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世界上什么東西沒有但人人想要,恐怕就是后悔藥了。人生漫漫,總做過幾件后悔的事,每每想起便唏噓感嘆,恨不能時光倒流重做選擇。 然而光陰如水一去不返,于是古人先賢便留下諸多人生箴言,以此警戒后世,莫要行差踏錯,貽誤終生。 宋朝人才輩出,有位名相曾在遼國率軍入侵時,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征,最終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他就是寇準。 作為治世能臣,寇準不僅能文善武,更留下一篇千古奇文,六句話道盡人生六大悔事,其中哲理發(fā)人深省。 《六悔銘》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fā)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北宋·寇準 人們常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span> 為官者,如若利用手中職權(quán)徇私枉法、貪污受賄,等到東窗事發(fā)心生悔意,卻也為時晚矣。 多少人最初抱著救世濟民的理想走上仕途,最終卻在官場沉浮中迷失本心,只顧享樂不思家國。 正如那個年少時寫下“粒粒皆辛苦”的憫農(nóng)詩人李紳一般,在投入官場飛黃騰達后,漸漸失去了從前為國為民的赤誠理想,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 他在職期間不僅魚肉百姓,更對底層疾苦漠不關(guān)心,逼得手下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外逃。 最終,為官殘暴冷酷無情的李紳被定為酷吏,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孟子曾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span> 為官者,定要保有本心,行事正派,若是為謀私利不顧百姓,終將誤入歧途悔恨終身。 白居易曾說:“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span> 富貴時,如若不知勤儉持家,整日揮霍無度,等到家底敗光才悔不當初,總是令人唏噓。 勤儉節(jié)約,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正如曾國藩所言:“無論大家小家,士農(nóng)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居安思危,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span> 無論何時,都要保有勤儉持家的處世理念,如若一味奢靡浪費,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到那時,雪中送炭無一人,家徒四壁盡嘆息。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span> 年少時不去學習,等到上了年紀就會后悔。 人在年少時總是不會將這些道理放在心上,許多時候,長輩、老師們的苦口婆心只會換來孩子的厭煩。 等到真正長大成人出生社會后,發(fā)現(xiàn)自己知之甚少,無一技之長,為了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四處奔波受盡白眼,方才哀嘆為什么小時候不好好學習,等想要學習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早已過了汲取知識的黃金時期。 正如顏真卿所言:“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span> 《紅樓夢》有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span> 人生在世,除了書本上的內(nèi)容需要學習,出生社會后的許多道理、技藝也都要明白掌握。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span>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如果中途因各種原因放棄學習,當有一天面對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只剩下悔恨與嘆息。 正如蔡康永所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span> 學海無涯,切莫懈怠,逢事留心,隨時學習,人生之路也會愈加順遂。 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span> 世人愛酒,自古如是。然而許多人在酒桌上,不加節(jié)制大肆暢飲,醉酒時胡言亂語,做出荒誕不經(jīng)的事情,等到清醒后才感到羞愧難當。 酒水雖好,小酌可怡情,大酌卻傷身。 《金瓶梅》全書一百回,“酒”字數(shù)千個,飲酒場面數(shù)百次,西門慶更以酒鋪路,巴結(jié)權(quán)貴、官運亨通,娶妻納妾、生活浪蕩,最終也因飲酒過度,身體虧損,重病而亡。 凡事過猶不及,若是嗜酒如命,小則喪命,重則滅國。 酒本無罪,貪多釀禍,與人飲酒,適度即可,莫要因酒誤事,最終害人害己。 人們常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span> 許多人在平時的生活中很不注重保養(yǎng)身體,結(jié)果等到生病了,才心生悔恨,然而病好以后,卻再度不知節(jié)制,日夜操勞。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再多的功名利祿都無福消受。 人們總以為趁著年輕多多打拼,等到年老后能夠有所保障,殊不知,若是年輕時太過拼命耗損生機,等到垂垂老矣時疾病纏身臥榻不起,方知人情冷暖,到那時不過是心如死灰兀自傷悲。 因此,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愛惜身體,加強鍛煉注重養(yǎng)生,如此方可長久。 以上種種,想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若是已成往事,便學會釋懷,畢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一味沉溺于昨日之悔事,又怎能過好今日之生活呢? 但是如若還有許多事情尚未發(fā)生,那便學會防患于未然,做人做事時,應(yīng)懂得未雨綢繆、謹言慎行。吸取前人教訓,方能來日順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