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者,建天地也。 關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壺,若甕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龜數(shù)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兇。是知天地萬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兩精相搏,而神應之。 三符風云涌注:碗者為喻,天球之半也,故若此者,皆可建天地?;蛴谬敋?,或用破瓦,或用帶文之石,皆可告吉兇。然因何而告之,蓋其本有,借象而呈也,象因物成,各有不同,又不相借也,惟其精可以相搏,故可以我精合彼精,感激而神自運矣。 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 三符風云涌注:即卵生、胎生之別也,卵生者,外而孵化之,胎生者,內(nèi)以養(yǎng)成之,此又謂修行之法不同,有以外而修之者,有以內(nèi)而養(yǎng)者,其途不同,譬如丹法亦有此論也。 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為水,觀為火。愛執(zhí)而觀因之為木,觀存而愛攝之為金。 三符風云涌注:形者,外可觀也,理者,內(nèi)可察也,此為受者,至于施者,察之為我之精也,故觀形察理,實精神交錯也。愛執(zhí)者,索其因也,觀因者,詳其理也,觀存者,感其意也,愛攝者,得其神也,故一可以理致,一可以感知,此兩途而得金木相并也。 先想乎一元之氣具乎一物,執(zhí)愛之以合彼之形,冥觀之以合彼之理,則象存焉。 三符風云涌注:謂一元之氣,元以運成,故有一元,其本乎于物,故可以想得,又以執(zhí)愛而合彼之形,冥觀之以合彼之理,精神相感,象即存焉。 一運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為天,自中而降為地。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升者為火,降者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木之為物,鉆之得火,絞之得水。金之為物,擊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 略 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木為魂為人,金為魄為物。運而不已者為時,包而有在者為方,惟土終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故又以我之精,合彼之精,相搏而則有神應,此即知天盡神也。
曰:天下之人蓋不可以億兆計,人人之夢各異,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蓋不可以塵計,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三符風云涌:人皆有夢,一夢乃一天地,皆由思而成, 由此推之,今之天地或亦有因思而成之,其如缸中之腦也。 曰:心應棗,肝應榆。我通天地,將陰夢水,將晴夢火。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純純各歸。 三符風云涌:心之象,通于棗,肝之象,通于榆。而我之夢,天欲陰雨,則顯水于夢,天欲將晴,則顯火于夢。 曰:天地雖大,有色有形,有數(shù)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數(shù)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三符風云涌:色者,質(zhì)也,此即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雖大,彼固不知計。天地者,皆我區(qū)識。譬如手不觸刃,刃不傷人。 三符風云涌注:天地之間,其大矣,人不可盡之,故為區(qū)識也,故人之所識天地,受人之制,為人之天地,若以強以識之,則非天非地矣。故以區(qū)識之天地而行其道,其用之當則利,用之不當則傷,故經(jīng)中亦云: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曰:夢中鑒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夢天地者寢不寐,欲去鑒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無,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識。 三符風云涌注:夢中有天地乎,鏡中有天地乎,水中有天地乎,皆有。故欲不夢之天地才寢而不寐,欲去鑒之天地者故不照形,而避于水之天地者,則不汲水。彼之有無,在此而不彼,實為虛也,虛中天地,如鑒中之影,然其皆在此而不在彼,法界皆為影也。區(qū)識之天地,亦為虛之中天地,乃人所識也,故圣人之道,去其區(qū)識也,區(qū)識一除,即得真矣。 曰:天非自天,有為天者;地非自地,有為地者。譬如屋宇舟車,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無待。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nèi)不見我,外不見人。 三符風云涌注:天非天,地非地,皆因天地乃人所識也,故屋宇舟車本非屋宇舟車,因人而用也,是為知彼有待,知此而無待。故以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nèi)不見我,外不見人,此之心法也,亦圣人去識之道也。 曰:有時者氣,彼非氣者,未嘗有晝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何謂非氣?氣之所自生者如搖箑得風。彼未搖時,非風之氣;彼已搖時,即名為氣。何謂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鉆木得火。彼未鉆時,非火之形;彼已鉆時,即名為形。 三符風云涌注: 氣因時而成,非氣而無晝夜,形因方而成,非形者,而無方位。所謂非氣者,如風不動物,則非風,風若動氣,則為氣。所謂非形者,如鉆木取火,未鉆之時,非火之形,鉆而生火,而得火形。 故象有不同,而時方有列,象之所呈,應其時也,象之未呈,存于虛也,然象之何呈,機之何發(fā),皆可由道也。 曰:寒暑溫涼之變,如瓦石之類,置之火即熱,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溫,吸之即涼。特因外物有去有來,而彼瓦石實無去來。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來。所謂水者,實無去來。 三符風云涌注: 虛無法界,若故不思物,則其中無物,然虛無之法界者,若水可倒影,來之有影,去之無影,然其有影無景者,乃其映之能也,謂之于水,與影無關矣。故虛之中真,非在于其有無,而在其有有無。 曰:衣?lián)u空得風,氣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鳴,石擊石即光。知此說者,風雨雷電皆可為之。蓋風雨雷電皆緣氣而生,而氣緣心生。猶如內(nèi)想大火,久之覺熱,內(nèi)想大水,久之覺寒。知此說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三符風云涌注:感之于天地者,吹呵可成風雨,蓋因風雨雷電實緣氣而生,氣緣心生,實乃心有指,則有所感,感則通天,天地自變,故欲晴者,以想大火而得,欲寒者,以想大水得至,知此而道法之理通矣。 曰:五云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八風之朝,可以卜當時之吉兇。是知休咎災祥,一氣之運耳。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己之。 三符風云涌注:觀云氣而知豐歉,觀八風而卜吉兇,因何而立,因休咎災祥,皆為一氣之運,天地人我皆渾然,故可也。 曰:天地寓,萬物寓,我寓,道寓,茍離于寓,道亦不立。 三符風云涌注:天地萬物者,皆吾之區(qū)識也,吾亦天地萬物之一也,亦天地萬物之區(qū)識也,吾及天地物萬皆道之區(qū)識也,故皆寓之,故不離于寓,若離之者,則不可立道也,故必借寓立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