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文光 什么叫“度”?變與不變的節(jié)點,或叫臨界點就是“度”…… 具體講:理科之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zhì)的數(shù)量界限,比如說冰點、沸點、熔點。文科之度,指事物所達到的境界,比如說高度、風(fēng)度、氣度。在人生哲學(xué)上的度,指做人處世中拿捏的分寸,掌握的火候,遵循的法則。這種度,不是衡定出來的,而是用心掂量出來的。 總而言之,從“道”的角度講,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歸根結(jié)底只兩個字“適度”。凡事有度,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即便是優(yōu)點,過了頭也會壞事;即便是美德,過了頭也會顯得不美;只有恰到好處,才會趨于完美。 “適度”之美,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用兩個排句描述東鄰女孩之美貌…… “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逼鋵嵕褪窃谡f,這個女孩長得修短合度,恰如其分,剛剛好。 邵康節(jié)詩,“美酒飲致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這般意思難名狀,只恐人間都未知?!彼朴枚U意在說,得趣輒止,見好就收,是人生之最佳境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出力不討好的失度,等于慣縱了他人,為難了自己。故優(yōu)點和美德做過頭了,自討沒趣例子很多。出于“真話不全說”的守度,這里舉歷史事件為例…… 唐代名臣婁師德,對外放做官的弟弟說:我位及宰相,你又是州牧,榮寵過盛,恐遭人妒忌,怎么才能自保呢?弟弟回答:就算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自己擦掉也就罷了。 婁師德卻叮囑,這樣還不行,你擦了人家會更來氣,你只有笑著接受,讓唾沫自己干掉。這即是成語“唾面自干”的出處…… 婁師德對寬容的詮釋,實在過分虛偽,無異于自甘受辱。為尋求自保,不惜犧牲尊嚴,將做官置于做人之上,這樣的失度,能算作美德嗎? 實則,對明哲保身者而言,“安全”也需要“尺度”的把握。如果只考慮規(guī)避危險,無限地往相反方向退讓,往往會陷入更大的危險。正當防衛(wèi)提倡:“法不向不法讓步,正義不向邪惡低頭”,這就是“法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