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是北宋文人秦觀的作品,名為《踏莎行·郴州旅舍》。郴州地處華中,多山多水。秦觀被貶郴州,他以為這樣已經(jīng)夠苦了。誰料到,他在郴州又接到朝廷的命令,將他貶謫到更偏遠的橫州。秦觀心中充滿了牢騷與不滿,找不到知心朋友可以傾訴,只能填詞一首吐槽一番。 心中有恨意,看到眼前景色只覺得寂寞凄涼。濃霧彌散,樓臺館閣消失在霧氣中。月亮升起,月光清冷晦暗,趕路的行人商旅找不到渡口。在霧氣中迷失方向,天色轉(zhuǎn)黑,行路人的心里該有多焦急??!人們四下張望,左右尋找,也看不到前行的方向。桃花源是文人筆下的樂土,現(xiàn)實生活中怎么可能有桃花源呢!從秦觀的口氣就能聽出來,他的內(nèi)心不僅有恨意,還壓著一股怒火。 讓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人有怒火,想一下就知道,這個人遭受了多少不公待遇。史書上記載,秦觀被貶的原因是黨爭。王安石變法引發(fā)了新舊黨爭,秦觀沒有支持新政,就被劃歸到舊黨陣營。當(dāng)宋哲宗親政后,舊黨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秦觀連連被貶,受不了挫折的他,甚至流下了淚水。 秦觀已經(jīng)不是年輕的小伙子了,他遠離朝堂中心,前往邊遠地區(qū),可能再也沒機會返回中原地區(qū)。事業(yè)上遭受打擊,理想破滅,人生無望。秦觀的苦,誰都能懂。不能忍受在客館中獨宿,就連窗外杜鵑也聲聲哀鳴,似乎在控訴春寒難耐。 秦觀連續(xù)用了兩個典故,驛寄梅花和魚傳尺素。這兩個典故都和收到朋友問候有關(guān)。朋友給他寄信,帶來遠方的問候。朋友的慰問無法讓他開心,他心中的痛苦不是靠關(guān)心就能消散的。可憐的秦觀,竟然有種想哭的沖動。 他遙望遠處的郴江水說道,“江水啊,難道也寂寞難過?郴江水應(yīng)該繞著郴山流淌,你為什么要流到瀟湘地區(qū)。”很明顯他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在他看來郴江和他一樣痛苦。痛苦、寂寞、哀怨等各種情緒一股腦涌了上來,秦觀被擊垮了。 他是一個才子,他不是一個城府極深的官員。他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可以游刃有余,他在官場傾軋中只能是犧牲品。秦觀的痛苦,都寫到了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