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在網(wǎng)絡上偶然看見一條消息。說是某教培的一位英語老師,轉型做直播,賣貨去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把一本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一小時賣掉兩萬冊。面對數(shù)萬個觀眾,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拋開營銷的稿件,臨場發(fā)揮。不由得叫人刮目相看。他是非常勵志的一個人,還說起自己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比如把大象的英文名用筆寫在手掌上、胳膊上,方便隨時背誦。直到最后,把整本英語書都背下來了。從一個天天被老師罰站的差生,考上了某所大學的英語專業(yè)。甚至,他連賣東北大米,都可以是上一段富有詩意的句子。 如此一位內心豐富的人,卻讓我百感交集。在這個不得不賺快錢的年代,為情懷而活著,是要餓肚子的。他本可以繼續(xù)教育事業(yè),或者有更光輝的未來,但苦于情懷無法為自己買房吃飯。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關鍵時刻,總能派上用場。 《2》 人人都在努力,自己當然也不能落下。打開電腦,準備繼續(xù)寫稿。今天來解決一個被大家追問了很久的問題:六大茶類里,有哪些茶能用沸水泡,又有哪些不能? 水溫對茶湯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茶圣陸羽就曾經(jīng)在《茶經(jīng)》中寫道:“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span>他的經(jīng)驗是,水溫初起似蟹眼,水溫漸高如連珠,水溫沸騰如魚眼。 可見,古代雖然沒有溫度計,但通過判斷水的變化和特征,便能知道什么時候是最好的狀態(tài)。而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他對茶葉的認識依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事實證明,用足夠高的水溫泡茶,才能得到有滋有味的湯水。 與此同時,也有人擔心,太高的水溫會不會把茶葉燙壞燙熟?尤其是芽葉細嫩的綠茶、白茶,是不是不能用沸水? 其實,大家的顧慮我們可以理解。但結合我們平時的經(jīng)驗,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不會燙壞,更不會燙熟!或許綠茶細嫩,不能用沸水沖泡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更何況,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90%的人都在宣揚,綠茶要用低溫水來泡,更是解釋不清了。過去的村姑陳,也是抱著和大眾一樣的想法。 可人生就是不斷認識,不斷推翻,又不斷重建的過程。前兩年去獅峰龍井村喝茶的時候,意外地,看到了當?shù)氐牟柁r泡綠茶。他們并不像外界所說的,用溫水泡綠茶,而是直接用沸水。 仔細想來,西湖龍井在殺青的時候,要經(jīng)歷比100℃還要高的溫度。里頭那些不耐高溫的養(yǎng)分,早就被揮發(fā)了,留下來的都是耐高溫的。而區(qū)區(qū)沸水,用怎么會把經(jīng)歷了千錘百煉的綠茶燙熟呢?純屬無稽之談。有的時候,你以為只是你以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被某些人的言論牽著鼻子走,這樣才能看清真相。 《3》 至于白茶,同樣可以用沸水沖泡。以最多人好奇的,白毫銀針為例子,來說一說沸水對它的影響。當然,不是普通的白毫銀針,而是來自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毫銀針。眾人對白毫銀針的初印象,是芽頭。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白毫銀針確實是以芽頭為主的茶,但不是所有的芽頭都能做白毫銀針。芽頭呈筍殼狀結構,就像春筍一樣,能一層一層剝開好多層。 當高山的白毫銀針被徹底泡開以后,用手把葉底進行“解剖”,會發(fā)現(xiàn)中間能剝開5-7層。芽頭的表面上,覆蓋著又濃又密,如防水衣一般的白毫。而不僅僅是外面,芽頭內的每一層,都密布著白毫,就像給白毫銀針穿上了五六件雨衣。多重防護,給予了白毫銀針強大的保護。 低溫的水,顯然是無法沖破這些白毫的阻礙,讓茶葉的內質充分釋放出來。只有借助沸水的高溫,才能盡可能多地讓白茶大量脫落,養(yǎng)分盡情析出到茶湯里,為我們帶來良好的風味。 不過,即使是滾燙的開始,也無法瞬間突破重重防線。想要讓白毫銀針的物質徹底釋放,只能依靠一沖又一沖地浸泡,慢慢突破層層雨衣的防備。所以,高山白毫銀針的耐泡度極佳。基本上到了八九沖,也不用悶泡,快出水仍然能帶來飽滿的湯感。直到被徹底浸潤,才算是奉獻出了身體里的全部養(yǎng)分。 總而言之,品質好的白毫銀針,白毫厚實濃密,沸水壓根無法傷害到它。這個道理,適用于全部的白茶。也可以理解為,好白茶不怕沸水燙,反之,怕燙的,都不是好白茶。 《4》 武夷巖茶用沸水泡,是常識。大部分茶友,都不會質疑。畢竟,經(jīng)歷了殺青、揉捻,還有最重要的焙火之后,巖茶堪稱“百煉成鋼”。這時候,如果再說不能用沸水沖泡,顯然無法服眾。所謂“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想要品嘗到其中的花香巖骨,香清甘活,少不了沸水的幫助。讓高溫充分激發(fā)出各個沸點的香氣物質,讓茶香和茶味均勻釋放。 不但是巖茶,六大茶類皆如此。而講到?jīng)_泡紅茶的水溫,常常看到有人提倡用80℃水來泡。原因是,沸水會把紅茶泡出酸味,溫水則不會。可我們細想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品質好的紅茶里,并沒有多余的酸味物質,又怎么會發(fā)酸呢?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因此,在加工的過程中,對發(fā)酵有著嚴格的把控。發(fā)酵不足,會使得紅茶有青味,而發(fā)酵過頭,喝起來就會有一種明顯的酸味,作者是工藝上的缺陷。有些紅茶只是輕微的酸,只有味蕾格外敏感的朋友才能喝得出來。 這些酸味物質,在高溫下釋放的速度更快,釋放的量也更多,因此酸味更突出。而低溫會減緩物質的釋放,使得紅茶喝起來沒那么酸,甚至酸味會消失。但歸根結底,都代表著品質不佳,至少不能算是上乘。接受不了沸水檢驗的紅茶,就免談品質了。 另外,紅茶若是存放不當,吸水受潮,也會產(chǎn)生酸。所以,在平時存茶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控制溫濕度,及時密封,且盡量在保質期內飲用完畢。趁它還在最好的年華,全部喝完,才不浪費。 《5》 在茶圈里,沸水的作用和照妖鏡有得一拼。如果一款茶的品質不好,如氣味不純、有雜味、出酸味、滋味薄等,都會在沸水之下顯露原形。而那些能扛得住高溫,笑到最后的,便是好茶。 沸水除了能辨別茶葉的品質之外,還能讓好茶的風味更出色。理論上來說,水溫越高,對茶葉所施加的壓力就越大。唯有足夠高的溫度,才能激發(fā)深層次的物質,令茶湯更加飽滿。若非如此,水溫不足,香氣滋味則會大打折扣。所以,從今天開始,大家買回去的茶葉都可以試著用沸水泡。 是好是壞,一泡便知。 |
|
來自: 王生不易 > 《茶養(yǎng)生茶詩茶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