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個重大工作項目,緊張得徹夜難眠,唯恐把它搞砸;
看到同齡人買車買房,頓覺恐慌不安,生怕落在別人后面;
定的很多計劃都完不成,一邊懊悔不已,一邊埋怨自己。
仔細回想,你會發(fā)現(xiàn),焦慮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
過度焦慮,還會讓我們更加煩躁,甚至透支身體的健康。
正如心理學家Suma Chand所說:
“恐懼和焦慮,是會將你困住的情緒;處理不好,它就會越來越強壯,讓你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span>
糾結(jié)、猶豫、自責、自我懷疑……這些看不見的情緒正在摧毀無數(shù)人的生活。

焦慮,到底從何而來?
電視劇《沒有工作的一年》中,何雨的經(jīng)歷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
她計劃跟男友在大城市買下婚房,在浪漫的海島上舉行婚禮。
為了實現(xiàn)目標,她把工作和賺錢當成人生的全部,每天都在焦慮和忙碌中度過。
十年間,她沒有休過一天假,約會時也常拋下男友,趕去公司處理業(yè)務。
但最后,崗位晉升輪不到她,二十萬提成說沒就沒,她只能選擇辭職。
長期被忽視的男友也移情別戀,跟她分了手。
其實,她原本工作穩(wěn)定、收入不菲、戀愛甜蜜,已經(jīng)足夠幸福。
但對未來過高的期待,讓她一刻也不敢喘息,導致生活徹底失控。
想起作家李尚龍的一句話:
“一個總是充滿著恐懼,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焦慮的人,很難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當你忽略有限的擁有,追逐無限的欲望,焦慮和煩躁就會源源不斷而來。
看過一個調(diào)查:現(xiàn)在的年輕人焦慮嗎?他們到底在焦慮什么?
數(shù)據(jù)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甚至有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害怕自己不如別人優(yōu)秀,擔心每個月的房貸和車貸,苦惱身體的不斷衰老,恐懼疾病和意外的到來......
想的多,做的少,掙扎于現(xiàn)實與期待的落差間,就會漸漸被焦慮吞噬。
媒體人周軼君曾說:
生活本就充滿不確定性,與其在想象中患得患失,不如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
在具體的路徑上腳踏實地,按自己的節(jié)奏步步向前,才能撥開焦慮的迷霧,看見絢爛的美好。


焦慮,讓你身心俱疲
知名主持人竇文濤,早年曾因焦慮而患上抑郁癥。
1996年初,他赴香港擔任主播,主持娛樂、新聞等不同類型的節(jié)目。
雖然每天忙得連軸轉(zhuǎn),但他一點兒都不覺得辛苦。
剛開始的節(jié)目收視沒有那么高,不被太多人關注,也就少去了很多精神壓力。
每天認真工作,自在生活,日子簡單又充實。
直到某檔節(jié)目走紅,他一下子成了名人,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注。
這讓他變得束手束腳,擔心說錯話、辦錯事,給自己造成負面影響。
明明早已對工作駕輕就熟,他卻比新人時期還要焦慮不安,總是忍不住聯(lián)想到種種風險。
久而久之,痛苦從精神蔓延到了身體,他徹夜失眠,身心疲憊,深陷抑郁情緒難以自拔。
考古學家盧柏克·J曾說:
“我們常常聽人說,人們因工作過度而垮下來,但是實際上十有八九是因為飽受擔憂或焦慮的折磨?!?/span>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不是忙碌的工作和瑣碎的生活,而是無窮無盡的焦慮。
《生命時報》發(fā)布過一項研究數(shù)據(jù):
“70%的人會以軀體健康受損的方式來消化不良情緒,比如神經(jīng)衰弱、失眠、皮膚血液供應不足。”
牛津大學也有研究表明:
“焦慮情緒,會讓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41%,中風的風險升高71%?!?/span>
由此可知,焦慮不僅會讓我們心煩意亂,還會影響精神面貌,損害身體健康。
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關卡,也沒有不放晴的雨天。
你以為前方只有荊棘叢生的小路,其實等待你的是平坦寬廣的大道。
所以,不必對未來胡思亂想,不要給自己畫地為牢。
甩掉精神上的包袱,才能在人生路上步伐輕快。


停止焦慮,做有意義的事情
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快樂?!?/span>
放任負面思緒,它就會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最終徹底將你我淹沒。
當你焦慮時,與其束手就擒,深陷其中,不如掌握一些方法,和焦慮握手言和。
緩解焦慮狀態(tài),減輕心理負擔,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做起:
1.凡事不急求成,學會等待
俞敏洪曾講過一個朋友做生意的故事。
起初,朋友急于求成,今天賣衣服,明天做音響,一看銷量差就放棄,折騰了幾年都一無所獲。
后來,他一心一意地經(jīng)營起指甲鉗廠,堅持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年產(chǎn)值就提升到了數(shù)億。
《時間之書》中說: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span>
人的一生,就像果子成熟的過程,快不得,也急不來。
揠苗助長,反而會弄巧成拙,顆粒無收。
成長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試著多留些時間給自己。
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沉淀,你想要的遲早會來。
2.化壓力為動力,付諸行動
全球知名身心靈導師奧南朵曾說:
“我就是去做,不擔心結(jié)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結(jié)果。”
想千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行動才是打敗焦慮的最佳途徑。
短片《先干了再說》中,疫情導致無數(shù)人陷入窘境。
失業(yè)的年輕人擔心找不到工作,餐飲店老板憂慮店鋪開不下去。
可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決定找點事情做。
年輕人一邊投簡歷,一邊開網(wǎng)約車;餐飲店老板帶著員工賣起了平價蔬菜。
他們的境況漸漸好轉(zhuǎn),焦慮感也煙消云散。
人生最大的困境,往往來自于我們內(nèi)心的猶豫和糾結(jié)。
想得越多,顧慮越多,就越容易被壓力嚇倒。
將壓力轉(zhuǎn)換成動力,埋頭做好眼前事,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困難,都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
3.控制個人預期,合理期待
聽過一個“斯托克代爾悖論”,大意是說:
“不要對尚未發(fā)生的事情抱有過高的期待,期待越大失望就會越大?!?/span>
焦慮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能力有限,卻要求過高。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因為一個小失誤而放棄計劃:
一次沒有準時起床,就不再每天早起;
一頓沒有控制住食欲,就不再努力減肥;
一晚刷了兩小時手機,就不再堅持閱讀......
其實,世上沒有誰是十全十美,從不失誤的。
不必苛責自己,學會接納不完美,才有機會更接近完美。
降低期待,合理預期,允許自己犯錯、失敗,反而更容易達成目標,提升信心。
能夠接受最壞的狀況,愿意爭取最好的結(jié)果,就不會因焦慮而停滯不前。
4.凡事多往好處想,正向思考
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幾乎所有銀行都陷入了窘境。
一位叫莫爾的銀行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抱怨連連,而是嘗試探索新的機會。
他大力整頓秩序,大幅降低利率,吸引了很多客戶來他的銀行貸款。
憑借金融業(yè)的成功和良好信譽,他后來還成功當選了美國副總統(tǒng)。
有時候,看似沒有了出路,實則換個角度思考,危機就會變成生機。
有句諺語說得好:
正面看待問題,把挫折和麻煩轉(zhuǎn)化為向上生長的動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5.提高認知水平,讀書學習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早年曾深受抑郁困擾,而讓他走出困境的,是讀書。
他晚上失眠,白天焦慮,為了排解情緒而大量閱讀哲學巨著。
結(jié)果,他不僅治愈了內(nèi)心,還提升了認知,寫出了一系列暢銷書。
如果覺得生活很難,不要灰心喪氣,去讀讀書吧。
故事中的悲歡離合,可以撫平你所有的煩惱;
言辭間的獨特見解,能夠指明你前進的方向。
當你開拓了視野,豐富了見識,內(nèi)心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那些突如其來的苦難和意外,都會成為你的手下敗將。
▽
作家馬特·海格說:
“如果想征服生命中的焦慮,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呼吸里?!?/span>
這個時代處處都充斥著焦慮,誰都沒有豁免權。
為了金錢、工作、體面,大家日夜匆忙趕路,身心疲憊不堪。
然而,再怎么憂慮未來,也是無濟于事。
穩(wěn)住心態(tài),耐著性子,做好該做的事,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跨過千山萬水。
點亮【在看】,愿我們輕松化解焦慮,活出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