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看到一則新聞 讓小編哭笑不得 派出所民警在排查工作中 發(fā)現(xiàn)有居民私自種植罌粟 種植者面對詢問竟坦然回答 “這是獼猴桃!” 面對一再的追問 她還補充道“野生的” 這是欺負別人沒吃過獼猴桃 還是在懷疑咱警察同志的業(yè)務能力 (左:獼猴桃果實;右:罌粟果實) 但凡有些禁毒知識的朋友 都能一眼分辨出獼猴桃和罌粟果實 但是有一種常見植物 跟罌粟長得十分相像 一般人很容易混淆 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虞美人 那么 如何辨別虞美人和罌粟? “罪惡的”罌粟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它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一面? 趕緊和小編一起劃重點 將來要考! 罌粟與虞美人,傻傻分不清? 虞美人,罌粟科植物,有著和罌粟花一樣美麗動人的外表,這讓許多人將虞美人誤判成罌粟,甚至有報錯案的現(xiàn)象發(fā)生。那么,罌粟和虞美人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虞美人 罌粟 ( 植株不同 ) 罌粟 虞美人 虞美人全株有明顯的糙毛,分枝比較多而纖細,葉質(zhì)比較薄,整體感覺會比較纖弱。罌粟較為光滑,它的莖、葉、果都相對粗壯,分枝會比較少,葉子會更厚實。 ( 花朵不同 ) 罌粟 虞美人 虞美人的花瓣多是4片,而且顏色各異,有紅有紫還有白色的,花的邊緣比較平滑不開裂。虞美人的花朵雖然和罌粟的花長得很相似,但是花徑是相對較小的,大概在5-6厘米,花瓣會更加單薄。 罌粟的花瓣有重瓣的,顏色多是紅色,邊緣會開裂。罌粟花的花朵比較大,花徑就達到了10厘米,用手觸摸花瓣會覺得比較厚實,而且它還很有光澤。 ( 高度不同 ) 罌粟 虞美人 虞美人的高度大約是在30-100cm范圍內(nèi),整體看上去會比較細弱。罌粟花的高度大約在30-150cm范圍內(nèi),會比虞美人看上去更高一點,整體比較壯實。 ( 葉子不同 ) 罌粟 虞美人 虞美人的葉子是分裂狀,葉面比較窄,而罌粟花的葉子不太規(guī)則,葉邊是鋸齒狀,沒有分裂。 ( 果實不同 ) 罌粟 虞美人 虞美人的果實比較小,大約1cm,果實上面有絨毛,是下垂的,而罌粟的果實會比較大概有4~7cm,果實比較光滑、直立。 罌粟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罌粟有著美麗的外表,嬌艷而迷人,可是卻又彌漫著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殺氣,散發(fā)出罪惡、死亡的恐怖氣息。 眾所周知,罌粟是制作毒品的原材料,因此被稱為“惡之花”。但你知道嗎?這并不是它原本的模樣。 罌粟是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起初僅當藥用。罌粟的果、殼、籽中含有多種生物堿,能對人的生理、心理特別是大腦中樞神經(jīng)有極強的抑制作用,具有鎮(zhèn)痛、催眠、止咳等功效,所以,從罌粟中提取的鴉片早期被當作藥物廣泛使用。 雖然目前醫(yī)學界有了多種麻醉合成代用品,而緩解劇痛仍離不開鴉片的主要成分嗎啡。鴉片只有使用得當,才可以保護人類的身體健康。 罌粟的歷史 罌粟原產(chǎn)于地中海東部山區(qū)以及小亞細亞、埃及等地。人類種植和利用罌粟的歷史有6000年之久,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 早在公元前1500年前,埃及第一部藥物志《埃伯斯紙草書》里面,記載了877個藥方,其中就有用罌粟的果漿治傷和防止嬰兒夜哭的記錄。 公元1世紀前后,罌粟傳入古羅馬和土耳其地區(qū)。公元6世紀初,罌粟由土耳其傳入阿拉伯半島,并隨著阿拉伯國家的統(tǒng)一和擴張,在6世紀后期傳到波斯、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地區(qū)。 阿拉伯人懂得從罌粟中提取鴉片煙膏,用于麻醉和消毒,促使病人安眠,減少痛苦,并且將鴉片作為“鼓舞勇氣藥”,在戰(zhàn)斗前夕令官兵服用。 鴉片雖有強大的藥用功效,但成癮性也逐漸被發(fā)現(xiàn),鴉片中毒的描述開始出現(xiàn)在醫(yī)書中,其癥狀為四肢麻木、聲音發(fā)顫、眼睛下陷,記憶缺失等。 鴉片傳播路線圖 約在7世紀中后期,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將罌粟帶到中國,繼而向東傳入日本。15世紀初開始,從阿拉伯紅海區(qū)域運往馬六甲的貨物中就有罌粟。到了19世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緬甸、老撾等地的殖民政府開始大量種植罌粟。 然而,鴉片作為麻醉性極強的藥品,由于使用不當極易成癮和中毒,對于人類健康有很大的損害,過量吞服鴉片、注射嗎啡針劑和長期吸食鴉片煙容易引起中毒癥,形成癮癖、引起體質(zhì)衰弱和精神頹廢,嚴重威脅人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