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蕩舟鄱陽湖 有人把鄱陽湖的形狀比作一只長頸葫蘆,在葫蘆頸南端,水深流急,波濤洶涌,沿著狹長的葫蘆頸朝北急湍而逝。岸邊一座氣勢宏偉的廟宇便是老爺廟。小船從落星墩出發(fā),經(jīng)過寬闊的湖面,行駛約40分鐘便到老爺廟。老爺廟背靠龍頭山,三面環(huán)水,使水道呈彎曲狀。因地勢險要,水流湍急,漁船小舟常在此翻沉,故稱“魔鬼三角”。湖邊沒有溫情脈脈的相思林,也沒有矗立云天的英雄樹。最多的是婀娜多姿的垂柳,樹冠蓬松如云鬢,枝條飄逸若秀發(fā)。在風中搖曳宛若顧盼生姿的純情少女,情意纏綿,與鄱陽湖長相廝守。或許是留戀江南小伙子的風流倜儻吧,怎么也不愿挪動半步。沿湖的山上,長得最多的還是氣宇軒昂的紅楓和傲立蒼穹的青松。風霜雨雪如刀劍,或許只有它們才能在這里一展風姿。因此,在湖濱漫步,便別有一番心境和感受。 每當月色溶溶之際,便是鄱陽湖最寧靜的時分。這里沒有撩人眼目的七彩霓虹;也沒有震耳欲聾的霹靂音響;更沒有人滿為患的浮躁之氣;甚至好不容易看到情侶依偎的倩影。寂寞的湖灘上,只有幾艘捕撈歸來的小漁舟,斜斜地臥在一旁,似乎在做著遠航的夢。此刻,佇立湖邊,一顆心仿佛就消融在這鄱陽湖明凈透亮的水中了。這時,你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株守衛(wèi)在鄱陽湖邊的正直向上的鉆天楊,站成一道油畫式的永恒風景;也完全可以忘卻世俗,拋棄煩惱,盡情地享受這份清靜和呼吸那不染纖塵的新鮮空氣;也完全可以讓疲憊的心境遁入虛無,任那湖上幾星溫馨的漁火,收藏在生命之旅的腳步里,脫盡浮華,脫盡塵念,也脫盡那應接不暇的時髦和誘惑,讓人的生命重現(xiàn)原色。鄱陽湖是最讓人留戀的地方。 風浪是鄱陽湖的呼吸,也是鄱陽湖的歌唱。我獨自佇立在鄱陽湖邊,聽取鄱陽湖的呢喃。只覺得鄱陽湖的風浪蕩如春,鄱陽湖的浪疏朗溫馨。那層層浪花恰似牽起的少女的裾裙,緩緩向你飄來,寫意、浪漫,讓你賞心悅目,欣然欲醉…… 兀立在鄱陽湖中的印山,情調十分別致。傳說它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大戰(zhàn)鄱陽湖,戰(zhàn)亂中掉下一顆帥印而變成的。這便給印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它自然也就有了幾分靈氣。從滄桑歲月的洗禮中,我們依稀可以領略到它那超凡脫俗的迷人韻致。它精巧、雅致,猶如湖中的盆景。 地處湖口的石鐘山,它則更具音樂之美。有巨石擋于水道之中,巨石當中是空的,有很多洞隙,風吹浪擊,水石相搏,吞進吐出,便發(fā)出聲若洪鐘般的'聲響。,那美妙的旋律經(jīng)久不息。當年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為探究石鐘山命名的緣由曾月夜泛舟,精細考察而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事實上,只有月夜漫游,才能真正領略到鄱陽湖月色下的獨特風情。傳說當年朱元璋同陳友諒大戰(zhàn)鄱湖時,朱潰敗而逃,獨駕小舟駛入“魔鬼三角”。眼看小舟就要沉沒,忽然一只巨大的湖龜浮出水面,口銜舟弦,劈波斬浪,將朱元璋送至岸邊,并對朱連點三頭,引入水中。陳友諒受阻于激流,眼睜睜地看著朱元璋安然離去。為感謝湖龜?shù)木让?,朱元璋賜封“大將軍”,老爺廟大概因此而建。 拾級而上,登上老爺廟高處,頓時眼界大開。遠眺山色湖景相映,帆船點點,波光粼粼,令人心曠神怡。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zhàn)時,兩軍對壘,相互廝殺,那滾滾濃煙歷千年風塵,似乎還在人們腦際;那刀光劍影,經(jīng)世紀洗滌,仍在人們心中蕩漾。 此時另有一番情趣盎然的是觀看鄱陽湖的候鳥,別有一番洞天。人在畫中走,如在畫中游。鄱陽湖是鳥的天堂,秋季是觀鳥的最佳時機。每年這時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賞,上至英國的王子、總統(tǒng)等外國政要,下至黎民百姓。“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云和日,落地不見湖邊草”這是對鄱陽湖候鳥的真實寫照。 秋季的鄱陽湖,湖灘一覽無余,百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山巒疊嶂,沙山連綿起伏,形成江南的塞上戈壁。這里牛羊成群,這里屬于濕潤季風氣候,適宜候鳥棲息。鄱陽湖詩人余亞飛詩曰:“鄱陽湖畔鳥天堂,鷸鹮低飛鶴鷺飛。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span> 看鳥要趕早,去晚了鳥早先被先去的人嚇跑了,如果你有望眼鏡別忘了一定要帶上,最好是30--40倍的。有白鹮、黑鶴、灰鹮、小天鵝,還有多種野鴨。在云水之間,它們信步徜徉,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展翅騰飛,時而引吭高歌。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在秋日的照耀下銀光閃閃,璀璨奪目,遠望就像點點白帆在天邊飄動,近觀就像玉雕佇立于水中。有人早已陶醉,聆聽天籟之聲相伴,但無喧嘩之感。 我被一幅畫面深深吸引著。你看藍凌凌的天,清凌凌的山,綠凌凌的草,黃牛在悠閑地啃著嫩草,牛尾巴驅趕著身上的蠅。黃牛最親密的伙伴白鹮騎在牛背上,形影不離緊緊地伴隨著它。牛兒時而“哞哞”地叫,鳥兒也歡快地附和著。他們的身心早已融為一體,白鳥在牛身上親親密密地任意啄著,美滋滋地盡情享受著。真是羨慕啊!白鳥與黃牛為什么情深深,意切切!白鳥為黃牛捉盡牤蟲和蠅,天天都有美味佳肴,身體也長得肥壯。黃牛也請了個保健醫(yī)生,天天有人驅散煩惱,身體也長得驃壯。以上就是我對白鳥與黃牛的感悟,與我一樣感悟的還有同游者郭繼恩老師,有他的詩為證“白鳥黃牛緊伴隨,親親密密任啄騎。鳥牛何以深相愛?捉盡牤蠅體共肥。” |
|
來自: 智泉流韻原創(chuà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