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是北京唯一的純山區(qū),一條全長170多公里的永定河,門頭溝段占了102公里之多。在距京80多公里的一座明代古村里,竟然隱藏著一條神秘的河谷,美得讓人屏息! 從軍莊路口沿109國道一路經(jīng)過妙峰山、王平鎮(zhèn)后,就是雁翅鎮(zhèn)了。之后向北,沿著永定河畔蜿蜒曲折的山路朝大山深處繼續(xù)行駛11公里后,就可以抵達位于永定河官廳山峽主河道上的珠窩村了。 群山環(huán)抱的珠窩村歷史悠久,根據(jù)記載珠窩村及西南角的碣石村都曾是明朝開礦煉銀的地方。這不,村里至今還能說出那句流傳甚廣的順口溜“珠窩的沙,碣石的土,一兩煉出三錢五”。如果說珠窩村看上去像一個聚寶盆,那么這個盆所集聚的寶就是白銀了。 進入村子后,眼前是一座座新房子,有的房子高大、寬敞、氣派,幾乎每家每戶門前都種著不同品種的綠植小花,偶爾還能從緊閉的大門里傳出汪汪的犬吠,遠處不時的還有雞鵝的咕咕鳴叫,趁著村前涓涓的河水聲,好一派田園美景。據(jù)說村里最高處有座娘娘廟,可能是藏的太隱蔽了,我這外人一時找不到,正巧和曬“老陽兒”的大爺詢問攀談起來,老人告訴我,珠窩村是雁翅比較富裕的村子,因為村里在電廠、鐵路上班的人多,還有人是煤礦退休的。雖然他們工資不高,在城里不算什么,但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就收入較高了。村里誰家的房子好,那他家肯定有當工人掙工資的。之前我去過一次電廠,在村東,早已停產(chǎn),樓房玻璃破碎,墻角遍布蜘蛛網(wǎng),樓區(qū)內(nèi)雜草叢生,一派破敗景象。遙想當年,與破舊的村舍相比,那一片紅磚樓房何等氣派。可如今,村舍舊貌換新顏,氣派的紅磚樓房卻荒廢了。此一時,彼一時,世事茫茫難自料。 沒有當?shù)卮鬆數(shù)闹更c,這娘娘廟真是難找,她幾乎就是隱蔽在村民的房舍之間,多虧了大爺,讓我這一外人找,實屬困難。別看廟小,但是非常的莊重,正殿里供奉的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子孫娘娘像惟妙惟肖,看得出村子的居民還是很虔誠的。 在珠窩村,有三個出名的景點“珠窩水庫、豐沙鐵路、京西小三峽”! 村子西頭的珍珠湖,是永定河官廳山峽中段的主河道上,湖長9公里,集水面積5平方公里, 海拔約400米,湖水清澈、平靜如鏡,因舊時湖內(nèi)生長的河蚌數(shù)量多且大而得名。1958年在這里開始修建珠窩水庫,1961年水庫建成,當時稱為珠窩水庫,因豐沙鐵路在庫區(qū)北側(cè)設站,名為“55公里”,故而此地又有“55公里”之稱,自1968年5月起,由門頭溝區(qū)旅游局將其開辟為旅游風景區(qū),并改稱為“珍珠湖”。不過后面景區(qū)關(guān)閉了。沿著珍珠湖兩岸山崖凌空飛架的鋼筋混凝土拱橋,當年號稱亞洲第一鐵路拱橋的“豐沙線永定河7號橋”橫跨水庫,當列車轟轟隆隆地從大橋上飛馳而過,橋下人無不感到驚心動魄,也成為了這里的一道獨特風景。 從珠窩村口往北,穿過鐵路橋順山道走,就進入清茶山了,這是通往人稱“京西小三峽”的必經(jīng)之路。山峰海拔1049米,屬北京的千米高峰行列。 [心][左上]經(jīng)典環(huán)穿徒步路線,俯瞰“京西小三峽”。 珠窩村—清茶山—珍珠湖—九河溝-清茶山-珠窩村。 全程9公里,最低海拔320米,最高海拔1050米,累計爬升650米,正常體力約6小時左右。先開始的時候,上升有難度,之后就一路暢通了,難就難在腳下都是碎石,如果是一般的旅游鞋容易崴腳,還有就是登山杖,這是爬山必備,可以減少不少的負重。 這是一條俯視珍珠湖的經(jīng)典路線,徒步穿越,登山探險,遠眺望壯麗群山,俯視湖泊盛景,珍珠湖景區(qū)自從封閉以來,也有幾年的光景,偶被驢友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小三峽”,現(xiàn)在變成了游玩勝地的耀眼明珠。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