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必須注意的點有: 1、揣其思量,以求其變 我覺得,在人際交往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能夠說服對方,這是很難的。 能夠出色的說服對方很難,韓非子道:凡夫說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意思是說:人際溝通中最難的地方不是口才不好,而是在于溝通前是否能了解所諫說的對象的心理,怎樣用我的言論,針對他的心里去說服他。鬼谷子認(rèn)為“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即耳聰、智明、辭奇,三者概括了論說時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權(quán)篇》的核心思想,從對方的言辭中捕捉到有利信息。 2、謹(jǐn)言慎行,鋒芒不露 其次,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什么時候說什么話,怎么才能夠八部好聽的話說得好聽,這是最基本的。 有的人說話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絕,有的人卻口舌木訥、羞于啟齒;有的人說話字字珠璣,使人愉悅;有的人說話卻字字傷人,令人生厭。要講究一些技巧,懂一點潛規(guī)則。否則輕則失掉朋友,重則可能自毀前程,因此,不說廢話、不犯忌諱,全在于能否收斂自己。謹(jǐn)言慎行才能減少過錯,鋒芒不露才能避免遭嫉。一旦遭嫉,就容易結(jié)怨,也容易被人誣陷。 3、善于權(quán)衡,因人施言 最后,對于人際交往,這對一個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如何針對不同的人說對的話也是很重要的。 鬼谷子的兩個徒弟蘇秦、張儀是戰(zhàn)國時最有名的縱橫家,他們游說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了解了各方面的形勢,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儒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孔子也善于運(yùn)用此道,對同一個問題,孔子的回答截然相反,弟子公西華感到奇怪,他問為什么,孔子說:“子路爭強(qiáng)好勝,性情急躁,得約束他,讓他凡事謹(jǐn)慎。冉遇事畏縮不前,要鼓勵他,叫他看準(zhǔn)了立即去辦?!?/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