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寧語 近日,被稱作“人間真實”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開播大火。作品取材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田野式深度浸入拍攝家庭的真實生活,揭開親子關系背后隱藏的困惑、焦慮與溫暖。 透過鏡頭,或許我們都不難窺見到自己生命的某些片段,看見別人,也照見自己。如何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在多元的體系選擇中,到底走哪條路才是最優(yōu)解? 全職媽媽是一場豪賭,但不是犧牲在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我們看到了“洛杉磯的學霸媽媽”靜涵。她原本有著不錯的中文老師工作,但生了孩子后,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無法平衡家庭與工作,便決定辭職,開啟了“全職帶娃”的節(jié)奏。靜涵最渴望的就是女兒能夠憑借天賦和努力滑進奧運會。為此,她聘請了最好滑冰教練、去了最好的冰場,讓孩子去練滑冰。在靜涵身上,我們看到了太多全職媽媽的影子,投錢,投時間,投精力,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把很多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做全職媽媽,我不覺得犧牲了,我們是互相成全?!?/span> “從來沒有后悔過全職陪伴孩子,是主動選擇的結果。”這種清醒,并不是每個女人都有的。這背后需要的是,穩(wěn)定的內(nèi)心秩序。1.靜涵選擇 “回歸家庭”,這背后的邏輯并不是“為了你”,而是“我要做”。“母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是她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后果而已,談不上什么’偉大’。甚至,我想應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情感有所寄托,體驗到生命層層開放的神秘與欣喜,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盡情地愛——那是一種自由,不是嗎?”2.靜涵本身就是做教育的,而當下小茉莉就是她最大的教育工程。在教育茉莉的過程中,她是充滿價值感的,她感謝茉莉,正是因為有了女兒,她才有這樣一個機會,也是自己教育生涯的一次探索。正如她自己所說:“如果沒有茉莉,茉莉不去做這件事情,那我也不會有這種體驗,與我而言,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工作的挑戰(zhàn)更大,更有趣。”3.靜涵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支持孩子的成長,并不以結果為導向。而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她支持,陪她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訓練過程中,面對極為嚴苛的教練,她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建議教練考慮孩子的感受。這實際上也是在表明態(tài)度:媽媽永遠支持你,無論何時,只要你回頭,媽媽都站在身后。茉莉開始上小學后,靜涵回到原來所在的學校做起了兼職,盡管家里她不需要掙錢。但她很清楚,工作是保持自我精神獨立的空間,而在茉莉的成長過程中,她只是一個支持者。在最后的彩蛋里,靜涵說:“茉莉,我不會要求你要符合我的喜好,我只希望你能做自己,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我愛你?!?/span>與之不同的是,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退出了競爭舞臺,并將這種自我放棄,歸咎于孩子。不僅把自己置身于犧牲之地、迷失了自己,還給孩子帶來了深重的心理負擔。就像《小歡喜》里,宋倩悲痛欲絕地喊出那句:“媽媽都是為了你啊!”透過那歇斯底里的模樣,很多媽媽窺見到了某一時刻的自己。她的人生完完全全圍繞著孩子轉,自己的熱愛和夢想,都不值得一提。可她自我感動式的犧牲,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欣賞和尊敬,反而給孩子帶來了難以承受的重擔,以至于最后英子患上抑郁癥,更欲走上絕路。一個女人,如果要釋放媽媽角色的焦慮,重要的是先學著與生活和解。 焦慮是一場修行,學會與生活和解魔都的網(wǎng)紅媽媽阿胖,從孩子4歲就開始硬核“雞娃”。她渴望孩子能進一個好的小學,卻沒想到上海2020年突然政策調(diào)整,導致孩子進了上海人嘴里所說的“菜小”。阿胖說:“當時聽到被搖到這個學校的時候,直接哭了。”阿胖不甘讓小田就此躺平,于是開始了新一輪的雞娃大作戰(zhàn)。在家里,爸爸承擔一切家務,媽媽負責最艱巨的項目----教育小田,每天晚上的雞娃流程走一遍,阿胖都感覺自己脫了一層皮。“因為大家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家長教育的結果’,所以孩子一有什么問題,我就立刻揪心,趕緊反思底哪里做錯了,然后就開始自責、崩潰?!?/span>這是阿胖的經(jīng)歷,也是很多媽媽的心聲----不光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還背負著超負荷的精神壓力。阿胖患上甲狀腺惡性腫瘤,這也給了夫妻兩個更多的思考的機會。轉眼間,小田上小學已經(jīng)一年了,阿胖委托的中介并沒有成功找到轉學名額。阿胖對公立小學也有了全新的認知,以前的很多偏見是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壓力,她決定不轉學了,兒子小田也并不想轉學。“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對他未嘗不是件一好事,因為他可能一直很有自信的走下去。”阿胖這樣說。阿胖在歷經(jīng)了育兒焦慮和攀比之后,也學會了解壓,與現(xiàn)實和解。生日的時候,阿胖和閨蜜約周末去成都玩,這是一年中和兒子僅有的分離。回來的時候,小田和爸爸來接阿胖,那一瞬間,阿胖說:“但是看不到他(兒子)的時候,也會覺得很開心,不管是做媽媽還是不做媽媽,幸福是對等的,最幸運的是可以同時擁有這兩種幸福?!?/span>每個女人在選擇做媽媽的時候,都是選擇了一場新的人生修行。 最好的媽媽,先“育己”, 后“育兒”任平是四川清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曲藝界最高獎,牡丹獎獲得者。她談戀愛和結婚都很晚,兒子滿滿今年6歲,是她39歲那年生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少了其他媽媽的急躁,心態(tài)更平和,思想更開明。這一點,在滿滿身上得到印證,他的笑里散發(fā)著沒有修飾過的天真爛漫,身上閃耀著自由的光芒。在幼兒園,滿滿給小伙伴播放媽媽演唱的清音《中華醫(yī)藥》,舞臺上的媽媽閃閃發(fā)光,把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美展示的淋漓盡致,臺下觀眾看得熱淚盈眶。小小的她,不一定理解傳統(tǒng)曲藝到底是什么樣的事業(yè),但他一定能感知到這件事很神圣,是媽媽傾盡全力要去實現(xiàn)的理想,這足以讓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奔波忙碌的工作中,任平時常把滿滿帶在身邊,希望他開眼界、長見識,從小在江湖打拼,她認為這些是對孩子的最好歷練。滿滿今年升小學,作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任平可以為兒子選擇最好的學校,她堅持不報課外班,跟著學校的節(jié)奏走,對滿滿的學業(yè)成績沒有要求,只要盡最大努力、認真對待學習就好。如果說她對兒子有什么要求的話,那就是在做人規(guī)矩上,要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有善心的人。她說:“我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一件我喜歡的事情,他是一個獨立個體,他的思想,他的生命都是自己的。正因為如此,滿滿最喜歡和我相處!”有自己的熱愛和邊界,對自己、對工作、對藝術一絲不茍;對孩子張弛有度、不苛刻;還有著“育兒先育己“、“修己不責娃”的大格局。 后記 面對孩子的不解、家庭的壓力、內(nèi)心的掙扎,她們一直在探索著不同的可能。努力維持生活的平衡、構建內(nèi)在的秩序、確立養(yǎng)娃的邊界。她們并不完美,但在“做媽媽”這件事上已盡最大努力。不管是內(nèi)卷還是躺平,是雞娃還是放養(yǎng),每一個選擇,都是她們此刻經(jīng)驗下,能做的最好選擇!
策劃 | 魚甜
編輯 | 魚甜 主播 | 寧語
親愛的,對于媽媽這個角色,你是怎么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