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應志剛 自小對荷花情有獨鐘。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奉化老城廂的荷花弄度過的。 弄堂的盡頭,原本是有一處荷塘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被填塞了,等我住到這里時,只剩一個小小的水潭。 每年夏天也會冒出一兩片荷葉,花卻不曾見過。 住在荷花弄,卻不見有荷花,這令我惆悵了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進入中學,兩棟教學樓中間隔著一處兩畝地的荷塘,花開花敗陪伴了三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光。 與荷終日相隨,自然也就多讀了些與蓮荷相關的詩詞,便也得知,這世間還有“荷葉連田田”的繁花盛景。 此后漂泊經年,雖說也曾閱盡人間浮華,但說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致,卻是到蘇州見了荷塘月色濕地公園之后,方才有了直觀的感受。 位于相城區(qū)太陽路西,占地約2000畝的“荷塘月色”,是以荷花為主題的城市濕地公園。 這是一片孕育過吳地文明的沃土,姚廣孝、沈周、文徵明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從此地來回走過,或感悟人生,或潑墨成畫,或低首吟哦,為著蓮荷的堅韌與高潔擊嘆。 而盡顯江南水鄉(xiāng)詩畫風情的“荷塘月色”,更是攜裹著歷史的風雅呼嘯而來。 “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在此引種楚地蓮藕;吳王夫差曾在這里,為西施賞荷移植野生紅蓮;越國大夫范蠡棄官隱跡于此,鑿河泄洪,圍蕩養(yǎng)魚。 我更是無數(shù)次遐想,這里曾來過《浮生六記》里嬌俏的蕓娘,用香帕裹了茶葉,輕置于含羞的花蕊,次日泉水烹茶的曼妙景象。 '江南可采蓮',道不盡的江南風光。蘇州歷來為江南賞荷佳地,也有觀荷的雅俗。 “荷塘月色”水塘中央,四通八達的棧道,引著游客涌向高聳的荷花仙子塑像。 她蹲在蓮花寶座上,雙手捧著一朵蓮花高舉過頭,發(fā)髻高挽,清麗脫俗。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作為荷花生日,人們都會結伴前來,圍著荷花仙子蕩舟賞荷,飲酒吟詩。衣紅羅,系暈裙,乘蓮船,執(zhí)蓮花,載歌載舞,為荷花祝壽。 當你漫步在這“荷塘月色”的棧橋、亭臺,日光湛湛,清風拂來,看那素來高潔離塵的蓮荷,翩然淺笑,是何等的含情。 當你蕩舟荷塘深處,看靦腆的少女,于碧荷萬頃間,美目含情,淺笑顧盼,看蓮葉下魚兒嬉戲,逐起漣漪層層,那蓮荷也似受不了清風地撩撥,微漾起一池的心思。 當人潮退去,流水月光,傾瀉在花葉上,于氤氳水墨間,那蓮荷悄然吐蕊,片片花瓣,晶瑩含露,似一個恬靜的春夢,落在靜靜的心湖。 當你站立于橋頭,看這恍若幻境的周遭,滿塘的荷香馥郁,由不住心里泛上一陣贊嘆,江南如詩,姑蘇如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