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集王圣教序》碑,歷代拓本眾多,而其北宋拓本尤為珍貴。著名碑帖鑒賞家張彥生先生以數(shù)十年所見對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加以梳理記述,曾寫道:近又見莫文華院長由青島收得一本,明晉府藏,宋時仿經(jīng)折本式裝裱,粗皮麻紙,拓工紙墨粗,蠟光如新,與陳文伯藏明晉府本略同,此本開卷雅潔如新,北宋早期所拓,同時裝裱,明晉府藏,可稱三絕。此處的“三絕”的碑拓善本,正是本次由西泠印社出版社首次出版發(fā)行的《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底本。
此本《集王圣教序》是西泠印社出版社“善本碑帖精華”系列叢書的第37本。本書不但高清還原了作品的真實風貌,還對《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的學術(shù)價值做了進一步的發(fā)掘,意義非凡。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關(guān)于《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的版本考據(jù)
《集王圣教序》歷來為人所推崇,經(jīng)年捶拓不休,傳世拓本從最早的北宋一直到現(xiàn)當代,總量龐大,其中宋拓本存世量不少于五十件,在所有古代單種碑拓善本中獨占鰲頭。而鑒別拓本的早晚優(yōu)劣已形成公認標準。 《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背面“宋粗皮麻紙”照片碑身早在宋代已出現(xiàn)細微裂痕,1972年西安碑林工作人員在修繕《石臺孝經(jīng)》時從底座中發(fā)現(xiàn)一件約南宋晚期(金代)拓制的整幅《圣教序》,碑身尚未斷裂為兩段,可確定斷裂時間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故凡未斷者皆可視為宋拓。根據(jù)損泐狀況,宋拓中又可分為北宋與南宋,據(jù)前人總結(jié)的斷代分期,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右上角兩點完好,雖有細紋,但未損筆畫,二十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左下角不連“石花”,即為北宋拓本。若六行“紛糺所以”之“紛”右旁分部首撇可見,“以”右半起筆未泐粗,則為北宋本中尤早者。《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考據(jù)字“慈”《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考據(jù)字“緣”《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考據(jù)字“紛”“以”《善本碑帖錄》作者原北京琉璃廠慶云堂主人張彥生,平生所見此碑善本極夥,評價“北宋早本字瘦硬,北宋晚拓字肥潤,南宋拓字漸瘦弱無力,宋末元明初拓字瘦禿”,實為經(jīng)驗之談。傳世宋拓雖不少,而符合北宋拓本條件的堪稱稀有,包括極個別的北宋早本在內(nèi),幾乎均收藏于海內(nèi)外各公私機構(gòu)。民間能流通的舊拓善本中,南宋拓本已可稱頂級珍品。此冊《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張彥生先生過目審定,題寫跋語,定此乃“慈”不損、“緣“未連石花之北宋拓本,且系宋代仿經(jīng)折原裝,宋錦原面,又為明晉府舊藏,可稱“三絕”。《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中的張彥生題跋
關(guān)于《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的遞藏 此本《集王圣教序》為明代晉王府舊藏,是張彥生曾過目的北宋拓善本,宋錦面,經(jīng)折裝,帖心部分共二十四開,序記首尾齊全無缺,宋粗皮麻紙,濃墨氈蠟,筆畫瘦硬挺勁。帖心前后有明代“晉府書畫之印”、 “敬德堂圖書印”、“子子孫孫永寶用”、清人“紫竹山房”、“國子先生”、“江方銜印”。據(jù)鑒藏印可知此本最先為明代晉藩所藏,首任晉王為朱元璋三子朱棡,一直沿襲封號直至明末末代晉王朱宣烜投降李自成為止,“敬德堂”為歷代晉王的圖書收藏齋號。清同治間,歸江方銜所有。江方銜,字翰臣,又字升階,山東即墨(今山東青島市即墨區(qū))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科順天舉人,誥授奉政大夫(五品)。甲辰(1844)考取國子監(jiān)學正,歷任率性堂、修道堂助教、南學主教。咸豐辛亥(1851)順天鄉(xiāng)試,外收掌官。壬子(1852)對講官。同治丁卯(1867)京察一等,例選同知,改補主事。此冊后為莫文驊先生所藏,據(jù)其題跋可知,此本系于1962年在青島舊書店中覓得,返回北京后請碑帖專家張彥生鑒定,題寫跋語。莫文驊(1910-2000),原名莫萬,字六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其一生戎馬之余,酷愛讀書,1991年7月將珍藏的一批古籍、字畫、文物珍品,無償捐獻于家鄉(xiā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和南寧市博物館。
 書 名:善本碑帖精華 · 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書 號:ISBN 978-7-5508-3736-2《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是西泠印社出版社“善本碑帖精華”系列叢書的第37本,西泠印社出版社特邀知名金石研究學者田振宇先生為本書撰寫題解《莫文驊舊藏<宋拓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晉府本)>簡述》,并由中國美術(shù)學院書法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李明桓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本書歷時半年,從高清數(shù)據(jù)采集、紙張選擇、裝幀方式等多個方面幾經(jīng)考量精益求精,力求為讀者還原作品的真實樣貌。需特別指出的是,傳世諸本宋拓《集王圣教序》多經(jīng)后世揭裱改裝,真正宋拓宋代原裝裱的似唯見此本。今冊中除莫氏題跋、題記、題簽外,尚可見多枚個人用印。此外有今人王敏、張西帆、魏傳統(tǒng)、孫大光、獨峰的觀款觀跋。因此,為了能更好地展現(xiàn)宋代原裝舊裱之風貌,本次出版將略去今人題跋版圖部分,以文字的形式附錄于冊后以資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