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賀的作品,名為《昆侖使者》。在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居住在昆侖山,有三只青鳥為她傳遞訊息,名為“昆侖使者”。漢武帝晚年追求長生不老,有方士騙他,可以去昆侖山尋找西王母討要不死藥。 李賀寫這首詩是為了借古諷今,他生活在唐憲宗年間。唐憲宗是李唐王朝第十二位天子,他登基之初修訂律令、平定藩鎮(zhèn),是個有作為的明君。當他步入中年以后,變得驕奢狂暴起來。他追去長生,服用金丹,最后被宦官謀害。李賀在詩中列舉漢武帝的故事,想要說明,長生不老不靠譜。他希望唐憲宗能夠放棄幻想,繼續(xù)當一位有道明君。 詩中用了幾個典故,讀起來比較難懂,需要一一解釋。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墓,李白說,“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庇么诵稳轀婧IL铮朗伦兓?。金盤玉露也和漢武帝有關(guān),他命人在宮中建造高臺,擺放黃金鑄成的仙人,手捧金盤承接露水。這就是金盤玉露,漢武帝希望喝了露水之后,可以長生。 漢武帝被忽悠之后,竟然相信天地之間有“元氣”,可以被帝王吸取服用。這么荒唐的說法,他都相信,可見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李賀熟知歷史,他通過漢武帝的故事,拆穿長生不老的謊言。他希望有人可以將他的詩句到處傳誦,有識之士可以勸誡唐憲宗。 李賀說,茂陵里石雕神獸已經(jīng)開裂。石頭都不能恒久永存,何況人乎。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有人竟然會想不明白。如果唐憲宗繼續(xù)一意孤行,還相信長生之說,那么他的下場比漢武帝更慘。茂陵上空的明月可以見證唐憲宗的命運,到底該如何選擇,決定權(quán)在唐憲宗手里。 從歷史故事入手,拿漢武帝舉例。然后又列舉客觀現(xiàn)實,從茂陵石雕損毀闡釋,長生不老是妄想。李賀希望喚醒唐憲宗,他沒有用過于嚴厲的語氣控訴皇帝。他始終有理有據(jù),進行說服教育。可見,他覺得唐憲宗值得挽救,他希望李唐王朝可以中興。 李賀寫過很多借古諷今的詩作,內(nèi)容包括批評皇帝迷信長生、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怒斥宦官亂政。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是個胸懷大志的詩人,只不過英年早逝,未能實現(xiàn)抱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