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殘酷的事實: 這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軟弱的人,如果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得緊張、膽怯、卑微、諂媚,那你必將會遭受這世界最深的惡意。 對照一下,遇沒遇到過這些情況: 1、領(lǐng)導總是當眾罵我,每次我都很害怕,不敢反駁也不知道怎么反駁,只有盡可能表現(xiàn)得順從。但是越順從,他就越罵我…… 2、別人告訴我要反抗,也告訴我應該怎么反抗,但我就是不敢做。我也知道太順從不好,可就是沒有勇氣…… 3、我做的挺努力,別人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比我差遠了,但領(lǐng)導就是老欺負我一個人,怎么會這樣,我想不通…… 以上都是軟弱個性的表現(xiàn),它的最可怕之處,是會導致職場上人際關(guān)系的全面被動,進入軟弱-被欺負-沒人同情-更加軟弱-更加被欺負-更加沒人同情的怪圈。 01 軟弱個性的心理學解釋 軟弱個性的人,受到別人的指責時,最痛苦的其實并不是備受責難,而是自我詆毀,總覺得別人都對,自己都錯,以此成功的逃避了責任,試圖用失敗和弱小獲得同情,獲得自己對自己的原諒。 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的體現(xiàn),叫作“兒童自我狀態(tài)”。 人有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tài):“兒童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和“成人自我狀態(tài)”。 下面的人生四象限,對應人的四種心理狀態(tài): “父母心理狀態(tài)”總認為“我好,你不好”; “兒童心理狀態(tài)”會認為“我不好,你好”; “成人心理狀態(tài)”會認為“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意味著跌入了徹底的情緒深淵。 一個軟弱的人,在一個吼他/她的領(lǐng)導面前瑟瑟發(fā)抖,就是一種典型的“兒童自我狀態(tài)”,而吼他/她的領(lǐng)導,進入的是“父母自我狀態(tài)”,無論是瑟瑟發(fā)抖的兒童,還是強勢而暴怒的父母,所進入的都是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 進入“兒童自我狀態(tài)”時,一個人眼前浮現(xiàn)的是他童年時候的經(jīng)歷。我們小的時候,都感受過來自父母的絕對權(quán)威。每個父母,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糾正他/她所認為錯的孩子的行為,而每個孩子也會通過各種行為的調(diào)整,來找到適應父母的方式,這就是從“自然型兒童”過渡到“適應型兒童”的過程。 個性軟弱的人幼年往往遇到的是挑剔型父母。他們對待孩子的標準過于嚴苛,教育的方式又過于粗暴。 孩子在受到父母打壓的時候,憤怒情緒的發(fā)泄本來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但挑剔型父母往往給予更粗暴的打壓,于是孩子把憤怒徹底隱藏了起來,用沉默和退讓換取了父母的好臉色。 長久如此,這就成為了他們的一種心理游戲,直到成人也是如此。只要面對兇他們的人,童年的悲慘經(jīng)歷再度浮現(xiàn),潛意識里把現(xiàn)在這個正在吼他們的人當作父母,就再一次進入悲慘的“兒童自我狀態(tài)”,感到畏懼、恐懼。 02 軟弱個性的其他問題 1、固執(zhí) 很多軟弱的人是很固執(zhí)的。雖然對于外界的打壓他們沉默不語,但往往對于世界他們有著極其固執(zhí)的認識,這也往往造成了他們的悲劇。 例如《紅樓夢》中的迎春的悲劇,一開始認為她的悲劇是軟弱造成的,仔細看,她是一個很固執(zhí)的人,是固執(zhí)造成了她的悲劇。 固執(zhí)的人很容易對世界存在非黑即白的認識,有很強的道德感。例如迎春,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世道人心,從始至終都是認為自己嫁了個壞人,卻從來沒有想過怎樣去和這樣不幸的命運和解。 2、情商欠缺 固執(zhí)的另一面往往就是一種情商欠缺。所謂高情商的人,就是有強大的自我意識的人,他們不會過度譴責自己,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能控制沖動,懂得延遲滿足,避免輕率的舉動和不妥的行為。 一個高情商的人還能夠辨識他人的感受,這種技能稱為共情,這也許是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通過理解和回應對方的情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 我們?nèi)タ础都t樓夢》里諸多優(yōu)秀的女性,襲人、探春、寶釵甚至鳳姐,都具有這樣卓越的能力。 3、寧可滑落,也不改變 《紅樓夢》中迎春來家一回,向王夫人述說丈夫?qū)O紹祖的種種禽獸之舉,原文如下: 王夫人只得用言語解勸說:“已是遇見了這不曉事的人,可怎么樣呢。想當日你叔叔也曾勸過大老爺,不叫作這門親的。大老爺執(zhí)意不聽,一心情愿,到底作不好了。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這么不好!從小兒沒了娘,幸而過嬸子這邊過了幾年心凈日子,如今偏又是這么個結(jié)果!” 善良、溫柔、忍耐、面對深淵眼睜睜看著自己滑落進去,是不是很熟悉呢? 這就是很多軟弱的人的共同特點。 寧可眼睜睜滑落到深淵里去,也不愿意有所改變,因為害怕那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恐懼使自己寧可接受滑落的現(xiàn)實。 03 如何改變軟弱的個性? 1、學會憤怒。 改變軟弱個性的關(guān)鍵,就是擺脫“兒童自我狀態(tài)”,進入“成人自我狀態(tài)”。 成人自我狀態(tài)的特點,就是用理性而不是用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處于這個狀態(tài)時,我們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qū)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 成年人的特點就是: 獨立做決定,自己對自己負責。 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要打破對他人的依賴心理。人長大的過程,就是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的過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達到這一點,而總是企圖通過順從、取悅、討好別人來達到處境的改善,反而遭到了更嚴重的欺壓,這就是所謂“人善被人欺”現(xiàn)象。 依賴靠什么來打破?憤怒。憤怒是軟弱的人從童年就開始壓抑的情緒,所以軟弱的人往往不會憤怒,只會生悶氣。 所以要改變軟弱從學會憤怒開始,這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對現(xiàn)實處境的不滿以及自身行為的反思來實現(xiàn)。 2、完善情感智力 情感智力能讓你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的更遠,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性走向共生的關(guān)系。 共生性體現(xiàn)在做人的成熟和自我接納,還包括求同存異地接納他人。共生性可以讓你在社交和工作上與別人有效聯(lián)結(jié),協(xié)同合作。 記住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以合作的,只要找到雙方的共同利益點。 3、學會斗爭 教員說: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xié)求和平則和平亡。 軟弱的人一聽斗爭,就覺得敵強我弱,完全不是對手。記住,職場上的斗爭不是一輪定勝負,而是多輪角力。多輪角力的特點,就是形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變化。 教員在《論持久戰(zhàn)》中說: “然而情況是繼續(xù)變化的。戰(zhàn)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戰(zhàn)爭之延長而發(fā)展,必能繼續(xù)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xù)變化著敵我的優(yōu)劣形勢” 這正是對付困境的最一般也是最正確的方式。 同時,斗爭也是講究策略的,要通過制造輿論、虛張聲勢、拉攏戰(zhàn)友、獲取支持、陰謀陽謀等等一系列復合策略的操作完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通過斗爭的手段達到關(guān)系的平衡。 4、建立行動的“正循環(huán)” 軟弱的人難以做出行為上的突破,是因為從未建立過改變-獲得肯定-更多改變的正循環(huán)。 在一個已經(jīng)適應的環(huán)境中,貿(mào)然地改變順從的行為很可能招致更兇狠的攻擊,也很難獲得周圍人的支持。 所以我的建議是: 從小處著手,先做微小不易察覺的改變。 比如同樣面對粗魯?shù)耐?,堅定而不失禮貌地跟他說一句:我不喜歡你這樣。然后轉(zhuǎn)身離開。 如果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一個初步的正循環(huán)就建立了,然后就可以建立信心,做更多轉(zhuǎn)變。 當然,如果能換個環(huán)境也是很好的。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別人對你沒有認識的情況下,改變的過程會更順利些。 在改變的過程中,要允許自己犯錯,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要愛“他”,如果“他”做錯了,要幫“他”理順思路,找出原因,爭取下次做對;如果“他”做對了,請表揚“他”,或者獎勵“他”。 如果“他”表現(xiàn)出了緊張,膽怯的一面,要鼓勵“他”,溫柔地告訴“他”沒什么大不了的,“他”完全能行;如果“他”失落了,焦慮了,要安慰“他”,給“他”找一個合理的方式讓“他”宣泄情緒。 總之,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 最后,想對軟弱的你說: 你現(xiàn)在感到的恐懼,是由你的歷史決定的,而不是你想象的“你的問題”。 換句話說, 你沒有任何問題,是歷史決定了你現(xiàn)在恐懼,也決定了你想要改變。 以上。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