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人不死,先要死個人?!? 關于“不死不生”,莊子還說了句很奇怪的話,叫“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這話什么意思? 這里的“殺生”,就等于說把“假我”給做掉了,本來我們一直以為,“我”就是這個肉體,以及依附于肉體的思想、情緒,但現(xiàn)在我們醒悟了,知道這些都是六根帶給我們的幻象。被真我的智慧之光一照,“假我”自然就消失了。后世道家有句話,叫“若要人不死,先要死個人”,來源就在莊子的這句“殺生者不死”。 “生生者不生”,就是說我們?nèi)绻恢眻?zhí)著于肉體、思想、情緒,被“假我”迷惑,被妄想分別糾纏,就很難見到真我、自性。就像《道德經(jīng)》第五十章說的,“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跟這里的“生生者不生”是一個意思。 莊子還講了個重要的概念,叫“攖寧”。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p> 無不將,無不迎,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事來則應,過去不留”。 無不毀,無不成,打個比方,我們做了一把木頭椅子,這個椅子是成了,但那棵樹是不是毀了? 如果深入探索一下,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確實如此,都是緣聚而生,緣散而滅。那什么叫“攖寧”呢? “攖”這個字,形容的是眾生的生存狀態(tài),就像《齊物論》講的“與接為構,日以心斗”,醒著的時候忙忙碌碌,就連睡覺也睡不踏實,這個叫“攖”。 “寧”呢?就是通過修真,你的心變得無比寧靜、安寧,就像我們常說的“狂心頓歇”。 最后莊子還啟示我們,生活中發(fā)生的任何事情,你認為好的也罷,壞的也罷,全都當成一個機會。什么機會呢?認識真我的機會!所以他最后說“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這話跟我們常說的“煩惱即菩提”,是不是一個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