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道是“福禍難定,無常難料?!?/span> 在這個世上,最難預(yù)測的,莫過于當下以及未來的福禍。因為沒有人知道無常什么時候到來。人,難以改變現(xiàn)實,就只能接受現(xiàn)實。 年輕氣盛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以扭轉(zhuǎn)當下以及未來的情況。但是,當我們有所經(jīng)歷后,我們才會徹底頓悟,人,在生活面前,貌似有點太渺小了。 想起蘇軾的一句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們生存于天地之間,其實就跟微小的蟲子差不多,也跟滄海里面的米粒特別相似,基本都會被“世事洪流”所淹沒。 于是乎,不幸,以及苦難,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人,經(jīng)常都會因為痛苦而感覺到糾結(jié),認為人間皆苦,人間不值得。 其實,這世上的苦,本就是必然會發(fā)生的,為什么我們難以接受呢?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有所經(jīng)歷。 要堅信,你所經(jīng)歷的這幾種苦,都是老天對你的考驗。 02 一切的“事與愿違”,都是最好的結(jié)果。 人間,多了事與愿違,而少了得償所愿。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一輩子都順順利利,不要遇到那么多的糟心事。這,真的可能嗎?很遺憾地說,沒可能。 人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來經(jīng)歷“無?!钡?/span>。 如果什么事兒都能順著我們的心意發(fā)展,那我們豈不是這世間的造物主嗎? 平凡如你我,終究會遇到諸多的問題和不幸。但是,這些問題和不幸,就一定是壞事嗎?我想,這是未必的。 曾仕強教授說過,這世間所發(fā)生過的事兒,其實都是好事。 也就是說,這一刻的痛苦,很有可能是一種“福氣”。因為命運將我們導(dǎo)向不一樣的遠方,讓我們走向?qū)儆谧约旱娜松?/span>如此,就已經(jīng)很好了。 當我們回過頭來一看,我們會清楚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經(jīng)歷,早已成為了一本“畫冊”,上面鐫刻了無數(shù)的歲月劃痕,很辛酸,但也很值得。 03 一切的“成敗得失”,都是最好的安排。 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成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更多的名利和財富。后來,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所有的成敗,所有的得失,所有的名利,都并不由我們來決定。也就是說,我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經(jīng)歷這個“過程”罷了。 我們可以為了某件事而努力,但未必能改變這件事兒的最后結(jié)果。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個道理。 這里失敗了,也許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那我們終究會遇到真正屬于我們的一切。 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年輕的時候,不相信“人各有命”。直到有所經(jīng)歷,才逐漸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沒必要過分糾結(jié),順其自然就好。 04 沒有接觸過黑暗,就不會懂得光明的美好。 圈子中的王先生,24歲來到廣州打拼,32歲那年就直接回老家了。很多人都不解,廣州多好啊,一線城市,為什么你非要回三線城市的老家呢? 王先生只說了這么一句話:“大城市,看起來很好,可實際上,節(jié)奏太快,物價太高,讓人沒有什么歸宿感。與其背負壓力熬下去,不如回老家過點簡單的小日子?!?/span> 一般人都會對王先生的行為感覺到疑惑,認為他沒有雄心壯志。其實,人活一世,只是求個安穩(wěn)和快樂而已,沒必要非得功成名就。 尤其是那種孤苦無依,壓力大到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生活,經(jīng)歷過,體驗過,那就可以了。真的無法承受,那懂得適當放下,也算是一種智慧。 生活是自己的,而并非是別人的。我們不需要在乎別人怎么想,只需要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安安心心,不也是一種人生的體會嗎? 樹,越是往黑暗深處扎根,越是能往上生長,接觸黑暗,也擁抱陽光。 05 因善良而受苦,老天不會虧待你。 現(xiàn)代人都有這么一個觀點,與其善良,不如奸惡,越老實越吃虧,越奸猾越賺錢。 像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偏向于極端的。要知道,人間沒有善良,就像地球沒有了陽光,萬物都會枯寂,一切生物都會滅亡。 那些因為善良而受苦的人,只需要記得這么一句話,老天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 你的好,就像是泉水一般,滋潤了河岸邊的萬物,那你的人生價值就有了。反之,你選擇奸惡,那你終究會遇到更壞的人,遭受“惡人自有惡人磨”的結(jié)果。 要堅信,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人這一生,要做到對得起天地良心,那就已經(jīng)圓滿了。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