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盜這種事情從古至今都存在,人們也想盡了防盜的方法。沒有防盜門和防盜窗的古人又是如何防盜的呢? 和現(xiàn)代人一樣,古人也會把受竊賊關(guān)注的物品托付給靠譜的機構(gòu)?,F(xiàn)代人靠的是銀行,古人信賴的是錢莊、票號、當鋪等等。這些機構(gòu)的安全系數(sh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不過這些機構(gòu)到明清之際才逐漸增多。因此,古人防盜主要還是靠自己。 人們大多都會將珍貴的東西藏在家里,這時候就必須要把好門。大戶人家有看門的戶衛(wèi),普通人靠的就是鎖了。千萬不要被古裝劇中很容易就被打開的鎖欺騙了,真實歷史上的“鐵將軍”可不是隨便能打開的。 比如說名為“清西藏八蓋木鎖”的木鎖。這種木鎖由硬木雕制而成,匙孔繁復,十分復雜。只有與鎖槽各處的角度、彎度完全貼近的鐵鑰匙才能打開,每一把鐵鑰匙自然都是獨一無二的。 另有一類木鎖,鎖口是旁人看不見的,只有主人觸動機關(guān),鎖口才會出現(xiàn)。小偷要想打開這類鎖還真不容易,因為他們首先要找到鎖口,其次需要得到與這把鎖匹配的鑰匙。 當然了還是有賊能夠進入主人家中,有些賊甚至就是家賊,聰明的主人家自然會考慮到這一點。有些主人家選擇將珍貴物品藏起來,比如說藏在墻壁中、房梁上、地底下甚至是廁所下,總是就是讓你找不到。 還據(jù)說有個晉商發(fā)了大財,他不放心把錢藏在任何一個地方。于是他就走極端,直接把銀子熔成液體,然后澆進地板中。這樣竊賊就發(fā)現(xiàn)不了了。 宋洪邁的《夷堅志》中記載的富戶張循就防盜的方法和晉商的方法有一些相像,但不同于晉商,張循不怕被小偷發(fā)現(xiàn),因為小偷發(fā)現(xiàn)了也拿不走。 循家家中所大量的熔子成一個巨大無比的銀球,就算竊賊看見了無可奈何。張循顯本人對這個方法很滿意,因為他將其稱之為“沒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