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新用戶4541Ay47 2022-06-16 發(fā)布于上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目錄

 陳姓部列傳七
  宋三
  陳自仁      陳東
  陳吉老      陳仲剛
  陳仲敏      陳希造
  陳一新      陳之茂
  陳之淵      陳敏
  陳淵       陳良翰
  陳昭度      陳俊卿
  陳康延      陳太素
  陳璟       陳鵬飛
  陳豐       陳天麟
  陳燾       陳敏修
  陳嶠       陳居仁
  陳亨祖      陳骙
  陳良祐      陳公緒
  陳剛中      陳至道
  陳景肅      陳讜
  陳謙       陳研
  陳樸       陳梓
  陳表臣      陳士楚
  陳亨運      陳咸
  陳孔碩      陳世卿
  陳宗召      陳亮
  陳自強      陳源
  陳舜申      陳德豫
  陳宋輔      陳光祖
  陳縝       陳經(jīng)〈龍溪人〉
  陳震       陳傅良
  陳卓       陳伯震
  陳之純      陳大年
  陳駿       陳嗣光
  陳峴       陳模
  陳貴誼      陳曄
  陳經(jīng)〈安福人〉  陳仲微
  陳之經(jīng)      陳韡
  陳嘉言      陳淳
  陳塤       陳范
  陳力修      陳煥
  陳埴       陳文蔚
  陳如晦      陳起宗
  陳宓       陳應(yīng)辰
  陳霖       陳煒

氏族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陳姓部列傳七

宋三

陳自仁

《宋史·趙士隆傳》:秦悼王五世孫訓(xùn)之,建炎三年,知吉州永豐縣。孟太后避地虔州,護衛(wèi)統(tǒng)制杜彥與其麾下叛,將犯永豐。訓(xùn)之與尉陳自仁簡兵分為二,一取間道繞賊后,一據(jù)地利匿其精兵以誘賊。賊至伏發(fā),殲其眾。會賊別校繼至,官兵未成列,訓(xùn)之率數(shù)十輩拒戰(zhàn),厲聲罵賊,與自仁俱被害。事聞,詔贈自仁通直郎,官其子。

陳東

《宋史·陳東傳》:東,字少陽,鎮(zhèn)江丹陽人。蚤有雋聲,俶儻負氣。以貢入太學。金人迫京師。李邦彥議與金和,李綱及種師道主戰(zhàn),邦彥因小失利罷綱而割三鎮(zhèn),東率諸生伏宣德門上書。從者數(shù)萬,喧呼震地。于是亟詔綱入,復(fù)領(lǐng)行營。金人既解去,議補東官,賜第,除太學錄,東力辭官以歸。既歸,復(fù)預(yù)鄉(xiāng)薦。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綱,又五日召東至。未得對,會綱去,乃上書乞留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不報。會布衣歐陽澈亦上書言事,潛善遽以語激怒高宗,言不亟誅,將復(fù)鼓眾伏闕。乃與澈同斬于市。東初未識綱,特以國故,至為之死,識與不識皆為流涕。時年四十有二。越三年,追贈東、承事郎。東無子,官有服親一人。駕過鎮(zhèn)江,遣守臣祭東墓。紹興四年,加朝奉郎、秘閣修撰。

陳吉老

《仙游縣志》:吉老字子州,先世許州人。吉老以父任補官。少通《春秋三傳》,學孫、吳兵法。紹興初,金人寇淮,汀贛群盜竊發(fā),辟吉老清流丞。贛寇侵掠郡境,吉老整眾大破之。后以胡保、鐘花之寇,長子希造先登死焉,吉老忍痛,悉眾長驅(qū),竟殲其黨。升本州別駕,召除京東提刑。收復(fù)宿、亳、徐、海四州,尋除揚州安撫使。吉老至,嚴關(guān)渡之禁,創(chuàng)策應(yīng)之法,大修州城,捐俸以助。又遣仲子希錫取延陵,私租千緡,市汀布以為軍裝。時韓世忠守楚州,吉老奏乞命世忠來相其役,詔從之。不數(shù)月而事集。時秦檜當國,力主和議。吉老累疏爭辯,乞罷斥奸檜。未幾,卒于官。高宗聞之,嘆息不已。累贈中散大夫。

陳仲剛

《莆田縣志》:仲剛,淬之長子也。建炎時,金王善擁兵十萬,長驅(qū)兩河,襲恩州。淬與仲剛拒戰(zhàn),賊飛刃及淬,仲剛以身蔽刃,死之。

陳仲敏

《莆田縣志》:仲敏,淬之從子也。金人侵采石,淬援建康,軍潰,仲敏死之。

陳希造

《仙游縣志》:希造字賢御,以父吉老蔭補官。賊陷京口,希造年十六,被系至北庭,令其牧馬。一日,北師南向,希造擇平時所調(diào)御最良馬乘以歸。父益奇之,每目為定亂器,調(diào)揚州錄參。紹興初,侍父官臨汀,每戰(zhàn)必居先鋒,屢奏凱捷。明年,賊又入寇,希造乘勝而前,策應(yīng)不至,戰(zhàn)沒于義口。朝廷稱其忠節(jié),特贈承事郎,累贈奉直大夫。

陳一新

《泉州府志》:一新字又之,永春人。登紹興元年進士,條對剴切,為時所稱。教授汀州。慶元四年,較藝漕闈,發(fā)策激韓??胄,怒,將以為罪。侍臣力救,得免。遷國子博士,輪對深論權(quán)倖,以劾免。通判婺州,知邵武軍,以廉平稱。卒于官。

陳之茂

《無錫縣志》:之茂字卓卿,紹興二年張九成榜進士,廷對忤權(quán)臣,黜之。九成叩頭殿廷曰:臣之學不如之茂,之茂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宜獎不宜黜。上覽對悚然,賜之茂同進士出身,除休寧尉,遷秘書郎,歷知平江府,直顯謨閣。再知建康。隆興中,以丞相洪適薦,擢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終。

陳之淵

《無錫縣志》:之淵字宗卿,與兄之茂同入太學,時號二陳。復(fù)同舉紹興二年進士,終秘書閣修撰,知宣州。

陳敏

《宋史·陳敏傳》:敏,字元功,贛之石城人,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贛賊李仁功,補官至承信郎,敏精騎射,積官至忠靖郎。以楊存忠薦,擢閤門祗候。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縣男,領(lǐng)興州刺史。召赴闕,高宗見其狀貌魁岸,除破敵軍統(tǒng)制。升馬司統(tǒng)制。孝宗即位,張浚宣撫江、淮,奏敏為神勁軍統(tǒng)制,改都督府武鋒軍都統(tǒng)制。金人議和,戍高郵,兼知軍事。乾道元年,遷宣州觀察使,召除主管侍衛(wèi)步軍司公事。居歲馀,除光州觀察使,分武鋒為四軍,升敏為都統(tǒng)制兼知高郵軍事。四年,召敏為左驍衛(wèi)上將軍。再出守高郵,移守楚州。以歸正人二百家逃歸,降授忠州團練使,罷為福建路總管,改江西路總管。俄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繼復(fù)蘄州防禦使,再除武鋒軍都統(tǒng)制兼知楚州,復(fù)光州觀察使,以疾卒。特贈慶遠軍承宣使。

陳淵

《宋史·陳淵傳》:淵,字知默,南劍州沙縣人也。紹興五年,給事中廖剛、中書舍人胡寅朱震、權(quán)戶部侍郎張致遠言:淵乃瓘之諸孫,有文有學,負材未試。充樞密院編修官。會李綱以前宰相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辟為制置司機宜文字。七年,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yīng)。召對,改官,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jiān)察御史,尋遷右正言。鄭億年復(fù)資政殿學士、奉朝請。淵言:億年有從賊之丑,乞?qū)兤渎毭?。不報。億年,右仆射秦檜之親黨也,由是檜怒之。除秘書少監(jiān)兼崇政殿說書,以祖名辭。改宗正少卿,以何鑄論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五年,卒。

陳良翰

《宋史·陳良翰傳》:良翰,字邦彥,臺州臨海人。蚤孤,事母孝。資莊重,為文恢博有氣。中紹興五年進士第。知溫州瑞安縣。俗號強梗,吏治尚嚴,良翰獨撫以寬,催租民競樂輸,聽訟咸得其情。殿中侍御史吳芾薦為撿法官,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良翰言:定計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除右正言。金再移書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況唐、鄧、淮、泗是要害之地,決不可許。正言尹穡附思退以撼督府。良翰為左司諫,疏論:思退奸邪誤國,宜早罷黜,張浚精忠老謀,不宜以小人言搖之。既退,以上語諭同列,穡勃然變色,明日亦請對,遂罷良翰言職。兩淮既撤備,金大入,孝宗始深悔。太學生數(shù)百人伏闕,乞召用良翰。良翰在諫省,成恭皇后受冊,官內(nèi)外親屬二十五人,良翰論其冗,詔減七人。知建寧府、福建轉(zhuǎn)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移浙西,召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諫議大夫。改禮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召為太子詹事,詔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宮。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謚獻肅。

陳昭度

《萬姓統(tǒng)譜》:昭度字元矩,莆田人。少穎異不群,擢紹興五年進士第,為尤溪主簿。部使者移檄,令據(jù)摭屬吏細過,昭度憮然不悅曰:吾其忍為是耶。乃拂衣而去。閒居以讀書著文為樂,十馀年不調(diào),自號西軒子。鄉(xiāng)大夫林迪與為忘年交。艾軒、林光、朝正字劉夙、方翥、著作劉夙,皆嘗至其家登堂拜母,誼均兄弟。既而教授藤州,藤去中州絕遠,俗尚卑陋。昭度至,勵以致知謹獨之學,由是士競于學,知所指歸。

陳俊卿

《宋史·陳俊卿》:傳俊卿,字應(yīng)求,興化人。幼莊重,不妄言笑。父死,執(zhí)喪如成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服勤執(zhí)業(yè)。秩滿,秦檜當國,察其不附己,以為南外睦宗院教授。尋添通判南劍州,未上而檜死,乃以校書郎召。孝宗時為普安郡王,高宗命擇端厚靜重者輔導(dǎo)之,除著作佐郎兼王府教授。講經(jīng)輒寓規(guī)戒,王敬納之。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除權(quán)兵部侍郎。金主亮渡淮,俊卿受詔整浙西水軍,李實因之遂有膠西之捷。亮死,詔俊卿治淮東堡砦屯田,所過安輯流亡。孝宗受禪。遷中書舍人。時孝宗志在興復(fù)。以俊卿忠義,沈靖有謀,以本職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quán)建康府事。隆興初元,建都督府,俊卿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張浚初謀大舉北伐,俊卿以為未可。會諜報敵聚糧邊地,乃出師。已而邵宏淵兵潰,俊卿退保揚州。主和議者幸其敗,橫議搖之。浚上疏待罪,俊卿亦乞從坐,詔貶兩秩。諫臣尹穡附思退,議罷浚都督??∏渥啵菏箍W咱?。疏再上,上悟,即命浚都督,且召為相,卒為思退、穡所擠,遣視師江、淮??∏淅壅抡堊?,以寶文閣待制知泉州,請祠,提舉太平興國宮。思退既竄,太學諸生伏闕下乞召俊卿。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錢端禮起戚里為參政,窺相位甚急,館閣之士上疏斥之。端禮遣客密告俊卿,己即相,當引共政。深拒不聽,端禮憾之。知建康府。逾年,授吏部尚書。受詔館金使,遂拜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四年十月,制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俊卿以用人為己任,獎廉退,抑奔競。虞允文宣撫四川,俊卿薦其才堪相。五年正月,上召允文為右相,俊卿為左相。允文建議遣使金以陵寢為請,俊卿面陳,復(fù)手疏以為未可。吏部尚書汪應(yīng)辰與允文議事不合,求去,俊卿數(shù)奏應(yīng)辰剛毅正直,可為執(zhí)政。上初然之,后竟出應(yīng)辰守平江,俊卿亦數(shù)求去。明年,允文復(fù)申陵寢之議,上手札諭俊卿??∏浼炊砰T請去,以觀文殿大學士帥福州。政尚寬厚,嚴于治盜,海道晏清,以功進秩。明年,請祠,提舉洞霄宮。歸第,弊屋數(shù)楹,怡然不介意。淳熙二年,再命知福州。累章告歸,除特進,起判建康府兼江東安撫。建康父老喜其再來。除少保,判建康府如故。八上章告老,以少師、魏國公致仕。十三年十一月薨,年七十四,贈太保。

陳康延

《廣東通志》:康延字元舉,南海人。力學自奮,紹興進士。初調(diào)潭津,再調(diào)龍川錄事,三任學官,兩歷邑令。淳熙間,適康延,改秩入京,朝廷議催二廣鹽。丞相梁克家與康延厚,召赴都堂,令分司蒼梧,康延力辭。擢知海州,至郡,訪民利病,知境內(nèi)有贛商之擾。嚴保伍法,賊不敢犯,民賴以安。官至朝散大夫。

陳太素

《萬姓統(tǒng)譜》:太素字仲華,河南緱氏人。舉進士,累官大理少卿。能推原人情,以傳法意。每臨牘,至忘寢食。歷知兗、明二州,有治績。官至兵部郎中。

陳璟

《福州府志》:璟字景玉,連江人,補太學生。紹興間,故相張浚都督江淮,有重名。湯思退忌之,詆罷其兵柄。璟獨慨然不平,詣闕上書,思退等罷璟,負氣磊落。后覃恩授貴州文學。

陳鵬飛

《萬姓統(tǒng)譜》:鵬飛字少南,永嘉人。紹興進士,其學不為章句新說,必本人倫正論,而趨于深厚。兩舉于鄉(xiāng),俱第一。登進士,為崇政殿說書,以講《春秋》忤秦檜,謫惠州。

陳豐

《萬姓統(tǒng)譜》:豐字宜中,仙游人,驥之子。紹興中,第進士,初為泉州教授,以陳康伯薦,召為太學博士。孝宗初立,召監(jiān)司各舉循吏二人,豐居首。除知南恩州,清儉無擾。歲旱祈雨,有愿俾微臣特損數(shù)年之壽,乞令合境普沾三日之霖等語。雨果大至。

陳天麟

《宣城縣志》:天麟字季陵,幼警悟,日誦數(shù)千言。紹興戊辰擢進士第,調(diào)廣德簿,除太平教授。未幾,以國子正召遷太學博士,累官集賢殿修撰。由饒州改知襄陽,修治樓堞,募忠義軍,朝旨嘉獎。改知贛州,時茶商寇贛、吉間,乃預(yù)為守備,民恃以安。未幾,罷復(fù)集英殿修撰,卒。天麟晚益苦學,著有《易三傳》,西漢、南、北史,《左氏綴節(jié)》、《梅許昌公年譜》,詩三十馀篇,號《攖寧居士集》。子五人:木、禾、穡、格、植。

陳燾

《尚友錄》:燾,電白人,瞽目十年。紹興間,母死將葬,燾欲扶柩至壙,人或止之。燾曰:母生我,今日視入土,燾忍以疾辭。執(zhí)紼一二里,雙目頓開,人皆異之。

陳敏修

《尚友錄》:敏修號市隱居士,紹興中進士第三人。玉音云:卿便是陳敏修,年幾何。對曰:七十三。問有幾子,對曰:未娶。乃出內(nèi)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貲奩甚厚。時人語曰:新人若問郎年紀,五十年前二十三。

陳嶠

《尚友錄》:嶠字景山,年近六十方及第。有儒家以女妻之,合巹夕作詩云:彭祖尚聞年八百,陳郎猶是小孩兒。

陳居仁

《宋史·陳居仁傳》:居仁,字安行,興化軍人。父太府少卿膏,娶明州汪氏女,因家焉。居仁年十四而孤,以蔭授鉛山尉。紹興二十一年舉進士。秦檜與膏有故,有勸以一見可得美官。居仁終不自通。移永豐令,入監(jiān)行在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糴場,詔修《高宗圣政》,充檢討官?;吹榻槐?,魏杞以宗正少卿使金,辟居仁幕下。因出疆賞,轉(zhuǎn)承議郎。徙主軍器監(jiān)簿、宗正修玉牒。遷將作監(jiān)丞,轉(zhuǎn)國子丞。九年,進秘書丞。入對。帝嘉納。權(quán)禮部郎官。請外,乃知徽州。入對。留為戶部右曹郎官,命未下。特轉(zhuǎn)朝議大夫兼權(quán)度支,又兼權(quán)禮部。會樞屬闕員。即授樞密院檢詳文字,尋為右司,遷左司,又遷檢正中書門下省諸房公事,歷兼左藏諸庫。假吏部尚書使金,還,遷起居郎,尋兼詳定一司敕令兼權(quán)中書舍人,權(quán)直學士院。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進煥章閣待制,移建寧府。鎮(zhèn)江大旱,又移居仁守鎮(zhèn)江。加寶文閣待制、知福州,再進華文閣直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有奏議、制槁、詩文行世。

陳亨祖

《宋史·陳亨祖?zhèn)鳌?/span>:亨祖者,淮寧大豪也。紹興末,官軍已復(fù)蔡州,亨祖遂領(lǐng)民兵據(jù)淮寧,執(zhí)金知州完顏耶魯,以其城來歸。命為武翼大夫、忠州刺史、知海寧府。金兵攻城,亨祖力戰(zhàn)死之,舉家五十馀人皆死。贈容州觀察使,立廟光州,賜額閔忠。

陳骙

《宋史·陳骙傳》:骙,字叔進,臺州臨海人。紹興二十四年,試春官第一,秦檜當國,以秦塤居其上。累官遷將作少監(jiān)、守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出知贛州,易秀州。召還。再歸故官,遷秘書監(jiān)兼崇政殿說書。淳熙五年,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上欲采晉、宋以下興亡理亂之大端,約為一書,謂骙曰:惟卿與周必大可任此事。言者忌而攻之,上留章不下,授提舉太平興國宮。起知寧國府,改知太平州,加集英殿修撰。以言者罷。起知袁州。光宗受禪,召試吏部侍郎。紹熙元年,同知貢舉兼侍講。二年春,雪雷,詔陳時政得失,骙疏三十條。皆切于時病。三年三月,權(quán)禮部尚書。六月,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二月,參知政事。寧宗即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趙汝愚為右丞相,骙素所不快,未嘗同堂語。時韓??胄竊國柄。吏部侍郎彭龜年論??胄將為國患,不報。于是龜年、??胄俱請祠,骙曰:以閤門去經(jīng)筵,何以示天下。龜年竟外補。??胄語人曰:彭侍郎不貪好官,固也,元樞亦欲為好人耶。遂以資政殿大學士與郡,辭,詔提舉洞霄宮。慶元二年,知婺州。告老,授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嘉泰二年卒,年七十六。贈少傅,謚文簡。

陳良祐

《宋史·陳良祐傳》:良祐,字天與,婺州金華人。年十九,預(yù)鄉(xiāng)薦,間歲入太學。紹興二十四年,擢進士第,有薦于朝者,召除太學錄、樞密院編修官。中丞汪澈薦除監(jiān)察御史,累遷軍器監(jiān)兼鄧王府直講。隆興元年,出為福建路轉(zhuǎn)運副使,乾道三年,除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遷起居郎。尋除右司諫。首言會子之弊,上慨然發(fā)內(nèi)府金數(shù)萬兩收換會子,軍民翕然。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同知貢舉,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遷吏部侍郎。尋除尚書。時議遣泛使請地,良祐奏:內(nèi)視不足,何暇事外。邇者未懷,豈能綏遠。奏入,忤旨,貶瑞州居住,尋移信州。九年,許令自便。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尋除敷文閣待制、知建寧府,卒。

陳公緒

《宋史·列女傳》:劉氏,適同里陳公緒。紹興末,金人犯山東,公緒倡義來歸,偶劉歸寧,不得偕,惟挈其子庚以行。后子庚長,迎母歸。

陳剛中

《尚友錄》:剛中字彥深,候官人。性慷慨,敢論事。胡銓以劾秦檜,貶韶州,剛中啟曰:知無不言,愿借上方之劍。不遇故去,聊乘下澤之車。檜怒,遂與張九成同謫??退?,貧不能葬,士論惜之。

陳至道

《尚友錄》:至道字元和,號野云。崇高節(jié),至孝,養(yǎng)親不仕,親歿,終身初度,閉門杜客。必躬酹松楸,戀戀盡日不能返,以詩鳴。后隱香嶺,得道上升,為沖和大仙人,號詩仙。

陳景肅

《詔安縣志》:景肅字和仲,將軍元光裔孫也。嘗同秦梓奉使燕,及梓歸,表為祈請使,不拜。登紹興進士,令仙游,旌孝義,剿宿盜,多美政。后提舉湖南,知南恩州。有詔入知制誥,以秦檜故不拜。檜死,議均役,復(fù)知制誥。致仕,已八十馀矣。南恩叛服不常,擇使宣慰,朝議非景肅不可。乃持節(jié)往,嶺南以平。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謚廉獻。

陳讜

《萬姓統(tǒng)譜》:讜字正仲,豐之子。隆興初第進士,慶元中為殿中侍御史。久之,坐論事忤陳自強意。從太常少卿補外,召為兵部侍郎。開禧中,貽書權(quán)臣,極陳用兵利害,不見聽。除敷文閣待制,奉祠。讜問學該貫,文章不為險語,而雅有典則。工書法,大字尤精。自少至老,士林推重。

陳謙

《宋史·陳謙傳》:謙,字益之,溫州永嘉人。乾道八年進士,授福州戶曹、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國子錄、敕令所刪修官、樞密院編修官。陳中興五事。孝宗內(nèi)禪,通判江州,知常州,提舉湖北常平。平辰州峒猺,加直煥章閣,除戶部郎中,總領(lǐng)湖、廣財賦。謙乃丞相趙汝愚客,會黨論起坐斥。后數(shù)年,起為提點成都府路刑獄,移京西運判,復(fù)直煥章閣。韓??胄謀擾金人,令獻馬者補官,七州民相扇為盜。謙移書??胄。既而屢論襄帥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罷。遷司農(nóng)少卿、湖廣總領(lǐng),除宣撫司參謀官。金兵深入,武昌震懼。謙以寶謨閣待制副宣撫,即日置司北岸,命土豪趙觀覆之中流,士馬溺死甚眾。未幾,奪職。后復(fù)知江州。??胄死,和議已決,謙復(fù)罷,奉祠。卒,年七十三。謙有雋聲,早為善類所予。晚坐偽禁中廢,首稱??胄為我王,士繇是薄之。

陳研

《泉州府志》:研,字叔幾,乾道二年進士,官臨河,以忤去。提點湖南刑獄,徙計度轉(zhuǎn)運使。屬州故有鐵纜錢隸焉,民病之,研悉去。遷起居郎。卒。

陳樸

《泉州府志》:樸字端行,乾道三年進士,為江西運司主管文字。以薦入提轄左藏、大理寺正,知漳州。撙浮費五萬,為民代輸身丁。提舉湖北常平,召除倉部,擢太常卿,除知廣州,兼廣東安撫。子亞卿、直卿,弟機、模。

陳梓

《甌寧縣志》:梓字處恭,注荔浦尉,易廣州司理,轉(zhuǎn)丞贛。李元礪叛,洞獠因之懷反側(cè)。州擇屬慰撫,梓深入洞中,與其長詣州。州官欲殺之,力爭不得,棄官去,諸臺勉回洞長。后有事于洞,洞獠拒曰:必得陳丞乃可。辟令信豐,改知寧化,通判南雄,以薦知南恩。江寇竊發(fā),移鎮(zhèn)南安,皆相戒不敢犯。升本路漕使,就領(lǐng)安撫司事。年谷不登,力講荒政,誘致米商,漕計充斥。積官朝請大夫。

陳表臣

《福州府志》:表臣字正甫,永福人。乾道中擢武舉,知宜州,以循良稱。時經(jīng)略張玠欲誣殺無辜,邀功希賞,表臣獨執(zhí)不可,得釋者韋文仲等凡六十四名。

陳士楚

《萬姓統(tǒng)譜》:士楚字英仲,莆田人。早從林光朝游。乾道中登第。淳熙末召為國子監(jiān)簿。光宗立,除司封郎,兼嘉王府直講。寧宗朝歷起居舍人。明年,除侍講。嘗講《周書·無逸篇》,喻小人在朝,君子在野之意。上嘉納之。

陳亨運

《萬姓統(tǒng)譜》:亨運字俊民,仙游人。父母繼沒,廬墓三年。常倚墓木而哭,木為之枯。乾道間詔舉孝廉,縣令以亨運應(yīng)詔。亨運堅辭不起,令乃饋粟帛以旌其孝。

陳咸

《宋史·陳咸傳》:咸,字逢儒,監(jiān)察御史升卿次子,為叔父巨卿后。登淳熙二年進士第,調(diào)內(nèi)江縣尉。改知果州南充縣,轉(zhuǎn)運司辟主管文字。擢知資州,政以最聞,改知普州。開禧元年,邊事興,四川宣撫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機宜文字。遷利路轉(zhuǎn)運判官。吳曦叛臣于金。以咸蜀名士,欲首脅之。咸至后鏊,入帳中以刀自斷其結(jié),披緇而出,乃得釋歸。曦既誅。上表自劾。安丙尋奏以咸總蜀賦,從之。召為司農(nóng)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賜謚勤節(jié)。

陳孔碩

《福州府志》:孔碩字膚仲,候官人。祖禧,父衡,皆為文公所推重??状T少刻志學古,以圣賢自期。嘗從張南軒、呂東萊游,后復(fù)偕其兄孔夙師事文公于武夷。淳熙初登進士第,歷處州教授,邵武、瑞金知縣,淮東、廣西提舉常平,終秘閣修撰。以數(shù)忤史彌遠,不容,歸。杜門著書,有《中庸》、《大學解》《北山集》行于世。學者稱北山先生。

陳世卿

《延平府志》:世卿字光遠,沙縣人。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衡州推官,調(diào)東川節(jié)度推官。會李順寇兩川,州守張雍分州兵馬為數(shù)部,使官領(lǐng)之。世卿素善射,當城一面,親射中數(shù)百人。賊既去,雍表其材,詔改掌書記。凡七年歸朝為秘書郎。張鑒出知廣州,表為通判,召見,賜緋,加太常博士,徙知建州。帝知其才干,授福建轉(zhuǎn)運使,改度支員外郎,出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蠻人侵境,世卿領(lǐng)兵討之,授秘書少監(jiān),知廣州,加賜金紫。九年卒,詔贈吏部尚書,錄其子。

陳宗召

《福清縣志》:宗召字景陽,登淳熙乙未進士,復(fù)中博學宏詞科。仕至中奉大夫、工部尚書、翰林學士,以詩文名。

陳亮

《宋史·陳亮傳》: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嘗考古人用兵成敗之跡,著《酌古論》。郡守周葵得之,相與論難,奇之,曰:他日國士也。請為上客。及葵為執(zhí)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論。因授以《中庸》《大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遂受而盡心焉。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婺州方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已而退修于家,學者多歸之,益力學著書者十年。淳熙五年,亮更名同,詣闕上書。孝宗赫然震動,用種放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曾覿以其不詣己,不悅。大臣尤惡其直言無諱,交沮之,乃有都堂審察之命。宰相臨以上旨,問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貶,又不合。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書既上,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為社稷開數(shù)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歸。日落魄醉酒,與邑之狂士飲,醉中戲為大言,言涉犯上。一士欲中亮,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誣為不軌。事聞,孝宗知為亮,嘗陰遣左右廉知其事,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劃其牘于地,亮遂得免。歸家益厲志讀書,所學益博。其學自孟子后惟推王通,嘗曰:研窮義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異,原心于杪忽,較理于分寸,以積累為功,以涵養(yǎng)為主,晬面盎背,則于諸儒誠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陳,正正之旗,風雨云雷交發(fā)而并至,龍蛇虎豹變現(xiàn)而出沒,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亮意蓋指朱熹、呂祖謙等云。高宗崩,金遣使來吊,簡慢。而光宗由潛邸判臨安府,亮感孝宗之知,至金陵視形勢,復(fù)上疏。欲激孝宗恢復(fù)。在廷交怒,以為狂怪。未幾,光宗策進士,問以禮樂刑政之要,亮以君道、師道對。時光宗不朝重華宮,群臣更進迭諫,皆不聽,得亮策,乃大喜,以為善處父子之間。奏名第三,御筆擢第一。既知為亮,則大喜曰:朕擢果不謬。孝宗在南內(nèi),寧宗在東宮,聞知皆喜。授僉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吏部侍郎葉適請于朝,命補一子官,非故典也。端平初,謚文毅,更與一子官。

陳自強

《宋史·陳自強傳》:自強,福州閩縣人,字勉之。登淳熙五年進士第。慶元二年,入都待銓。自以嘗為韓??胄童子師,欲見之,無以自通,適僦居主人出入??胄家,為言于??胄。一日,召自強,比至,則從官畢集,??胄設(shè)褥于堂,鄉(xiāng)自強再拜,次召從官同坐。??胄徐曰:陳先生老儒,汨沒可念。明日,從官交薦其才。除太學錄,遷博士,數(shù)月轉(zhuǎn)國子博士,又遷秘書郎。入館半載,擢右正言、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入臺未踰月,遂登樞府。嘉泰三年,拜右丞相,歷封祈、衛(wèi)、秦國公。韓??胄顓朝權(quán),苞苴盛行,自強尤貪鄙。四方致書饋,必題其緘云:某物并獻;凡書題無并字,則不開??v子弟親戚關(guān)通貨賄,仕進干請,必諧價而后予。都城火,自強所貯,一夕為煨燼。??胄首遺之萬緡,執(zhí)政及列郡莫不有助。不數(shù)月,得六十萬緡,遂倍所失之數(shù)。吳曦有逆謀,求歸蜀,厚賂自強。自強語??胄縱之歸,曦卒受金人命為蜀王。??胄奸兇,久盜國柄,自強實為之表里。既開邊隙,朝野洶洶。史彌遠建議誅??胄,詔以自強阿附充位,不恤國事,罷右丞相。未幾,詔追三官,永州居住,又責武泰軍節(jié)度使、韶州安置。中書舍人倪思繳奏,乞遠竄,籍其家,詔從之。再責復(fù)州團練副使、雷州安置。后死于廣州。

陳源

《宋史·陳源傳》:源,淳熙中提舉德壽宮,頗有寵。俄帶浙西副總管,給事中趙汝愚言:內(nèi)侍不當干軍政。遂罷。源恃恩顓恣。孝宗聞而惡之。十年春,詔源應(yīng)奉日久,特落階官,與京祠。給事中宇文價封還錄黃,改外祠。臺官黃洽等又劾之,乃謫源建州居住,籍其貲。言者猶未已,移源郴州。光宗即位,復(fù)召還。紹熙四年,自拱衛(wèi)大夫、永州防禦使除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帝以疾不朝重華宮,源與內(nèi)侍楊舜卿、林億年數(shù)有間言。寧宗即位,命三人俱事光宗于泰安宮。御史章穎論其離間君親,乞行誅竄。詔罷源等官,源撫州居住。慶元二年,以生皇子恩,許自便。給事中汪義端駁之,乃移源婺州,源在貶所與妓濫,以淫媟聞,人疑其非宦者云。

陳舜申

《尚友錄》:舜申字休謨,連江人。七歲能屬文,淳熙中舉進士,歷衡陽,秭歸教授,累遷知漳浦縣,有惠政。遷著作郎,入對,以正心任人為先,直而不訐,上皆嘉納。由是有忌之者,遂主管武夷沖祐觀,起參議淮閫,未赴,卒。舜申以學問淑后進,以行義率鄉(xiāng)里,以節(jié)操立朝廷,以義方教子孫。所著有《易》、《鑒》、《語》《孟》、《中庸》《大學集解》、《渾灝發(fā)旨》、《審是集》、《兵書訂解》《高齋文集》

陳德豫

《尚友錄》:德豫字子順,連江人。少好學,博通六藝、諸子百家之旨。淳熙中登進士甲科,調(diào)建州戶曹,試教官,首選分教宣城郡學。舊有《二程遺文》,時禁程氏學,令焚燬之,德豫護藏唯謹。改京教,累遷諸軍糧料院。歲旱求言,德豫上封事,以諱天變、諱人言為致旱之由,乞去二諱以回天變。上嘉納之。又累遷著作郎,官至大理卿。有文槁三十卷。

陳宋輔

《萬姓統(tǒng)譜》:宋輔字公弼,寧德人。覺民子。淳熙中舉進士,累官柳州教授。平生尚節(jié)概,重然諾,士民敬憚之。論事貶馀姚縣主簿。

陳光祖

《萬姓統(tǒng)譜》:光祖字世德,希造之子。嘗督修內(nèi)府及造御創(chuàng)萬盈倉,例賞三官,皆不陳乞。官終梅陽守。光祖以父歿王事補官,好儒重禮,德行政事皆不凡。知英德府,日上供泛輸幾倍。光祖奏蠲第四戶以寬民力。湞陽渡湍惡,舟多覆溺,更創(chuàng)巨艦以濟。廖德明行部,嘆曰:陳公可謂依本分君子也。尋改知邕州,特除廣東提刑。光祖作《欽恤編》以戒僚屬,新濂溪祠以崇教道。又損故錢三千緡以代給邕兵之廩。而凡一切無名之征,悉蠲除之。積官朝奉郎。

陳縝

《福州府志》:縝字師文,羅源人。淳質(zhì)有守,少慕伊洛考亭之學,屢試禮部,獨以正心誠意為說,俱見黜。后以時務(wù)對,遂擢第。及廷試,慨然曰:今得對天子之庭,可負所學耶。復(fù)以誠意正心對。孝宗見策,特擢奏名第一。

陳經(jīng)

《龍溪縣志》:經(jīng)字叔綸,登淳熙進士第,調(diào)廣州司理,辟新興令,改福清。首以教化為務(wù)。倅循州,知欽州、封州。秩滿歸。恬于仕進,有《德齋文集》。

陳震

《泉州府志》:震字省仲,晉江人。淳熙十四年進士,知甌寧縣,再令新建,通判饒州,知紹州,攝憲節(jié),卻臺府例券數(shù)千緡。召除軍器監(jiān)丞,遷太府丞。奏乞減二廣丁錢。奉祠歸里,卒。有《春秋史編雜著》數(shù)十卷。

陳傅良

《宋史·陳傅良傳》:傅良,字君舉,溫州瑞安人。初患科舉程文之弊,思出其說為文章,自成一家,人爭傳誦,從者云合,由是其文擅當世。及入太學,與廣漢張栻、東萊呂祖謙友善。登進士甲科,教授泰州。龔茂良薦于朝,改太學錄。出通判福州。丞相梁克家領(lǐng)帥事,委成于傅良,強禦者陰結(jié)言官論罷之。后五年,起知桂陽軍。光宗立,稍遷提舉常平茶鹽、轉(zhuǎn)運判官。轉(zhuǎn)浙西提點刑獄。除吏部員外郎,去朝四十年,至是歸,須鬢無黑者,都人聚觀嗟嘆,號老陳郎中。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嘉王府贊讀。紹熙三年,除起居舍人。明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光宗得心疾,不過重華宮。傅良上疏,帝將從之。出至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趨上引裾,后叱之。傅良哭于庭,下殿徑行。詔改秘閣修撰仍兼贊讀,不受。寧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同實錄院修撰。御史中丞謝深甫論傅良言不顧行,出提舉興國宮。明年,削秩罷。嘉泰二年復(fù)官,起知泉州,辭。授集英殿修撰,進寶謨閣待制,終于家。謚文節(jié)。有《詩解詁》《周禮說》、《春秋后傳》、《左氏章指》行于世。

陳卓

《宋史·陳居仁傳》:居仁子卓,字立道,紹熙元年進士,知江州,移寧國府。丞相以故欲見之,卓謝不往。為簽書樞密院事。未幾,丐祠還里,卒年八十有六。其孫定孫力請謚于朝,乃謚清敏。

陳伯震

《萬姓統(tǒng)譜》:伯震字震之,陳襄八世孫。由候官徙居長樂。紹熙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jīng)略使、龍圖閣學士。嘉定中,奉命使金,能以數(shù)言折服強寇,不辱君命。

陳之純

《萬姓統(tǒng)譜》:之純字仲誠,莆田人。幼穎異,登進士。紹熙間詔求直言,作《資樸議》二十篇以進。一時名公韙其忠讜。任江東漕屬,當路交剡其才,改知臨安縣。首崇風化,催科聽訟,悉有成規(guī),不擾而治。

陳大年

《尚友錄》:大年字彥永,貢辟雍。同舍生陳仲防患疫,人皆避之。大年曰:疾病相棄,豈友誼耶。為召醫(yī)診視。已而仲防瘥,謝曰:彥永所謂生死交情者也。以特奏名,再調(diào)昭州推官。嘗攝州事,民皆宜之。

陳駿

《萬姓統(tǒng)譜》:駿字敏仲,寧德人。舉進士,登朱文公之門,著《論語》、《孟子筆義》,又著《毛詩筆義》,號仁齋。子成父,字汝玉,克承家學。辛棄疾持憲節(jié)來閩,聞其才名,羅致賓席,而妻以女。其學以立誠為本,《近思錄》一本口誦心悟,不少輟。故行己皆有法度,安貧守道,澹如也。嘗升上庠,兩預(yù)解選,有《律歷志解》、《和稼軒詞》《默齋集》藏于家。

陳嗣光

《萬姓統(tǒng)譜》:嗣光字朝倚,寧德人。律己廉,事親孝,宗族鄉(xiāng)黨稱焉。時朝廷舉孝廉,縣以嗣光應(yīng)詔。邑簿陸游為立孝廉坊以旌之。

陳峴

《宋史·陳桷傳》:桷孫峴,以詞學擢第,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陳模

《泉州府志》:模字中行,登慶元二年進士,宰執(zhí)以學行薦,除國子正。開禧初,召試館職,時議開邊,謨對策謂王恢首謀之,戮不足以贖僵尸百萬之冤。參政李璧讀之,嘆曰:真館職也。除秘書省正字、校書郎,通判鎮(zhèn)江府鹽鈔法,知梅州,多惠政。改汀州,居五月,卒。號可軒。

陳貴誼

《宋史·陳貴誼傳》:貴誼,字正甫,福州福清人。慶元五年進士,授瑞州觀察推官。丁內(nèi)外艱,服除,調(diào)安遠軍節(jié)度掌書記,辟差四川制置司書寫機宜文字。中博學宏詞科,授江南東路安撫司機宜文字。遷太社令。改武學諭、國子錄,遷太學博士。又遷太常博士。以兄貴謙兼禮部郎官,引嫌,遷將作監(jiān)丞兼魏惠憲王府小學教授,遷秘書郎,出知江陰軍,提舉江西常平。召赴行在,未至,授禮部郎官。史彌遠不樂,諷言者論罷,主管崇禧觀。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權(quán)直,兼玉牒所檢討。理宗即位,為宗正少卿兼侍講,兼權(quán)直學士院。尋遷起居舍人。寶慶初,遷中書舍人,升兼直學士院。內(nèi)侍濫受恩賞,輒封還詔書。遷禮部侍郎,仍兼中書舍人、權(quán)刑部尚書。升修玉牒官兼侍讀。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定六年冬,上始親政,進參知政事。上面諭之曰:頃聞憂國之言,朕所不忘。兼同知樞密院事。出師汴、洛時,貴誼已移疾,猶上疏力爭。五上章乞歸,轉(zhuǎn)四官,加邑封,致仕。卒,贈少保、資政殿大學士。

陳曄

《萬姓統(tǒng)譜》:曄字日華,慶元初知汀州事,為治精明,以郡帑錢二百貫助學,又以隸官田百畝充諸生廩餼,減戶口食鹽價以紓細民,作義冢以掩民骼。汀俗尚鬼信巫,曄嚴禁之,俗遂不變。

陳經(jīng)

《尚友錄》:經(jīng)字正甫,安福人。慶元中進士,官終奉議郎、泉州泊干。經(jīng)嗜書成癖,啟益后學為多。有《書解》五十卷,及《詩講義》、《存齋語錄》行世。

陳仲微

《宋史·陳仲微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嘉泰二年,舉進士。調(diào)蒲田尉。遷海鹽丞。改知崇陽縣。通判黃州。復(fù)通判江州,遷干辦諸司審計事,知贛州、江西提點刑獄,迕丞相賈似道,監(jiān)察御史舒有開言罷。久之,起知惠州,遷太府寺丞兼權(quán)侍右郎官。似道又諷言者罷奪其官。久之,敘復(fù)。江東提點刑獄。德祐元年,遷秘書監(jiān),尋拜右正言、左司諫、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給事中。厓山兵敗,去安南。越四年卒。子文孫。

陳之經(jīng)

《萬姓統(tǒng)譜》:之經(jīng)字仲綸,莆田人。稟姿英特,弱冠,入太學。登開禧乙丑第,分教德安。值邊事戒嚴,萃士友講說兵機,習射藝。寇至,會諸軍力戰(zhàn),寇遁去。宣司就辟充屬,尋以攻守、得失、軍政、繆戾數(shù)十事別白陳上,時論韙之。

陳韡

《宋史·陳韡傳》:韡,字子華,福州候官人。父孔碩,為朱熹、呂祖謙門人。韡讓父郊恩與弟韔。登開禧元年進士第。嘉定十四年,賈涉開淮閫,辟京東、河北干官。十五年,淮西告捷,韡如盱眙犒師。改淮東制置司干辦公事。遷將作監(jiān)丞,又遷太府寺丞,差知真州、淮東提點刑獄。加直寶章閣,依舊提點刑獄兼知寶應(yīng)州。遷宗正寺丞、權(quán)工部郎中,改倉部員外郎。紹定二年,盜起閩中,帥王居安屬韡提舉四隅保甲,親喪,辭。明年,以寶章閣直學士起復(fù),知南劍州,提舉汀州、邵武軍兵甲公事,福建路兵馬鈐轄,同共措置兼福建路招捕使。未幾,加提點刑獄。四年,進右文殿修撰,依舊提點刑獄、招捕使兼知建寧府。六年,進寶章閣待制、知隆興府,詔節(jié)制江西、廣東、福建三路捕寇軍馬,兼知贛州。端平元年正月,進華文閣待制、江西安撫使。賊平。權(quán)工部侍郎,仍知隆興兼江西安撫使。未幾,為工部侍郎,改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二年,入奏事,權(quán)刑部尚書、沿江制置大使,依舊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三年,加寶謨閣學士。嘉熙元年,進煥章閣學士。四年,拜刑部尚書,辭免。加徽猷閣學士、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淳祐四年,召為兵部尚書,遷禮部尚書兼侍讀,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尋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七年,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九年,以觀文殿學士、福建安撫大使知福州,五上章辭,以舊職提舉洞霄宮。開慶元年,召赴闕,致仕,充醴泉觀使兼侍讀。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撫大使兼知福州。久之,提舉神祐觀,力請致仕。明年卒,年八十三。贈少師,謚忠肅。

陳嘉言

《尚友錄》:嘉言,景陵人。為復(fù)州學諭,以文行為鄉(xiāng)里所推。開禧初,金人犯景陵,被執(zhí),脅使降。嘉言厲聲罵賊,自沉于水。同室六人俱死。

陳淳

《宋史·陳淳傳》:淳字安卿,漳州龍溪人。少習舉子業(yè),林宗臣見而奇之,且曰:此非圣賢事業(yè)也。因授以《近思錄》,淳退而讀之,遂盡棄其業(yè)。及朱熹來守其鄉(xiāng),淳請受教。為學益力,無書不讀,無物不格,日積月累,義理貫通,洞見條緒。淳性孝,母疾亟,號泣于天,乞以身代。居鄉(xiāng)不沽名徇俗,恬然退守,若無聞焉。然名播天下,世雖不用,而憂時論事,感慨動人,郡守以下皆禮重之,時造其廬而請焉。嘉定九年,待試中都,歸遇嚴陵郡守鄭之悌,率寮屬延講郡庠。淳嘆張、陸、王,學問無源。遂發(fā)明吾道之體統(tǒng),師友之淵源,用功之節(jié)目,讀書之次序,為四章以示學者。明年,以特奏恩授迪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沒,年六十五。

陳塤

《宋史·陳塤傳》:塤,字和仲,慶元府鄞人。大父叔平與同郡樓鑰友善,死,鑰哭之。塤才四歲,出揖如成人。鑰指槃中銀杏使屬對,塤應(yīng)聲曰:金桃。問何所據(jù)。對以杜詩鸚鵡啄金桃。鑰竦然曰:亡友不死矣。試江東轉(zhuǎn)運司第一,試禮部復(fù)為第一。嘉定十年,登進士第。調(diào)黃州教授。免喪。授處州教授。理宗即位,詔求言,塤上封事。召為太學錄。遷太學博士,主宗正寺簿。遷太常博士。丐去,添差通判嘉興府,召為樞密院編修官,出知常州,改衢州。改提點都大坑冶,徙福州轉(zhuǎn)運判官。侍御史蔣峴常與論《中庸》,不合,又劾之。主管崇道觀。踰年,遷浙西提點刑獄。以吏部侍郎召,及為國子司業(yè),諸生咸相慶,以為得師。未幾,兼玉牒檢討、國史編修、實錄修撰。乞補。知溫州,未上,以言罷。家居,卒。

陳范

《萬姓統(tǒng)譜》:范字朝弼,崇安人,從朱文公學。嘉定中第進士,調(diào)徽州婺源尉。會有大獄,范察其不當死,令佐受賕,紿正其罪,吏請書獄,范嘆曰:人命如是之輕乎。吾以書生獲一官,當以此力爭。竟不書。后發(fā)覺,令佐坐削,人服其明。調(diào)撫州崇仁縣丞。

陳力修

《萬姓統(tǒng)譜》:力修字介翁,平陽人。上舍優(yōu)等第一人,登嘉定第,教授常德府。除禮、兵部架閣,被旨親運江東,以給豐、亳、廬、壽、五,閱月,致米三十三萬斛,邊儲用裕。擢通判泰州,大書于門曰報國常逢無事日,監(jiān)州不是徇情官。知無為軍,尋為浙西提刑。??芴K阿六積暴,前使者置不問,乃設(shè)計授吏擒之,詰其罪,嘗手殺平民四十馀,立誅之,而貸其黨。浙右震肅。除祭酒,兼中書舍人,面對曰揆路蔽賢之弊,理宗大悟。盜起荻浦,朝廷欲鎮(zhèn)以舊人,??憲節(jié)往行訓(xùn)諭。盜聞風潰去,久之,復(fù)請祠。歸,卒。

陳煥

《萬姓統(tǒng)譜》:煥字少微,博羅人。安貧守道,敝衣疏食,處之晏如。以禮遜化閭里之橫逆者,鄉(xiāng)人稱之曰陳先生。祭酒芮煜嘗造其廬,見四壁蕭條,贈以詩云:原思非病貧何患,回也雖貧樂有加。歲晚與誰同此味,梅花深處是君家。煥詩清勁,傳于世者幾百篇。以特科調(diào)高安縣簿,秩滿,不仕。

陳埴

《尚友錄》:埴,永嘉人。從學朱文公,所著有《禹貢辯》、《木鐘集》等書,學者稱潛室先生。埴與兄增、弟止善,俱登進士第。時人號所居為森桂坊。

陳文蔚

《萬姓統(tǒng)譜》:文蔚,上饒人。朱熹門人,講讀鉛山,著書立言,得其師旨趣。高風雅操,為鄉(xiāng)邦所共仰。卒,祠于學。

陳如晦

《尚友錄》:如晦字日照,長樂人。幼嗜學,貫穿經(jīng)史。從勉齋黃干游,嘗讀西山真德秀夜氣箴作曰:須見得冬為四時之夜,夜乃一日之冬,便是自家向晦入息處,又見得造化發(fā)育之妙。便是自家事物周旋處于此,敬慎夾持動靜交養(yǎng),則兩得之矣。遂次其韻為生意箴,后西山得其箴,亟稱賞焉。一時耆德鉅,公樂與如晦為道義交。

陳起宗

《尚友錄》:起宗,字興祖。少入上庠,連冠多士。一日歸省,囑同舍生投試卷。起宗治書,同舍嫉之,輒易以周禮試,復(fù)第一。年三十七,以徽猷閣學士知并州,卒。起宗工詩,瀟灑有陶謝風。

陳宓

《宋史·陳宓傳》:宓,字師復(fù),丞相俊卿之子。少嘗及登朱熹之門,熹器異之。長從黃干游。以父任歷泉州南安鹽稅,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知安溪縣。嘉定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犊M言。尋遷軍器監(jiān)簿。九年,轉(zhuǎn)對。指陳敝事,尤愷切焉。宓遂請罷,歸。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軍。至官,歲大祲,奏蠲賦,給食。時造白鹿洞,與諸生討論。改知南劍州。時大旱疫,蠲逋賦十數(shù)萬。創(chuàng)延平書院,悉仿白鹿洞之規(guī)。知漳州。亡何,請致仕。寶慶二年,提點廣東刑獄,章復(fù)三上,迄不就。直秘閣,主管崇禧觀,宓拜祠命而辭職名,致仕。三學諸生以起宓為請,而沒已閱月矣。宓天性剛毅,信道尤篤,嘗為《朱墨銘》,謂朱屬陽,墨屬陰,以驗理欲分寸之多寡,端平初,詔贈直龍圖閣。所著書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之槁數(shù)十卷,藏于家。

陳應(yīng)辰

《廣東通志》:應(yīng)辰字清溝,東莞人。嘉定都魁,特奏進士,仕至連州推官,兼權(quán)僉判。居官廉介自守。少年讀書一室,夜半,鄰女踰垣而至,應(yīng)辰正色拒之。次早,遂遷他室。年八十馀卒。

陳霖

《泉州府志》:霖字傅叟,晉江人。嘉定十三年進士,為瑞金尉。紹定中,盜發(fā)江閩,延及東廣。至境,霖出迎敵,力屈被執(zhí),不屈遇害。

陳煒

《莆田縣志》:煒字光仲,嘉定十三年進士。淳祐中,為監(jiān)察御史。首論不才,執(zhí)政有令換疏者,煒答以頭可斷,疏不可換。除太府少卿,不拜而行。召奏事,力辭。除廣東轉(zhuǎn)運判官。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