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bǔ)肺湯 【組方】太子參、黃芪、桑白皮、熟地、五味子、紫菀各6~9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潤肺。適用氣陰虧耗型百日咳,癥見陣咳次數(shù)減輕,咳而無力,痰息少,易出汗,聲音低微,食欲不振,舌質(zhì)淡紅,舌苔少,脈細(xì)弱。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劑。 二、益氣補(bǔ)肺湯 【組方】阿膠6克(蛤粉炒),五味子105克,地骨皮6克,天冬6克,麥冬6克,百合9克,貝母6克,茯苓6克,苡仁12克。 【功效】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治肺癆。肺氣大虛,身熱氣短,口燥咽干,甚則咳嗽吐血。 【用法】用糯米10克,煮湯代水煎藥服。 三、養(yǎng)陰潤燥茶 【組方】胖大海2枚,北沙參3克,桔梗3克,烏梅3克,大棗3枚。 【功效】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于秋燥所致的口唇干燥、咽喉干痛等癥狀者。 【用法】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浸泡1小時(shí),可加冰糖少許調(diào)味。 四、百傷口二冬膏 【組方】百合、天冬、麥冬各250克。 【功效】具有養(yǎng)陰清肺、潤燥止渴之功。主治燥咳痰少、咽喉干痛、口唇干裂等癥。 【用法】將3味藥洗凈,加水文火煎煮2小時(shí),過濾取汁,濃縮成膏。每100克清膏中加煉蜜50克混勻。每日早、晚各用白開水調(diào)服15克。 五、沙參潤燥湯 【組方】沙參、玉竹各20克,生地15克,石斛30克。 【功效】有養(yǎng)陰潤肺、益氣潤燥、生津益胃的作用。主治口干唇燥、干咳音啞、心煩口渴等癥。 【用法】煎湯,每日1劑,每日服兩次。 六、麥冬滋陰湯 【組方】北沙參10克、麥冬10克、蜜棗12克。 【功效】養(yǎng)陰潤肺。適于陰虛肺熱者。不宜與藜蘆同用。 【用法】洗凈入鍋,加水適量,另取已洗凈的瘦肉切成小塊狀,放入砂鍋中,加生姜兩片,先用武火煲開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shí)。 七、平肝潤肺湯 【組方】北沙參12克,天麻10克,無花果12克,玉竹10克。 【功效】平肝熄風(fēng),清熱潤肺。老少皆可,陰虛及肝火旺者更宜。四季適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用法】洗凈入鍋,加水適量,另取已洗凈的瘦肉切成小塊狀,放入砂鍋中,加生姜兩片先用武火煲開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shí)。 八、養(yǎng)肺清肝湯 【組方】生地12克,寸冬15克,沙參12克,白芨12克,白芍12克,黃芩9克,膽草12克,草決明15克,菊花9克。 【功能主治】養(yǎng)肺陰,清肝熱。主肝肺蘊(yùn)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九、咽炎方 【組方】麥冬、胖大海、金銀花、生地黃、桔梗、板蘭根、射干、甘草、菊花、木蝴蝶各3克。 【功效】養(yǎng)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zhèn)咳止癢,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癢、刺激性咳嗽及口鼻干燥、口渴干咳、少痰或痰液膠粘難咳等癥。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劑,或沸水泡服均可,四季皆宜。 (注意:中醫(yī)用藥講究“因時(shí)制宜”“用寒遠(yuǎn)寒”,金銀花、板蘭根、射干為寒藥,冬季用量宜減半)。 提示:因每個(gè)人的病情和體質(zhì)不同,請?jiān)卺t(yī)師的指導(dǎo)下服用。 來源:郭主任談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