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子承( )業(yè)”成語填空,為什么是“富”字? 熊孩子理直氣壯地回答:那必須呀,爹如果窮,兒子繼承個球呀! 老師目瞪口呆,一個人風中凌亂。 0 2 四歲之前我像傻子,仿佛是爸媽養(yǎng)的一條狗。 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把我鎖在屋里,留點吃的喝的完事。我每天一個人在炕上躺著,餓了找東西吃。我媽說,她自己都不記得我啥時候會走路了,話說有一天我正在門縫向外望,看見媽媽進了院子,用鑰匙開門,我立刻躲到一邊,門一推開,我眼巴巴地站在門口。當時肯定嚇了我媽一跳,她只管生下蛋,然后坦然地看我破殼蛻變。 上學后,家里依然沒人,很快我學會點外賣,玩手機。有時爸媽會帶我喝酒應酬,煙霧繚繞中大人們自說自話,我吃飽后百無聊賴,玩手機累了就睡著了。爸爸還帶我去洗浴中心,跟著他們吃飽喝足唱歌洗澡玩游戲,真過癮。 偶爾爸媽也會關注我的成績,一般是學校開家長會,回來后倆人就彼此爭吵抱怨,但他們又要應酬,離不開自己的圈子。漸漸地,仿佛他倆都麻木了,該忙啥還忙啥,我每天硬著頭皮去上學。 爸媽的概念里根本沒有寫作業(yè)這碼事,他倆常拍著胸脯說,我們沒上過幾天學,錢也沒少掙。孩子,如果實在學不會,也別委屈自己。 可是,我現(xiàn)在還是小孩,總不能不上學。但心里又害怕上學,作業(yè)不會,每天罰站,考試班里倒數(shù)第一。每天作業(yè)像蟲子一樣吞噬著我的大腦,一串串數(shù)字蠶食著我僅有的耐心,崩潰煩躁壓抑的隨時會爆炸。 有一天,在學校附近文具店發(fā)現(xiàn)一個玩偶,附帶一包針,我迅速買下來,煩躁時就用針不停扎玩偶的各個部位,瞬間心里舒服多了,這成了我減壓泄憤的玩具。 —*—*—*—*—*—*—*—*—*—*—*—*—*—* 03 每個問題孩子背后,一定有個問題家庭。 因為,父母的三觀里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的價值觀念直接影響孩子的三觀。父母金錢至上,孩子會不擇手段。父母吊兒郎當,孩子會懶惰散漫。父母寵溺無度,孩子會任性無度。父母自以為是,孩子會唯我獨尊。父母妄自菲薄,孩子會自卑怯懦...... 0 4 一、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是孩子除校園外唯一的庇護場所。一群大人,煙霧繚繞,夙夜不眠,喝得人仰馬翻,牛皮吹破天,這是活生生給孩子演示所謂的春風得意。試想,孩子在亂糟糟的環(huán)境下,如何安靜讀書寫字? 二、情感教育遠比物質(zhì)滿足來的更珍貴。 有父母說,消費不差這倆錢,請朋友呢,順便帶孩子體驗一把。花式洗浴,牛奶搓背,全身按摩......單洗個澡無可厚非,小小年齡如此折騰,有必要嗎?過早讓孩子接受奢靡消費,只會造就孩子享樂主義思想。 三、讀書無用是對孩子最大的精神摧殘。 在某時代的某段時期,有的父母確實淘回幾桶金,置下別墅與豪車。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守株待兔的暴發(fā)例子幾乎為零,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讀書學習依然是青少年成長的主流價值觀。 四、童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 龍應臺說孩?子小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效仿的榜樣。 有父母說,我這么沒白天沒黑夜的辛苦打拼,就是為孩子以后不受苦,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家長會教孩子,繳學費干嘛?你怎不換位思考,家里一個孩子,父母都無暇顧及。老師面對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能管過來嗎,為啥同一個老師教出的孩子千差萬別,關鍵在于孩子的吸收和掌握,家長的適時引導與管教。 05 孩子,能夠推心置腹,謝謝你的信任。雖然自小缺少陪伴,你依然能明辨是非。孩子,愿你心中有暖,眼中有光。愿你懂得自律,向美而生。愿你面對未來不仿徨,不憂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