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個原則:不爭辯 什么情況下你會爭辯?就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會經(jīng)??吹缴磉叺娜藸庌q的面紅耳赤的時候,有時候也包括我們自己。既然是事關(guān)對與錯的爭辯,所以就不得不說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的問題。 這里面又分為這樣的幾種情況:一種是大家半斤八兩,對事實的爭辯都是錯的;一種是大家只是從不同的視角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存在對錯;一種是你明顯知道對方是錯的,你的認知能力高過對方,你更沒有必要去貶損對方。也可能還有其他的情況。 但是無論基于何種情況,都實在沒有爭辯的必要。事實上,我們尤其容易在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與人發(fā)生爭辯。讓別人知道你知道,不會顯得你多么能干與淵博;反而更容易讓別人覺得你偏執(zhí)與狹隘。爭辯,無論輸贏,最終都是輸家。與人交往,又不是與人辯論。 02, 第二個原則:不建議 什么情況下,你愛給別人提建議?多半是認為自己更能干的時候,多半是認為別人不如自己的時候。那么我們就不能給別人提建議了嗎?當然也不是,除非別人主動向你征求意見,說明你在某一方面對他人有了影響力。 關(guān)于提建議,一定是別人認為你在某一方面比他強,而不是你自己認為自己比別人強。隨意向別人提建議的壞處是很多的,顯得自己妄自尊大是輕的,最壞的情況是你的建議最終證明是錯的,而這錯誤的代價卻需要聽你建議的人來承擔。還有一種情況是,即使你的建議是正確的,它也僅僅只是針對你自己是合適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學識、能力、資源等各不相同,適合自己的,不一定是適合別人的。 我以前也有愛向別人提建議的毛病,尤其是針對親近的人。后來,我越來越覺得這樣有問題。還有一些胡亂給別人提建議的人,如果結(jié)果是好的,他會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如果情況變壞,他也會很容易推卸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人際交往中的大多數(shù)建議都很廉價,都不為結(jié)果負責。好的建議是要付費的,想一下那些收費高昂的咨詢公司。 03, 第三個原則:不干涉 不干涉別人,因為你沒有這個權(quán)利,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干涉這個詞有橫插一杠的意思。當然排除父母對幼兒的干涉,這不是同一種意思。干涉其實最容易發(fā)生在熟知親近的人之間。 事實上,每一個人最終都只能自我負責,因為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我用的詞是最終二字。說得再徹底一點,即在任何時候任何人身上,這句話都是成立的。我們先做好自己,才能在有能力的時候,對他人施以援手,或者參與到他人的事情中去。但這種援手,這種參與,絕不是強制性的干涉。 干涉的背后,同樣是你認為自己是對的,你認為自己有理,你認為你能拯救別人。多半情況下,你什么也不是。 2022年 82/300篇 往日熱文: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巴結(jié)領(lǐng)導了? 關(guān)注@石小柴 及時查看更多文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