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秦始皇結(jié)束了550年的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亂時期,那么隋文帝就結(jié)束了370年的魏晉南北朝戰(zhàn)亂時期。 這兩位都是中國古代最靚的仔,俗話說得好,人紅是非多。秦始皇和隋文帝都這么優(yōu)秀了,居然還是能找到不少槽點。 秦始皇為人詬病的,當然是焚書坑儒。那么隋文帝楊堅呢?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吐槽的地方呢?其實還是蠻多的。 一,隋文帝楊堅,本身就是篡位出身。 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嬴政的出身,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說他是秦莊襄王的親兒子,一個則是說他是呂不韋的兒子。反正太史公把兩種可能都寫出來了,至于你相信哪種可能,他就管不著了。 不管怎么說,秦始皇好歹有一半幾率是正統(tǒng)??伤逦牡劬筒煌耍@位老兄上臺,活脫脫就是靠篡位??! 隋文帝楊堅有個好爹,這是整件事的關(guān)鍵所在。他爹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超級能打,正兒八經(jīng)的戰(zhàn)神。 這也使得隋文帝年紀輕輕就繼承了老爹留給他的身份和爵位,俗稱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那種人。這還不夠,楊堅的老丈人獨孤信也是個猛男,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級別比他爹楊忠還高。當然了他爹和他老丈人是死黨。 這就好比,岳父是部級干部,老爹是省級干部,你覺得楊堅的地位能差嗎? 就算是這樣,楊堅還是覺得不夠,因此他把自己的大女兒楊麗華,嫁給了當時的太子宇文赟。后來宇文赟做了皇帝,也就是北周宣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便成為了皇后,楊堅瞬間又成了北周王朝的國丈了! 好家伙,楊堅的三重高級身份,注定了他這個人會有不平凡的一生。 宇文赟死后,他年幼的兒子宇文闡繼位。楊堅這才利用各種手段,打壓宇文家族的支持者,從而奪取了宇文闡的皇位。 那么問題來了,宇文闡是楊堅的親外孫嗎?不好意思,還真不是。當年宇文赟為了打壓楊堅,曾經(jīng)一口氣冊封了5位皇后,無形中將楊麗華的地位給降低了。 其中一位叫朱滿月的皇后,為宇文赟生下了宇文闡。所以說,楊堅只是宇文闡名義上的外公。這么一來,楊堅篡奪宇文闡的皇位,大家似乎心里稍微舒坦點了。 其實完全不用考慮這種事情,哪怕是請外孫,在皇位面前,又算得上是哪根蔥呢?這就是赤裸裸的現(xiàn)實。 二、楊堅身上背負著鮮卑特征。 整個北周,其實就是鮮卑人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宇文泰及其子孫,全部都是鮮卑族人。此外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中,也有一大部分都是鮮卑人。 北周的前身是西魏和北魏,那就更是正兒八經(jīng)的鮮卑國家了。北魏皇族拓跋氏,就是北方鮮卑族的貴族,他們帶兵南下統(tǒng)一了北方中原地區(qū),建立了長達189年的北魏王朝。 楊堅雖然是漢人,可他身上的鮮卑印記,實在是太深了。當年宇文家族為了恢復(fù)帝國的鮮卑特色,曾經(jīng)大力支持鮮卑文化的發(fā)展。 因此,皇帝給大臣們賜鮮卑姓,幾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楊堅他們家有幸,得到了“普六茹”這個鮮卑姓氏,因此我們也可以稱呼楊堅為“普六茹堅”。 大家別笑話楊堅,其實生活在任何年代,又想要獲得更多資源,只能向最高權(quán)力低頭。順從是富貴的良方。 比如說唐高祖李淵他們家,情況也差不多。比如說李淵的爺爺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正兒八經(jīng)的猛將,所以他們老李家,也得到了鮮卑賜姓“大野”,因此李淵又被稱為“大野淵”。 不光如此,楊堅起家的這個班底當中,也有不少鮮卑元素在其中。沒辦法,西魏和北周,都覺得鮮卑士兵的戰(zhàn)斗力,就是比漢人士兵強。所以說鮮卑人在西魏和北周,那都是主力。 由此可見,隋文帝建立的隋朝,也有不少高層都是鮮卑人。比如說我們熟悉的宇文化及他爹宇文述,就是隋朝的左衛(wèi)大將軍、許國公。被封為宋國公、上柱國的賀若弼,復(fù)姓賀若,也是鮮卑人。 有些人就算不是鮮卑人,可他們在崇尚鮮卑的大環(huán)境下生存成長,也早就被鮮卑化了。所以說隋文帝帶領(lǐng)的,實際上是一支鮮卑化的隊伍。 這么一來,很多中原漢人心里就不舒服了,為什么?因為南朝陳國,是正兒八經(jīng)的漢人王朝。結(jié)果偏偏是鮮卑化的隋朝,滅掉了漢人的政權(quán)南陳。 為此,甚至有人提出了一個奇葩的觀點,認為隋朝南下滅亡南陳,是一場侵略戰(zhàn)爭。大哥,有沒有搞錯啊!隋文帝結(jié)束了天下370年的戰(zhàn)亂,這等功績,都能算侵略嗎?要這么說的話,那秦始皇滅了六國,是不是也得這么算呢? 這是噴到?jīng)]有槽點,強行找了個縫隙,硬噴了一頓。 三、隋文帝的功績,不次于秦始皇。 這么跟你說吧,是秦始皇讓天下英雄擁有了統(tǒng)一的思想。但是天下統(tǒng)一的氛圍,在東漢末年,就已經(jīng)逐漸消失了。 隨后的三國時代,大家都想著統(tǒng)一,但是誰也辦不成這件事。 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開始,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亡東吳為止。三國分裂了足足60年時間。 西晉好不容易統(tǒng)一了天下,可司馬炎立刻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導(dǎo)致11年后,他去世了,西晉隨即進入到了八王之亂的階段。 也就是說,西晉統(tǒng)一天下,只安穩(wěn)了11年時間而已。 此后的八王之亂,引發(fā)了五胡亂華,又間接導(dǎo)致了南北朝的局面出現(xiàn)。這370年的歷史,簡直一言難盡。人們似乎都忘了統(tǒng)一是怎么回事了。 直到公元589年,一個叫楊堅的靚仔,帶著他的大隋鐵蹄,橫掃南陳,再次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重任,這才有了大一統(tǒng)的隋朝。 此后的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王朝,都是以隋朝的大一統(tǒng)思想為基礎(chǔ),建立起來的。就問你隋朝的影響力強不強吧! 總結(jié):隋朝開科取士,真正為漢文化的流傳打下了基礎(chǔ)。 很多人說,我們這里之所以常常出現(xiàn)大一統(tǒng)王朝,主要就是因為文化的統(tǒng)一。這話我看是說到了點子上,因為大家對漢文化的認同,才會潛意識里匯聚在一起。 因此,即使有時候其他民族做了統(tǒng)治者,可漢文化依舊占據(jù)上風(fēng)。比如說北魏的時候,孝文帝執(zhí)意要進行漢化改革,為后來的隋唐漢化打下了基礎(chǔ)。 元朝的時候,漢化不夠徹底,結(jié)果98年就滅亡了。清朝從康熙時期開始,就注重漢化,這才有了276年的江山。 那么問題來了,隋朝以后,為啥漢文化一直是各大封建王朝的主流呢?這可真的要感謝一下隋文帝了。因為隋文帝開科取士,建立了科舉制度。使得若干讀書人,在努力學(xué)習(xí)的同時,不知不覺就繼承發(fā)展了漢文化,而且加入進來的人,一代比一代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