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這句話是哈佛大學的杜維明說的。至于21世紀是不是王陽明的時代其實不言而喻,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心浮躁,面對身心,家庭,事業(yè)讓人很難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好像煩惱、苦惱、困惑以及壓力伴隨左右。有形與無形的壓力讓人很難每天保持愉悅的心情。 有一句話對王陽明心學的評價很好:悟透陽明心學,人生的境界會提升幾個層次,天底下沒有任何事再能困擾到你,沒有任何人再能傷害到。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王陽明說你只管操心好自己的良知,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是大部分做不到,都在一味的外求,追求名、利、權等沒有讓自己的心一顆停止過。 回顧王陽明五十七年的人生經(jīng)歷,一般人理解的“幸福時光”于他而言似乎是少之又少。他雖立下不世奇功,卻屢遭奸臣排擠,在困頓絕境中大徹大悟,在誹謗構陷中負重前行,寵辱不驚,用行舍藏,以傳道授業(yè)為平生最快樂事。他憑著自己的良知、意志和智慧,愣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個飽滿、鮮活的千古傳奇,一生正氣地矗立在人世間,成為光耀后世的百世楷模。 他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就是對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 他兩次剿匪,平寧王朱宸濠造反,聚烏合之眾,他身處險境,力挽狂瀾,屢建奇功,扶將傾之大廈。 他格竹子,格兵法、格辭章、格經(jīng)典,格釋道二學,專心致志;深陷牢獄之災,暗無天日,他身處困境,最終突破理學, 他貶謫龍場,生死一念,身處絕境,但他端居澄默,胸中灑灑,堪破名利生死。終究頓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心學的含義心學的三大核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即理,理在心中,也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你的本心就是道,就是理。 知行合一:是良知和行為一致,知行一體是道德的最高行為標準。 致良知: 良知是什么?良知是至純至精的心就是良知,不參雜任何人的私欲,良知就是天理,良知是人人固有的。去除人欲,良知就會光明起來,致良知也就是去人欲的功夫。 心學的現(xiàn)實意義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無論經(jīng)濟上或精神上都是負擔最重的時間。家里的事,單位的事,老人的事,孩子的事,夫妻的事,健康的事,方方面面,都帶給人困擾,想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是很難的。 悟透陽明心學就能參透人生,為人處世,看待事物都會上升一重境界。沒有任何人能傷害你,沒有任何事能困擾你! 通過陽明心學可以圓滿我們身心,家庭、事業(yè)的落地實修的精髓。真正的活出時間、身心、家庭、事業(yè)的自由,過自在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