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莊子》導讀29 大宗師04 聞道的心法要訣

 新用戶32637V7d 2022-06-16 發(fā)布于北京

原文: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聞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

虛擬人物南伯子葵和女偊對話,女偊是一個得道之人,年紀很大卻面容還是孩童,色若孺子,這不就是返老還童嗎?

我真的很好奇在莊子的年代,是否真有這樣的人?又或者,古人對于容貌的定義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以皮膚的緊致程度,皺紋的多少,頭發(fā)的黑白系數(shù)作為年輕與年老的判斷標準,而古代純粹看精神狀態(tài),比如一個人年老了卻還雙目炯炯明,思維活躍,就算是童子的面容了?

莊子接下來要引入如何修道的討論。

南伯子葵請教女偊是如何得道的?

女偊卻直接了當?shù)鼐芙^了南伯子葵,說他不是學道之人,這里提到了兩種人,有道心無圣才的,有圣才無道心的,道德經里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有圣才之人,大概屬于聰明人,靠著聰明才智,“得”的部分越來越多,實的東西越來越多,而有道心的人,大概就是做高級減法的人,“忘”掉的部分越來越多,“虛空留白”是生命的主色調。

最終是有道心的人來啟發(fā)有圣才之人。

即使最后不能修出道心,但至少也可以在本身的境界之上有所提高。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莊子總是帶著一種自負。

可以看出,后來的道教,也很容易從這年老卻色若孺子,發(fā)展出求長生不老的一派追求。

這也便是道家與道教的天壤之別。

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后能見獨;見獨,而后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

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strong>

這一段,是修道的程序和步驟:

三天,忘天下,天下是什么?不只是君子才有天下,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天下,或大或小,立德立言立功,是你此生要追求和實現(xiàn)的最高價值,是你在人世間的責任承擔,你要先放下這個 ,在心里有一個歸隱的準備。

又七天,忘人事,這個范圍更小,可以理解為人和人之間情感的部分,孝悌禮義,親情友情愛情,你舍得下嗎?

又九天,忘生死,這是去除自我的關鍵一步,外其身而身存,忘生死就是放下了對自己的執(zhí)著。

忘生死,則朝徹,心靈開悟,道心生

開竅,見獨立不改的道。

人的發(fā)是由內向外的加法,修道卻是由外向內的減法。可以看到,人的起點和終點,都是那顆動靜得宜的心。

我在讀這一段時,看到“守之,又守之”,“守”是一種不變的堅定,堅持,不疑的至信,守不住就會半途而廢。

三,七,九,并非是具體的概念,而是在說每一次進階,都比上一次更難,需要更長時間的領悟。

“外”,然后守,再“外”,再守,“外”大概就是道家出世傾向的最好說明,“守”是靜默的修行,致虛極,守靜篤 ,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那就是道的安宅。

修道如何才是成功?如何證果?

莊子說:有道心的人,無古今,也即是消弭了時間對人的限制,《童蒙止觀》里有一段對時間的描述:

“過去已去,現(xiàn)在不在,未來未至,三際窮之,了不可得。”我們找不到時間,時間在每一個剎那。

不死不生,人在時間的長河里永恒,死和生都是生命的某種形態(tài),今年的花謝了,明年又開出新的畫,誰能說,今年的花不是去年的花又活過來了?或者,花朵的生命,就永生在每一年短暫盛開的一朵朵花當中。

“殺生者不死”,道德經里的“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是“以萬物為芻狗”的永恒不滅的大道。

“生生者不生”,能夠孕育一切生命的道,本源也就是生生不滅的源泉。

大道是自本自根,道與萬物合一,所以不生不死。

人與道合一,與世混同,也進入了不死不生的境界。

道對于天下的姿態(tài),是不加分別地迎,送,毀,成,這就是天地不仁,這就是道的姿態(tài),莊子命名為“攖寧”,動而后靜,亂而后定。

道的客觀性,公正性,也即是道的永恒性。

記得有一個老師說,道家的學問,就是一退再退的學問,生命退到原點,退到一切無分別的最初。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

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于謳,于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廖,參廖聞之疑始?!?/strong>

南伯子葵接著問女偊,雖然我學不會,但我也很想知道,你是如何聞道的?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笨鬃勇劦揽壳趯W深思篤行。

前面講了修道過程會經歷的幾個境界,接下來莊子也解密了修道的心法。

副墨之子(文字)-洛誦之孫(語言)-瞻明(目見)-聶許(耳聞)-需役(修持)-于謳(詠嘆)-玄冥(靜默)-參廖(空曠)-疑始(疑思本源)。

莊子非常有意思,一開始非常自負地說南伯子葵不是學道之人,但到后來還是忍不住要向他傳道。

一切大學問根本源自對宇宙,對生命的終極大追問,這就是疑始,在這份疑思當中,參悟天地之大,內心產生一種空明曠達的境界,隨之就可以動而后靜,亂而后定,在靜默當中,了知一切的偉大和神奇,探得造物的神奇秘密,于是內心就產生了輝煌的生命詠嘆調,這份覺悟最終落在個人行為的修持當中,由內而外的顯現(xiàn)。

于是用這份道心去耳聞目見周遭的一切,形成道的語言,書寫承載道的文字,流傳至今。

莊子用這樣的文字,幫我們解密了他的思想形成。

我們現(xiàn)在能讀到他的載道的文字,可還是會覺得高深玄妙,是因為從文字到玄冥心境,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汕f子說出來一條普世的路,無論你是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只要你有向道之心,這路便就是這條路了。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