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隱,晚唐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一家三代孤寒,祖父和父親均為早亡,身為長子,他小小年紀(jì)就需挑起家庭的重?fù)?dān),早早踏上艱難生活之路。 生活的磨難,沒壓倒他,而使他的詩作磨出了光亮,在中國古詩壇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李商隱的七絕、七律詩見長, 七絕如:夜雨寄北、賈生、嫦娥、霜月、代贈、為有等,其中巴山夜雨漲秋池、不問蒼生問鬼神、碧海青天夜夜心詩句大家可以張口就來。七律更是他的拿手,共寫了48首七律詩,其代表作:無題四首、錦瑟、牡丹、馬嵬二首等。 ![]() 其中“錦瑟無端五十弦”、“相見時難別亦難”、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詩句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 然而歷來便有時勢造英雄之說,雖然李商隱的前途看起來十分的光明,然而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卻并不怎么光明。 李商隱年輕時曾得到當(dāng)時名士令狐楚的賞識和提攜,可是后來他成為王茂元的乘龍快婿,就得罪了他兒時的玩伴令狐綯,也讓他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牛李黨爭的漩渦里。面對著如火如荼的黨爭,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獨立,理性和超然的立場,并不因感情上的親疏、遠(yuǎn)近和好惡而改變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那個風(fēng)雨飄搖、朝廷動蕩的晚唐,每個人的命運都如層云蔽月,看不到光亮。 而李商隱卻以筆為槳,在苦海的最深處,用詩劃出了命運波瀾壯闊的浪花。 李商隱在那個動亂的時局,默默收起自己的思想與鋒芒,展現(xiàn)出識時務(wù)者的大智慧。他深知朝政不穩(wěn),自己又家境微寒,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嶄露頭角。李商隱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郁寡歡,唐宣宗時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年僅45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