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大觀園>歷史趣聞 2021-08-19 06:56:20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這是歷史帶來的回憶。一起來了解下“乾隆皇帝竟然是近視眼?他為什么不戴眼鏡?”的相關話題,看看是否能解決您的疑惑。 近視應該是自古就有,但是到明代仇英的《南都繁會圖景物圖卷》中,才第一次出現了戴眼鏡的人。 眼鏡開始用的都是水晶石頭鏡片,到明末才有了進口來的玻璃鏡片,應該是傳教士傳進來的。 盡管有了眼鏡,文人雅士卻未必喜歡戴。有一位叫丁澎的杭州人,清初的著名詩人,他近視的程度要按現在的度數來說,怎么也得是兩千度以上。 丁老先生家里有間攬云樓,那是他讀書的地方。有時候客人來探望他,上了樓,看見他趴在幾案上,還以為是他睡著了,等走到跟前再看,根本不是睡著了,而是他的腦袋都快鉆進書里了。 聽見有人進來,丁老先生猛然抬頭,又看不清到底是誰來了??腿司投核骸澳腿龂鴷r候的丁儀差幾輩?” 丁老先生就大怒,持杖逐客,客人行動快,藏在屏風后面,丁老先生就“誤逐其仆”,他竟然一頓亂杖把自己的仆人打跑了! 老先生的夫人知道后大笑不止。 后來,丁老先生決定娶個小妾。小妾被抬進來的當晚,丁老先生臉對臉認真看了看,小妾容姿艷麗,心下大喜,于是就出去和賓客們寫詩唱和。 想不到第二天早晨再仔細看的時候,發(fā)現娶回來的,原來就是平時給他燒火做飯的丫頭。老先生這才醒悟,怪不得她一夜都不說話,還以為她是害羞呢。 再一問,老先生才明白,是他的大老婆利用了他的近視,算計了他一把,忍不住哈哈大笑。此事見載于清代林璐《歲寒堂存稿》卷三。 玻璃鏡片眼鏡剛傳進中國時還是挺貴的,每副值銀四五兩,到順治以后,就越來越便宜了,每副不過五六錢。 對近視眼來說,眼鏡還是很方便的,但是有人卻對眼鏡嚴重排斥,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西洋的玻璃眼鏡對身體有所損害,不如傳統(tǒng)的水晶鏡片:“玻璃害眼,水晶無弊?!币驗椤安Aд哌^燥,水晶溫其性”。第二是他怕戴慣了之后,就摘不掉了,人為物役:“一用眼鏡,則不可舍,將被彼操其權也?!?/p> 當皇帝的,連眼鏡想奪他的權都得防著。一是無知,二是小題大做了。 乾隆上朝,有一個近視很嚴重的官員來覲見。這位官員是位知府,覲見之后,召對也結束了,按理說,他就該撤了,可他突然跪下說,他還有一事斗膽上奏。 乾隆準了,說吧。 知府說,臣有老母,在臣進京之前告別時,老母交代,一定要好好瞻仰一下圣顏,回去再稟報她。 乾隆笑了,倒是個孝子,那你就抬起頭看看朕唄。 知府回:“臣短視?!本褪浅际莻€近視眼。 乾隆想,我也是個近視眼,這君臣見面說了半天話,竟然仿佛置身云霧里,誰也沒看清誰!你想看朕,難道你要趴到朕的臉上來看不成?那也太失禮儀了。忽然一想,問:“你沒有眼鏡嗎?” “臣有!” “那你就戴上眼鏡看吧。” 于是,這位知府小心翼翼地取出眼鏡來戴上,再認認真真地審視了乾隆的臉,然后謝恩退出了。 知府走后,乾隆覺得好笑,又覺得此人質樸可愛。沒過多久,竟然越級提拔重用了。 這也算是近視眼的一段佳話。 以上內容來自歷史筆記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