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詩詞文化】 古人寫詩,并不是信手拈來,都是反復(fù)“推敲”的結(jié)果 講起詩歌,我們馬上會想到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詩歌。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和《楚辭》,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魏晉時期的三曹、陶淵明,還有更加燦爛的唐詩,意味深長地宋詩。我們有時候也會思考古人寫詩是不是非常簡單、信手拈來! 曹植在短短的七步之內(nèi)便可以寫下著名的《七步詩》,李白醉酒醒來之后便可以為唐玄宗題寫千古名篇,陸游一生中可以寫上萬首詩歌,乾隆皇帝一生寫了近五萬首詩歌。從這些例子似乎可以看出古人寫詩歌非常簡單,隨隨便便就可以寫下詩歌。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古人寫詩歌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并不像我們發(fā)個朋友圈那么簡單。古人寫詩歌的時候也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也要深度考慮遣詞造句。 乾隆皇帝五萬首古詩,真正流傳下來的能有幾首。乾隆老爺子那不是寫詩,而是發(fā)朋友圈,寫出來的只能叫順口溜,并不能算是詩歌。古代社會幾千年,七步成詩也就是曹植一人。即使是七步詩也有不同版本,那么有沒有七步成詩就值得商榷了。曹植創(chuàng)作《七步詩》并沒有見于正史,而是記載于小說《世說新語》。 中國古代又能有多少個李白呢?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一個“詩仙”。李白的才華在古代絕對首屈一指,活了六十一年,最終也就是留下了一千多首詩歌。李白也并沒有真正做到“信手拈來”。 《全唐詩》收錄了唐朝三百年間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詩歌,總篇目也就是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平均每人也就是二十二首,平均到每一年也就是每一位詩人十幾年才會寫一首。如果再加上也沒有被收錄的詩歌,一共也就是十萬首唐詩,最終也要幾年才能寫一首。從這個比例看的話,唐詩的產(chǎn)量非常低,也就說寫詩沒有那么簡單。 詩圣杜甫的才華絕對不亞于李白,杜甫一生也就是留下一千五百多首詩歌。李白和杜甫的產(chǎn)量差不多。李白自認(rèn)為自己寫詩非??欤h(yuǎn)比杜甫快,兩個人的產(chǎn)量卻差不多。詩圣杜甫寫詩比較慢,也要字斟句酌。李白曾經(jīng)如此調(diào)侃道: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杜甫寫詩確實非常認(rèn)真,而且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會反復(fù)推敲。 關(guān)于寫詩是不是信手拈來,有一個“推敲”的典故。賈島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還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之間反復(fù)“推敲”。韓愈也對賈島這種行為非??隙ǎ梢姰?dāng)時詩人寫詩時也會反復(fù)推敲,而不是信手拈來。 賈島除了有“推敲”的典故之外,還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句。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賈島寫詩的態(tài)度。 王安石創(chuàng)作《泊船瓜洲》的時候,也經(jīng)歷過反復(fù)“推敲”?!按猴L(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經(jīng)過十幾次修改,最后才定為“綠”字。史稱: 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眳侵惺咳思也仄洳?,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fù)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王安石也是古代有名的大才子,他在寫詩的時候如此謹(jǐn)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寫詩不是“信手拈來”。 古人對待寫作非常重視,也非常重視作品的質(zhì)量。古代文人相輕,如果寫不好,會遭到其他文人的恥笑。所以不少詩人也會字斟句酌,爭取寫出了千古佳作。有時候,有些詩人出名并不是因為詩歌的數(shù)量,而是詩歌的質(zhì)量。 張若虛在《全唐詩》中僅僅遺留下兩首詩歌,但是在唐詩史上擁有絕對地位。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一首詩歌奠定了在唐詩中的地位。 王之渙也是著名的詩人。但是在《全唐詩》中僅有六首古詩,一首《登鸛雀樓》成就了王之渙的地位。 崔顥在《全唐詩》中有四十二首古詩,但是我們似乎只能記住《黃鶴樓》。 古人對待詩歌的態(tài)度非常嚴(yán)謹(jǐn),并不像發(fā)朋友圈一樣信手拈來。不少詩歌都是反復(fù)“推敲”的結(jié)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