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是很敏感的,很柔的,結(jié)果在上面有把犀利的刀,這說明心是很堅定的,有能耐,能夠有決絕力的。能忍之人是有大力量的人,一般的人是忍不了的,所以能忍之人是有很大能力的人。佛教六度就有忍辱。人最難忍的是侮辱,但這個辱,儒家都講“士可殺不可辱”——可以把我殺死,但不能侮辱我。而佛教進(jìn)一步,連侮辱都能接受,歡喜地接受。 這就是寒山、拾得的對話。寒山問:“有人打我、罵我、欺我、辱我……我如何對待?”拾得回答:“就是要讓他、忍他、敬他、避他……再過幾年去看他?!币蝗痰降住!坝腥肆R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躺倒;有人唾老拙,讓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省煩惱”,這是一忍到底。 所以,東方文化講忍是具有深刻的含義的。因為人和人之間都是業(yè)緣關(guān)系的,不能忍的話,這個業(yè)緣的因果會加重的;忍的話,就是作還債想,就會回歸到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 這里談忍,就提出了三點。第一是“忍勞”。做人是在倫常關(guān)系里面——為人子,得要代父母之勞;為人弟子,要代師父之勞。而且忍勞,非常辛苦,白天黑夜地干,什么都干,不能有怨氣,得要有歡喜心去做,感恩心去做。忍,就是要有智慧的心來寧靜地接受。這是忍勞。 第二是“忍苦”。有的人能忍勞,但忍不了苦。苦就是苦其心志。比如干得很辛苦,別人還誹謗,這時候他就受不了了。任勞任怨,怨屬于苦里面的一個情況。一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沖風(fēng)冒雪,干得很累,如果別人稱贊一下,覺得很舒服。忽然別人還說:“怎么干得這個樣子?你就不是為名為利嗎?”他就受不了了。實際上就是要忍。 忍勞忍苦最終是什么?要“擔(dān)當(dāng)柱地?fù)翁熘隆?。就是要?dān)當(dāng)起頂天立地的大事,就得要有這種含忍、隱忍、大忍的心量,這種意志力,這種柔韌性。孟子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令他“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歷來的建大功、立大業(yè)的人都是受過很多苦的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修道能開悟的人,也是歷經(jīng)風(fēng)霜的,就像王陽明這樣的,他都說自己正因為坎坷、苦難,讓他在龍場開悟了。所以,當(dāng)有苦難現(xiàn)前的時候,別人誹謗現(xiàn)前的時候,一定要忍得住。 成大業(yè)的人,韓信遭胯下之辱,一個殺豬佬看到他佩一把劍,說:“你算什么東西?我們來干一干。如果你不跟我干,你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這個就面臨選擇,要么跟他打,要么就從他胯下爬過去。一般的人可能:“我就跟你干了!今天不死你,就是我死了!”那叫血氣之勇,那就沒有未來封侯的韓信。韓信看看他,選擇了從他胯下爬過去。這就是能做大事業(yè)人的心量,如果他忍不了這一點,他一打,那個殺豬佬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他可能就坐牢了。 所以忍勞忍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F(xiàn)在的教育都是競爭,都是吃不了一點虧。古人說“吃虧是福”,你為別人去勞作,你為別人服務(wù),你去做義工,你去掃地,你去刷盤子,別人睡覺你為他人服務(wù),你就是在修福報。而且以歡喜心去做,好像是吃虧,以后要占大便宜。 動心忍性的這種力量現(xiàn)前了,這種忍是從同體的至誠心里面出來的,至誠心出來的這種忍才有它的力量。沒有仁義之心,不是從仁義之心里面出來的忍,不是真忍。實際上他也忍不了,一定是血氣之勇——我跟你對著干,你罵我一句,我要還你兩句的;你踢我一腳,我要干你兩拳的;你給我兩棍子,我要給你一刀的,都是這樣的。所以人很可憐,不能忍。 *本網(wǎng)站對所有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分享的內(nèi)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fā)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享有。部分轉(zhuǎn)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biāo)記有誤或涉及侵權(quán),請原創(chuàng)作者友情提醒并聯(lián)系小編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