吧!”他讓文種自己看著辦!那還能怎么辦呢?“一劍在手,腦袋不留!”而文種自己要到這個時候才醒悟啊,他仰天長嘯:“嗟乎!吾聞大恩不報,大功不還,其謂斯乎?吾悔不隨范蠡之謀,乃為越王所戮!”他后悔了,可是老兄,遲了啊!

歷史的塵埃——文種的人生起伏

  不過我倒認(rèn)為文種一開始并非不知道句踐的專橫與驕傲,“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世人皆知,況且現(xiàn)在這位是得大勝之后坐穩(wěn)了江山的君王,那是更加難以伺候,而且一方面范蠡走的時候已經(jīng)和文種把道理講的十分的明白了,利害關(guān)系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另一方面文種自己也是個聰明人,對于帝王之心的琢磨,那是肯定有一點方向的,況且?guī)椭溘`這么多年,對于句踐的脾氣早已經(jīng)摸得清清楚楚。那他怎么還會堅持到底,就是不走呢?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有兩點他自己主觀上的因素在作怪,而恰恰就是這兩點致命的因素要了文種的性命,或者說這兩點因素也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的一種通病。那么是哪兩點主觀因素呢?我們一個一個分析。

  一,為了報答句踐的知遇之恩。歷史上類似于這樣的故事也有很多:孫臏為報答齊威王的知遇之恩,硬是要拖著殘腿和田忌將軍一起南征北戰(zhàn),打了幾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zhàn)役,像“圍魏救趙”,馬陵大戰(zhàn),這些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軍事史上的千古佳傳;而另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令他一生難忘,從而他用自己的雙手為蜀國苦苦的鞠躬盡瘁了整整27年,正好是他的半輩子!那么文種又是受到了句踐怎樣的禮遇,讓他寧死不走呢?這個事兒啊,我們得從文種的家鄉(xiāng)說起。

  可能很多人會認(rèn)為文種是越國人,也就是現(xiàn)在浙江紹興人,其實不然,據(jù)考證,文種是春秋末期楚國郢人,他是京都人,因為楚國的都城就是郢,也就是現(xiàn)在湖北省江陵市的西北部,對于當(dāng)今中國來說,這個地方算不得偏遠(yuǎn),然而對于當(dāng)時,這個地方離所謂的中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楚國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偏遠(yuǎn)的國家,而在這個國家中,文種并沒有得到當(dāng)時國王楚平王的賞識,給他在基層做了一個很小很小的官。那這個小官到底是怎樣一種角色呢?首先這個官名叫做宛令。什么叫做宛令呢?說白了也就是宛縣的縣令,宛縣也就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河南的安陽,而這個縣令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縣長,僅僅縣長而已,連縣委書記都算不上。這個官的確是顯得有些小了??!況且那個時候的縣與現(xiàn)在的縣的概念未必完全一樣。想想啊,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確切的說那個時候還沒那么大)要分成那么多個國家,然后一個國家再進行行政區(qū)劃,如果真的折合,我覺得和現(xiàn)在意義上的鎮(zhèn)長和鄉(xiāng)長級別差不多,甚至連村長都是有可能的。這樣級別的的一個官職對于有大才能又有大志向的文種來說當(dāng)然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雖然說在宛令任上他還是做了很多勤政愛民的好事,但真正屬于他展現(xiàn)政治才能的舞臺并不寬廣。就像只欲展翅高飛的小鳥被囚禁在一只并不大的籠子里一樣。他難受的很?。∷栽诮Y(jié)識了宛城賢士范蠡之后,又在范蠡的極力勸說下,他們倆個一同來到了越國。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文種是希望范蠡能夠去楚國的高層謀個位置,然后他自己可以通過范蠡來間接地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然而目光長遠(yuǎn)的范蠡并不以為然,他認(rèn)為,根據(jù)楚國當(dāng)時的政治狀況自己被起用的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即使被起用了,也難于施展自己的抱負(fù)。要想自己有為于天下,也只有離開楚國。那么為什么兩個人會選擇去越國呢?這個國家從地域上講更加偏遠(yuǎn)了,這個問題我們以后再講!兩個人到了越國以后,受到了句踐的熱烈歡迎,是以廟堂之禮禮遇之,并且拜為大夫,參議國事。想想啊,這邊是個差不多打打雜的縣令,而另一邊是一個能夠參政議政的大夫,這樣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天差地別啊!而這樣的一個平臺,就胸懷大志的文種來講絕對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他是必須要充分利用的,不然煮熟的鴨子都飛了,那這個人也太懦弱了一點了,也太胸?zé)o大志了一點吧!但文種不是這樣的人,所以他才能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干出一番大事業(yè)。所以我覺得當(dāng)范蠡邀文種離開的時候,文種心里肯定在琢磨:當(dāng)年句踐待我不薄啊,沒有他的賞識也就沒有我文種的今天?。∪绻椰F(xiàn)在一走了之,那豈不是太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了,我看我還是留下來吧!可是又有誰會想到,這一留卻留出了禍水。這個估計文種一開始是并沒有料到的,而當(dāng)范蠡勸他的時候,他還天真地不相信范蠡的話。

  而第二點更重要,也就是他以功臣自居,認(rèn)為自己破吳有功,句踐不會拿他怎么樣。當(dāng)然從某中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付出了總是想要得到一點什么回報的。畢竟這樣,對以后做事才會有動力,才能夠提高積極性。但從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來看,一般這樣的人結(jié)局往往不會很好。我拿兩個清代的例子來講:當(dāng)初吳三桂放皇太極進了山海關(guān)后被封為平西王。但是在康熙一朝,有如此顯赫位置的他卻發(fā)兵叛亂,為什么呢?我覺得其中有一點原因是因為貪心不足啊,他想想你滿清王朝現(xiàn)在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當(dāng)初要不是我吳三桂,你們進得了山海關(guān),執(zhí)得了政嗎?他認(rèn)為自己有天大的功勞,所以就不滿足于現(xiàn)狀了!還有一個就是后來的乾隆,不容否認(rèn),乾隆在位的60年,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實力的確是空前的好,所以乾隆就十分高傲,以十全武功自居,歌頌自己的宏基偉業(yè),結(jié)果在晚年的時候就出問題了,一個和紳,把國家弄的雞犬不寧,而清朝從這個時候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這個時候的文種恰恰也就是這種心理,他想:你句踐現(xiàn)在能夠安安穩(wěn)穩(wěn)的坐著江山,我文種是功不可沒?。‘?dāng)初要不是我文種,你現(xiàn)在還不知道會怎么樣呢?我保越有功,破吳就更不用說。你難道還會過河拆橋不成?可偏偏出乎文種意料的是,句踐真的過河拆橋了!那么文種在這二十多年中到底為越國做了什么事情,竟會讓他產(chǎn)生這么大的信心,也竟能夠產(chǎn)生這樣的錯覺,認(rèn)為句踐不會拿他開刀呢?

歷史的塵?!姆N的人生起伏

  文種在越國做事前后一共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兵敗后;守國時;治國時。

  所謂的兵敗后,也就是公元前494年,句踐的部隊與吳軍在陳交戰(zhàn),結(jié)果句踐大敗,不得不退守會稽的時候。在這個非常時刻,對于是和是戰(zhàn),是去是留這個問題,文種給出了正確的答案。根據(jù)《國語》的記載,上面是這樣說的:“大夫種獻謀,曰:——夫吳之與越惟天所授,王其無庸戰(zhàn)?!醪蝗鐩]戎,約辭其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也就是說文種希望句踐能夠在這個時候與吳國議和,從而來換取休養(yǎng)生息的前提條件。在他的意見被句踐采納以后,他開始為議和之事四處奔波:向夫差獻言,給太宰嚭送禮,終于是得到了夫差的同意,從而雙方議和成功。縱然夫差開出的條件十分苛刻,要求句踐及其妻子到吳國為奴,但畢竟使越國保存了下來,為后來的滅吳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并保存了火種和力量!

  所謂的守國時也就是句踐和他夫人以及范蠡在吳國為奴的三年之中,文種一個人在越國治理國家的一個時期。應(yīng)該說這個時期是文種一生當(dāng)中的黃金強檔,他一方面充分團結(jié)了國內(nèi)的大夫共赴國難,團結(jié)一心搞建設(shè);另一方面又在當(dāng)時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領(lǐng)導(dǎo)越國人民恢復(fù)生產(chǎn),醫(yī)治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從而使越國的經(jīng)濟得以復(fù)蘇,人民的生活也安定了下來,并且對以后的復(fù)仇大計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他也不能忘了那位在吳國受苦的國王,他通過貢獻玉帛,美女等手段來賄賂吳國的太宰嚭,從而讓他時不時的在夫差面前說句踐的好話,從而減小句踐在吳被殺的可能性。而且最終還是讓夫差放掉了句踐,為越國的復(fù)仇計劃保留了力量。

  而治國時也就是句踐回國之后到滅吳之前的那個十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關(guān)于這段歷史,人們最了解的當(dāng)然是句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而文種在這十年中又做了哪些呢?在這個十年中,文種拿出了他的殺手锏:“伐吳九術(shù)”。至于這個“伐吳九術(shù)”到底是怎樣一個東西,我這里稍微點一下。這里要加一點的是:曾經(jīng)句踐要賜死文種的時候,他有說過這樣的話:“子有陰謀兵法,傾敵取國,九術(shù)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術(shù),為孤前王于地下謀吳之前人?!?。這“伐吳九術(shù)”怎么會令句踐這么害怕呢?我們來看看史書是怎么描述的。根據(jù)《越絕書》和《吳越春秋》的記載,是這樣的九種手段: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多貨賄,以喜其臣;三曰貴糴粟槀,以虛其國;四曰遺之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五曰遺之巧工良材,使起宮室高臺,以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強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君王國富,而備利器;九曰堅利甲兵,以承其弊。這九條我們這么一看下來,估計很多人會產(chǎn)生一個共鳴:文種這個小老頭的確是很有手段的!別說是“九術(shù)”,就算是用其中的一術(shù),那也像是一把尖,刀,直刺對方的胸膛。使一招就能夠讓人斃命啊!那句踐是要害怕了啊!從這個方面來看,句踐殺文種還是有點迫不得已,無可奈何的!當(dāng)然這是后話了!而其他的事也就是向句踐獻策,比如要求句踐“愛民”,要求他禮賢下士,廣羅天下人才為其所用,從而一方面擴大群眾基礎(chǔ),另一方面增強自身的實力!

  也許就是這樣兩點主觀上的原因,令文種的思想斗爭異常激烈,到底是該聽范蠡的話走呢,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留下來?而斗爭的最終結(jié)果還是覺得留下來比較的妥當(dāng)。我想他當(dāng)時應(yīng)該會是這樣去考慮這個問題的:“句踐這哥們其實還是不錯的,至少比楚平王要好的多了。范蠡這小子肯定是在騙我,什么打天下可以在一起,要分享勝利的果實那是萬萬不能的。這些都是他自己主觀上的偏見,不聽也罷!”所以他留了下來,而結(jié)果呢?范蠡非但沒有騙他,而且和他預(yù)料的一模一樣。文種自己把自己給騙了!于是那一劍下去,什么也沒有了!

歷史的塵?!姆N的人生起伏

  在前面我講到文種不是浙江紹興人,而是楚國人,大概也就是現(xiàn)在湖北江陵西北部一帶的人。同時我也說到在楚國他做的是一個叫宛令的芝麻官,一個小小的縣長,那么這樣的一個小官背后又雪藏著怎樣的政治背景呢?文種在宛令任上是否就是荒廢,而一無是處呢?后來他又為什么會選擇去越國呢?這些都是我們在接下去要解決的問題!

  文種的上任與當(dāng)時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局面是有很大的聯(lián)系的。說到楚國,大家一定會想起當(dāng)年楚莊王問鼎中原的豪邁氣勢,那個時候的楚國真的是呼風(fēng)喚雨啊!強大的軍事,經(jīng)濟等力量令楚國成為當(dāng)時一霸,而在這個時候,楚國的國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而且還有更加不幸的事,用一個成語那叫“四面楚歌”,怎么講呢?也就是國家面臨著內(nèi)憂外患。就國內(nèi)來講,當(dāng)政的楚平王是個昏庸無能的主,估計就是像楚懷王差不多的人,所以呢貴族當(dāng)權(quán),政治十分地紊亂。但偏偏吳國這個時候又給它來個雪上加霜,它不斷的向楚國施壓,要求這要求那,被迫無奈的楚國這個時候只能去依附于相對比較強大的秦國,可是要知道秦國它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它正愁沒有地方發(fā)展自己的勢力,而你楚國這個時候偏偏又自己送上門來,(春秋戰(zhàn)國 www.lishixinzhi.com)這不是正好嘛!所以秦國就努力把自己的勢力向楚國侵入。這樣一來,楚國在外交上是完全處于被動的,他根本就沒有什么翻身的余地。而這些,文種是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啊!他希望自己能夠為祖國做點什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做不到“四兩撥千斤”,那至少也可以暫時幫幫忙,過過難關(guān)。但很可悲的是他自己既不是貴族,也不認(rèn)識貴族,從而也就得不到貴族的舉薦,所以只能在宛城當(dāng)個地方上的縣令。老實講,這個他自己實在也是無可奈何?。?/p>

  沒辦法,那縣長就縣長吧!我能夠把這個縣長干好也不錯?。∷栽谶@個小小的縣長任上,他的確也是做了不少好事,干出了不少的政績,一方面他勤政愛民,把宛縣治理得井然有序,在社會經(jīng)濟與社會治安等方面都搞得十分出色;而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對他的人生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的一個方面,也就是他禮賢下士,遍訪全縣,注意搜羅人才,這樣他才結(jié)識了范蠡,從而才會和他一起去越國。

  《史記》中有記載:“范蠡字少伯,……本是楚宛三戶人,佯狂倜儻負(fù)俗。文種為宛令,譴吏謁奉。吏還曰:“范蠡本國狂人,生有此病?!狈N笑曰:“吾聞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內(nèi)懷獨見之明,外有不知之殿,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瘪{車而往,蠡避之。后知種之必來謁,謂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庇许暦N至,抵掌而談,旁人觀者聳耳聽之矣?!边@段話講的是怎樣一個意思呢?當(dāng)時文種遍訪名士的時候打聽到有個叫范蠡的人很有才,但派人去拜訪回來后卻說范蠡是個瘋子。文種是明白人,所以才說“吾聞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內(nèi)懷獨見之明,外有不知之殿,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他認(rèn)為真正的賢士,有時候是會裝瘋賣傻的,而正是這樣的人,他們的肚子里才會有貨,有墨水。所以他就親自駕車去拜訪,可是范蠡就是不見他。然而文種這么三番五次地去搞得范蠡也很不好意思了,所以也就出來見了文種,這不見不要緊,一見兩人卻聊得十分投機,而最終也是成了莫逆之交?!妒酚洝肥钦?,縱然太史公有些添加,但畢竟還是比較靠得住的!

歷史的塵埃——文種的人生起伏

  那為什么后來兩個人會結(jié)伴去了越國呢?兩個人是不是真的想到一塊兒去了呢?其實沒有,而真正下決心的倒是范蠡。

  這個問題在前面我有交代過,這里不妨再提一下:雖說文種在楚國并不得志,只是當(dāng)了一個小小的縣長,但他的身份畢竟是朝廷命官了啊!有什么樣的不滿也不能說出來,只能夠往肚子里咽。而范蠡不同,他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只要不違反法律就行。所以當(dāng)文種提出希望范蠡能夠到楚國高層謀個位置,然后再把自己的思想通過范蠡傳達到楚國的高層的要求時,立馬就讓范蠡給否決掉了。他認(rèn)為依照楚國這樣的形勢,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概率幾乎為零,那還不如離開楚國,找一個可以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地方,然后為他們做事來得好!文種也是個聰明人,他認(rèn)真考慮了范蠡說的話,覺得的確很有道理,所以呢也就答應(yīng)了范蠡。那么為什么兩個人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越國,而不是其他更加強大的國家呢?這個問題要弄清楚我們需要從春秋后期諸侯爭霸的大形勢說起!

  春秋后期,逐鹿中原的是晉國和楚國,但兩者的實力相當(dāng),誰都不能夠把誰給搞下去,從而呢就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其實在這樣的局勢下,天下還是比較太平的。但對于這樣的太平狀況雙方都不甘心也不滿足,因為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稱霸。所以兩者都在尋找一些小國作為自己的附庸,說好聽一點是找?guī)讉€國家來幫助自己。而雙方的選擇似乎也有點鬼使神差,晉國選擇的是吳國,而楚國則聯(lián)合的是越國。這樣一來,不但本來相對和平的局面被打破,而且雙方的戰(zhàn)線也不僅僅只局限于中原地區(qū)了,已經(jīng)擴展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因為吳國的勢力范圍是在江北,而越國的主要是在浙江,也就是江南。而且在實力方面可以說也是更加強大了!但是中間有一個著名的事件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方的矛盾,那就是公元前546年宋國大夫的戌弭會議。在這次會議以后,雙方休戰(zhàn)了??墒恰皷|方不亮西方亮” ,這邊雙方休戰(zhàn)了,而那邊的吳國卻興起了,并且還整天閑不住手腳,分別于公元前512年和公元前506年出兵攻擊楚國,甚至在第二次的時候還拿下了楚國的都城郢。這期間高密度的戰(zhàn)爭使楚軍疲于奔命,從而導(dǎo)致了楚國的一蹶不振。吳國如此的橫行霸道,作為楚國盟友的越國看不下去了。他想啊,當(dāng)初楚王問鼎中原的時候,你吳國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現(xiàn)在楚國衰落了,你們就這樣欺負(fù)他們,這安的是什么心?。∷阅?,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趁吳大軍在楚國,國內(nèi)兵力十分空虛之時對吳都姑蘇城進行了襲擊,這出其不意的一擊吳國是必然大敗。這么一來,氣得直瞪眼的就成了吳王闔閭了,可氣歸氣,他其他的辦法還是一點沒有啊,所以只能夠班師回朝,只是這回是回來了,可這一肚子的怨氣實在是沒有地方撒?。∷栽诠埃矗梗赌?,闔閭趁老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句踐登基之時,出兵越國。他以為越國這個時候肯定會很亂,這時出兵必勝無疑。可是他怎么會想得到,句踐這個小后輩聰明得很,戰(zhàn)術(shù)運用十分地出其不意。結(jié)果吳軍是大敗而歸,連闔閭自己也把老命給搭了進去。這樣一來,吳國和越國的怨恨也就越積越深了,之后的戰(zhàn)爭肯定是無法避免的了。

  而句踐自己也是十分清楚這一點的,所以就公開招聘天下的有識之士去越國做事,而范蠡和文種也正是順應(yīng)了這股潮流去的越國。不過我認(rèn)為文種去越國還是有另外的一個考慮的。我前面有交代過,當(dāng)時楚國聯(lián)和的是越國,而文種在楚國做個宛令也實在是沒有什么作用去幫助楚國,如果文種他能夠在越國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那么就能增加越國的勢力,從而可以使越國有能力將吳國牽制住,這樣就使得吳國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擾亂楚國,從而可以使楚國保存下來??v然這樣對于楚國東山再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畢竟能夠保存下來,那就會擁有希望。我不知道能不能用“身在曹營心在漢”來形容文種,不過我覺得文種開始的時候的確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在謀劃。

  文種在到了越國之后,受到了句踐的禮遇,還拜為了大夫,能夠參議國事。根據(jù)《越絕書》的記載:“越王常與言盡日。”也就是句踐經(jīng)常整天和文種討論國事。然而在句踐退守會稽之前,句踐是并不信任文種的,也不重用他。當(dāng)然造成這個局面是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的我認(rèn)為是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小人在越王的耳邊進讒言?!对浇^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夫石買,居國有權(quán),辯口,進曰:“炫女不貞,炫士不信,客歷諸侯,渡津口,無因自致,殆非真賢……歷諸侯無所售,道聽之徒,唯大王察之?!彼f文種之輩都是些沒有什么真本事的人,只會紙上談兵,并不可信任。其實石買之流是心存嫉妒,自嘆不如,才會在句踐面前進讒言,讓句踐能夠疏遠(yuǎn)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而重用自己。而另一個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就是句踐在勝了闔閭之后,頭腦有些發(fā)熱,不知道這個國王應(yīng)該怎么當(dāng)了?!秶Z》有載:“出則禽荒(打獵),入則酒荒(飲酒);吾百姓之不圖,惟舟與車。”他還顯得比較年輕,所以小小的,暫時性的一場勝利,就找不著北了。所以基本上是不會認(rèn)識到重用文種,范蠡這批人的重要性的。要直到后來兵敗于陳,退守會稽了才幡然醒悟,才知道起用文種和范蠡這一撥人。

歷史的塵埃——文種的人生起伏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