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孔子《論語》 善良,是人生的底色。好的人生,一定要以善良為根底。 善良是人格美的根基,一個人如果存心不善,只能作惡或者偽善。就像樹木從根部爛掉,水流從源頭被污染。 善良就像肥沃的土地,只有在這樣的土壤中,才能生出了禮貌、謙虛、樂于助人、善于傾聽…… 善良,是產(chǎn)生一切人格美的土壤,是人最重要的修養(yǎng),也是最美的精神長相。 - 心善,是做人的根本 - 《三字經(jīng)》開篇即提到:人之初,性本善。 人生在世,善良是根本,做人,可以沒有才華,可以沒有金錢,但唯獨不能沒有善心。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一只蝎子掉入水中,老禪師伸手去撈,差點被蝎子蟄到,于是,老禪師換了種方法,終于把蝎子救了出來。 一旁的小和尚不解的問道:師父,蝎子想要蟄您,您卻還要救它呢? 老禪師緩緩說道:蝎子蜇人是它的天性,善良是人的天性,我不能因它蜇人,就丟掉了自己的天性。 心善之人,慈悲為懷,不會因他人的惡,而丟失自己做人的品格和原則。 善良是一種天性,心善是一種選擇。 心善,就是選擇了人性中的向陽面。選擇了善良,即選擇了人的天性,選擇了光明。 雖然人性的閃光,只是剎那,但對善良的選擇確是永恒的。人活一世,選擇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 心善的人,福氣圍繞 - 《周易》中提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善良,不是一種表達方式,而是切實的行動。樂于行善的人,會為自身以及家庭累積諸多福報。 管仲曾經(jīng)說過:善人者,人亦善之。 一個人釋放出去的善意,最終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善良就像一束光,當你用光照亮別人的時候,也照亮自己未來的路。 古語云: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行善舉之人,看似是笨拙的付出,實則是大智若愚的智慧。 善良是一種會循環(huán)的能量,選擇善良,便是進入了一個正能量的磁場。 付出辛苦,得到收獲;付出善意,得到福報,行善多一分,福報自然深一分。 - 心善的人,自帶光芒 -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心善的人,或許福報還未到來,但災禍已經(jīng)離遠去。 《孟子》: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 意思是,追求值得追求的東西就叫作善,自己有善叫作信,善充盈全身叫作美,充盈并且能發(fā)出光輝叫作大,光輝大到能感化天下人就叫作圣。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zhuǎn)。 一個有所追求,不斷行善的人,會自然而然的感到充實,發(fā)出光芒,這種光芒既照亮了他人,也溫暖了自己。 所以,心善之人,自帶光芒,這種光芒可庇佑其一生平安,無論在何處都熠熠生輝。 孟子言: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君子最高的標準,便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與人為善,待人真誠。 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和善意的人,終究會被世界溫柔的對待。 來源:心靈雞湯吧 |
|
來自: 幻影2012565 > 《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