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歲時記》:「是日(夏至)取菊為灰,以止小麥蠹?!褂帧吨腥A全國風(fēng)俗志》記安徽壽春此俗「夏至日,取野菊為灰,以止麥蠹?!姑癖姃褚熬諢苫遥鲮尔湺?,俗謂如此可止麥蛾、麥蚜等蟲。宋代每逢夏至,民眾身帶裝有李核之小袋,俗謂此舉可治噎病。范成大《吳郡志》:「夏至……又以李核囊?guī)е?,云『療噎』?!?/span>南方多地夏至日有掛大秤稱人之俗,以驗(yàn)肥瘦,可求吉利。 夏至日,婦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干取菇逡陨L(fēng);以「粉脂」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夏至之後,皇家則出「冬藏夏用」之冰「消夏避伏」;自周代始?xì)v代沿用,成為「頒冰」制度?!断男≌贰割C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巩?dāng)時頒冰並有獻(xiàn)牲(羊羔)祭祀之儀。明清定都北京,此俗更盛,明清頒冰於立夏暑伏時節(jié),清代按官階發(fā)給冰票,憑票領(lǐng)取?!堆嗑q時記·頒冰》:「前明於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代「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lǐng)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span> 夏至後白晝漸短,古人認(rèn)為陰氣初動,故夏至又稱「一陰生」?!兑捉?jīng)》復(fù)卦「后不省方」唐孔穎達(dá)疏:「夏至一陰生,是陰動用而陽復(fù)於靜也?!固迫藱?quán)德輿〈夏至日作〉:「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俄崟吩唬合?,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鹿角解(音駭)。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蜩(音調(diào))始鳴(《月令》注疏作蟬始鳴)。蜩,蟬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脫殼而成,雄者能鳴,雌者無聲,今俗稱知了是也。按蟬乃總名,鳴于夏者曰蜩,即《莊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蓋蟪蛄夏蟬,故不知春秋。鳴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辭所謂寒螿也。故《風(fēng)土記》曰:蟪蛄鳴朝,寒螿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釋其義,然此物生於盛陽,感陰而鳴。半夏生。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span> 詩詞中的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yīng)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nóng)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dāng)。 亭午息羣物,獨(dú)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821年5月14日) 【唐】令狐楚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 齒髮將六十,鄉(xiāng)關(guān)越三千。 褰帷罕遊觀,閉閤多沉眠。 新節(jié)還復(fù)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糉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fēng)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xiāng)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予與劉、盧三人,前後相次典蘇州,今同分司,老於洛下)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夏至後得雨(1108年) 【宋】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shí)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穫中自愧。 餘功治室廬,棄積霑狗彘。 久養(yǎng)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齊雲(yún)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張耒 長養(yǎng)功已極,大運(yùn)忽云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干雲(yún)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jìn)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原 一作泉) 夏至二首 【宋】范成大 其一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繫臂扶羸。 節(jié)物競隨鄉(xiāng)俗,老翁閒伴兒嬉。 其二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云孝子慈孫。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1166年夏) 【宋】楊萬里 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 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 此生未用慍三已,一飽便應(yīng)哦四休。 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 【元】趙孟頫 夏至午之半,一隂巳復(fù)生。 堅氷亦馴至,顧豈一朝成。 萬物方茂恱,安知有彫零。 君子感其微,慟笑幾失聲。 夏日雜興七首 其六 【元末明初】劉基 夏至陰生景漸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鱗不入龍彲夢,鎩羽何勞燕雀猜。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fēng)簷螢火出蒼苔。 細(xì)觀景物宜消遣,寥落兼無濁酒杯。 對萱花有感 【明】吳寬 節(jié)序交夏至,繁花俱巳摧。 幸有堦下萱,爛熳猶爭開。 乆旱土更燥,繞砌無青苔。 上焉炙烈日,下焉擈浮埃。 如何色仍秀,豈是深根荄。 朝將淸水沃,恐爾晩易萎。 萎者旣先落,秀者猶相催。 安得麥與禾,似此一回栽。 年年摘其穗,坐食惟加培。 天時有水旱,漠不能爲(wèi)災(zāi)。 此花號忘憂,憂懷翻自來。 平原空若甑,長河淺於杯。 若人及行客,愁歎聲如雷。 感召當(dāng)分責(zé),食祿慚非材。 沁園春 荔枝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夏至初丹,喜有蟬催,嚮遍桂洲。 正丁香大小,爭銜紅翠, 明珠的皪,半擘浮丘。 膏滑難濡,綃輕尚汗,一一先教雙掌留。 妃脣嚙,笑玉漿四注,甘入心流。 擎來蚤已蠲愁。更掛綠離離堆滿篝。 愛肉芝成水,無勞草汁, 露華可醉,不用花篘。 留齒何曾,含消絕似,解渴須從焦核求。 醉還好,自清明過後,餐到深秋。 (掛綠乃荔枝第一種。) 夏至日爲(wèi)屠母壽(庚寅) 【清】朱彞尊 臨髙臺,將進(jìn)酒。君提壺,我鼓缶。 君子且勿諠,小人鼓缶歌一言。 我昔從東海上, 親見上元夫人指爪長長鬢髮翩翩。 吹瑤笙,擊石鼓。宴者誰,有金母。 投士玉女爲(wèi)客豪,青虯白鹿相招邀。 鍾山之李綏山桃, 李如缾桃如斗,得而食之皆老壽。 今日髙堂,上壽稱觴。 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 無如此日長。 ▍本文據(jù)相關(guān)文史資料綜合整理,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路。 感謝打賞 ▍本公眾號為「國語社」轉(zhuǎn)世重建,歡迎各位舊雨新知點(diǎn)閱、關(guān)注、分享「貞觀國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