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匡胤 一、趙匡胤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年僅七歲、即位不足半年的后周皇帝柴宗訓正在接受群臣朝賀。 突然接到邊疆急報——遼國聯(lián)合北漢,大舉入侵,懇請朝廷立即派兵支援。 經(jīng)過朝堂討論,最終決定由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率軍支援。 ![]() 趙匡胤 就在這時,北周都城開封突然四處流傳趙匡胤即將謀反的傳言。 趙匡胤躲在家中,十分焦慮道:“外面都在盛傳我即將謀反,滿城轟動,我該怎么辦啊?” 趙匡胤的妹妹聽后,大怒,從廚房拿出搟面杖,追著趙匡胤邊打邊罵道:“大丈夫做事,應(yīng)該自己做決斷,怎么能遇事躲在家里,嚇唬我們這些婦人呢?” ![]() 趙匡胤的妹妹 二、韓通 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韓通,忠于后周,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心腹,也是柴榮留下來制衡趙匡胤的關(guān)鍵人物。 ![]() 柴榮 得知開封城都在盛傳“趙匡胤即將謀反”,韓通決定立即進宮面圣。 趙匡胤知道韓通一旦進宮面圣,不但自己領(lǐng)兵出征再無可能,而且性命也即將不保。 于是,趙匡胤反其道而行之,一個人來到韓通家中,拜訪韓通。 ![]() 趙匡胤 韓通的兒子建議韓通趁機除掉趙匡胤,以絕后患。 結(jié)果,韓通相信趙匡胤的忠誠,拒絕了兒子的建議,并親自將趙匡胤送出了府門。 三、苗訓 正月初三,趙匡胤統(tǒng)率大軍離開了開封。 ![]() 趙匡胤 苗訓是陳摶老祖的弟子,擅長天文占卜。 行軍途中,他突然對趙匡胤的幕僚楚昭輔低聲說道:我前日觀天,見日下復有一日,兩個太陽正在搏斗,猶如兩龍相爭,這是天命所歸!” 楚昭輔不解其意。 ![]() 苗訓 苗訓面露莊重地說道:“一日克一日,當出新天子。之前的太陽是后周,而后起的太陽,則是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趙匡胤將取代后周?!?/span> 楚昭輔大驚失色,急忙問道:“天象何時會應(yīng)驗?zāi)???/span> 苗訓答道:“應(yīng)驗就在眼前?!?/span> ![]() 楚昭輔 苗訓、楚昭輔的對話,迅速流傳開來,將士們都對此議論紛紛。 傍晚,大軍在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扎營休息。 ![]() 陳橋驛 四、趙普 深夜,趙匡胤宿醉于帥帳之中。 李處耘等禁軍眾將突然闖入軍師趙普營帳中,態(tài)度強硬道:“諸軍無主,愿尊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為天子!” 趙普大怒,義正嚴詞道:“統(tǒng)帥對朝廷赤膽忠心,絕不會允許你們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 趙普 眾將面面相覷,灰溜溜地離開了趙普的營帳。 趙普面露詭笑。 五、陳橋兵變 不久,眾將去而復返,拔出刀劍,目露兇光地對趙普說道:“按軍規(guī),聚眾謀逆者,滅族。如果趙匡胤不為天子,豈不是我等都要滅族嗎?” 趙普笑了,他等的就是這句話。 ![]() 趙普 正月初四清晨,趙光義和趙普一起應(yīng)眾將所請,手持黃袍,披于趙匡胤身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史書記載,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趙光義、趙普一起策劃實施的。 ![]() 黃袍加身 六、叩馬求情 趙匡胤命大軍重返開封。 就在大軍準備開拔之時,趙光義攔住趙匡胤的戰(zhàn)馬,態(tài)度懇切地說道:“請陛下不要縱兵劫掠開封的百姓!” ![]() 趙光義 趙匡胤大受震動,于是,和手下將士約法三章,禁止傷及百姓和諸大臣。 眾將士聽令,心中大贊趙匡胤、趙光義的仁德。 ![]() 趙匡胤 七、疑問 好一個兄弟齊心! 好一個有膽有識的趙光義! 好一個心懷百姓的趙光義! ![]() 趙光義 只是有位歷史學家,讀到這些,心中不禁產(chǎn)生了疑問。 陳橋兵變時,趙光義只有21歲,是個剛剛踏入社會的毛頭小伙子。 趙匡胤身為后周禁軍統(tǒng)帥,做的是謀朝篡位、改朝換代的大事。 ![]() 趙匡胤 做這種毀家滅族的危險事情,趙匡胤會讓趙光義全程參與嗎? 會凡事都和趙光義商量,讓趙光義幫他出謀劃策嗎? 會讓趙光義在兵變中,擔任極其重要的角色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陳橋兵變 因此,這名史學家覺得陳橋兵變,或許并不像史書記載的那樣,是趙匡胤、趙光義、趙普一起謀劃實施的。 于是,這名歷史學家翻閱了很多宋朝的史料,終于在趙普的《飛龍記》、王禹的《建隆遺事》中讀到,陳橋兵變時,趙光義根本就不在陳橋驛。 ![]() 趙光義 八、飛龍記 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的宰相,也是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劃者。 《飛龍記》則是趙普記錄陳橋兵變和趙匡胤建立宋朝整個過程的回憶錄。 在書中,他明確記載趙光義當時并不在陳橋驛。 ![]() 趙普 趙普的《飛龍記》是十分有分量的史料。 畢竟他是陳橋兵變的親歷者和主要策劃者,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再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陳橋兵變、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 另外,趙普還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宰相,他犯不著去抹殺宋太宗趙光義在陳橋兵變中的功績,惹趙光義心里不高興。 ![]() 陳橋兵變 九、王禹偁 王禹偁,是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的史官,也是宋朝初年有名的直臣。 秉性剛直,不畏權(quán)勢,以直言敢諫聞名天下。 ![]() 王禹偁 在《建隆遺事》中,他不但記載了陳橋兵變時趙光義不在陳橋驛,而且記載了趙光義當時就在北周都城開封的家中。 “得知趙匡胤黃袍加身,率軍重返開封時,身在開封家中的趙光義立即騎上一匹馬,興高采烈地出城迎接自己的哥哥去了。” ![]() 黃袍加身 既然趙光義不在陳橋驛,那么趙光義、趙普一起手持黃袍披于趙匡胤身上和叩馬求情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兄弟齊心、有膽有識、心懷百姓自然也都是杜撰的。 顯然,為了美化自己,趙光義篡改了歷史。 ![]() 趙光義 十、潘美 大軍返回開封時,趙匡胤先派出潘美,去向后周朝廷宣告:陳橋兵變,天下易主。 當潘美進入開封時,后周君臣正在上早朝。 潘美昂然上殿,向北周朝廷宣告: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黃袍加身,正在回程途中。 ![]() 潘美 所有人都驚呆了,大殿之上死寂一片。 宰相范質(zhì)一把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面露懊悔道:“倉促派遣趙匡胤為將,導致如今結(jié)果,這都是我們的過錯??!” 王溥面露悔恨,無言以對。 ![]() 趙匡胤 十一、進入開封 韓通深知大事不妙,急忙跑出皇宮,召集兵將,意圖守衛(wèi)開封,結(jié)果因為趙匡胤提前謀劃,肯聽從他號令的人并不多。 韓通知道開封城守不住了,于是,便帶領(lǐng)兵將,去捉拿趙匡胤的家人。 結(jié)果,卻碰到了被趙匡胤派去保護家人的王彥升率領(lǐng)的隊伍。 ![]() 王彥升 王彥升擊潰了韓通,并一路追殺,將韓通全家誅殺。 之后,趙匡胤身穿黃袍,在禁軍的簇擁下,進入開封城。 十二、宋太祖 趙匡胤沒有直接率軍進入皇宮,而是回到他原來的辦公地點——殿前司,并脫下了黃袍。 ![]() 趙匡胤 宰相范質(zhì)、王溥來到殿前司,面見趙匡胤。 雙方剛見面,趙匡胤就嚎啕大哭道:“我深受先帝厚恩,本該知恩圖報。如今走到這一步,實在是手下人逼迫,我也是身不由己。你們覺得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 未等范質(zhì)、王溥開口回答,眾禁軍已持刀上前,惡狠狠地對范質(zhì)、王溥說道:“如今我輩無主,今日必須立趙匡胤為天子?!?/span> 范質(zhì)、王溥知道無力回天,便一起朝拜趙匡胤,尊趙匡胤為天子。 ![]() 趙匡胤 之后,趙匡胤身穿黃袍,在范質(zhì)、王溥和禁軍的簇擁下,走進了皇宮。 當晚,后周恭帝柴宗訓禪位給趙匡胤。 趙匡胤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趙匡胤就是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 ![]() 宋太祖——趙匡胤 十三、奇跡 陳橋兵變,是一場和平的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也沒有烽煙四起,除了韓通一家被誅殺,開封的官員和百姓都沒有受到傷害,創(chuàng)造了“不流血就建立一個王朝的奇跡。” ![]() 喋血宮門 相比其他開國皇帝的登頂之路,伏尸百萬,血流成河,趙匡胤的登頂之路最為和熙平靜,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實現(xiàn)了改朝換代。 比起其他開國皇帝的驍勇善戰(zhàn)、狠辣聰絕,趙匡胤似乎落了下乘。 他的開國過程,簡單容易很多,有著極大的運氣成分。 ![]() 趙匡胤 但是,就是這么一位看起來很弱的開國皇帝,重新將一個分裂的國家聚攏起來,建立了繁盛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 宋朝無論是經(jīng)濟,還是文化,都達到了中國古代王朝的巔峰。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他的豐功偉績,也讓他成為了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平起平坐的偉大皇帝。 參考資料: 《宋史》 《王立群讀宋史》 《說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