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老了,喜歡湊熱鬧。 大爺大媽聚集在一起,吹拉彈唱,跳一跳舞,好不熱鬧。 可是你認(rèn)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總有一些老人,習(xí)慣了獨(dú)來獨(dú)往,他們對合群是不熱衷的。即便是自己有難處,也不會隨便找人幫忙,訴苦的話,從未說起。 你以為不合群是清高,其實(shí)不是的,他們只是熱愛生活,習(xí)慣了做自己而已。 因此說,退休之后,不合群的人,往往是以下幾種。 02 厭倦職場的人,不和同事來往。
一個人退休了,看似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唯利是圖的親戚朋友看來,就是失去了位置,從此人生也變得毫無價(jià)值了。 把頭上的光環(huán)取下來,你就變成了普通人,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會被人追捧了。有人叫你“局長、隊(duì)長、主任”,那是客套話,不能當(dāng)真。 有道是,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很多退休老人,一直喜歡往原單位跑,還會常常利用自己的權(quán)威,去幫人辦事。一次兩次,老下屬會給面子,但是“事不過三”,老下屬在某個時(shí)候,就會忽悠你。 對于厭倦職場的人來說,他從退休那一天開始,就把同事都遠(yuǎn)離了。社交圈,失去了半壁江山。 職場人,多半是為了某種利益而聚集的,如果你不再去追求這種利益,主動遠(yuǎn)離,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 03 有雅趣的人,能夠自得其樂。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而改節(jié)?!?/p> 一個人像芝蘭一樣活著,那么他就會退隱到偏僻的地方,盡管做好自己,不管有沒有人來欣賞。這大概就是“陋室銘”的生活方式吧。 當(dāng)然,身居安靜的地方,并不是無聊的,而是在努力培養(yǎng)愛好,過閑情逸致的生活。 在《高士傳》里,寫了一個叫林類的老人,他大概有一百歲了??鬃釉朴蔚臅r(shí)候,看到林類披著破爛的衣服,一邊唱歌一邊撿麥穗。 孔子的弟子子貢很疑惑,問:“老人家,你沒有妻兒,也沒有錢,為什么會快樂呢?” 林類表示,人啊,就是一生一死,為什么不快樂呢? 俗話說:“命里一尺,難求一丈?!?/p> 最好的生活,不是拼命追求什么,而是感悟當(dāng)下的快樂,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如果真的沒有愛好,那就把一飯一菜做好,感受人間煙火氣,也會很快樂。就像林類一樣,好好拾麥穗,不去多想。 愛好,是一個退休老人最貼心的“伙伴”。如果你的愛好發(fā)展到一定高度,別人反而跟不上你了。自然,你也會有“曲高和寡”的況味。 04 回歸生活的人,心里只有家人。 有一種人,離開職場之后,就離開了原單位所在的城市,去了兒女所在的城市;或者自己的 老家,在另外一個城市,那里有親人在等著他歸來。 人老了,就會明白,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總是要回家的。并且,只有小家庭幸福了,老人才真正有福氣。
圈子越來越小,到了后來,就只有老伴陪著,孩子惦記著,兄弟姐妹偶爾來往。 父母已經(jīng)老去,親戚也慢慢疏離,一些同齡的玩伴、同學(xué),也許已經(jīng)亡故了,也許去了另外的地方謀生,也許早已失去了聯(lián)系。 心在家里的人,他對于社交,是非常不熱衷的。即便坐在奢華的酒店里,也渾身不自在。 05 生活貧困的人,不好意思去社交。 按理說,退休的人,有退休金,生活不會很困難。事實(shí)上,總有一些老人,因?yàn)槟贻p的時(shí)候,欠了很多債務(wù),或者因?yàn)椴⊥?,花了很多錢;孩子啃老,亂花錢等,導(dǎo)致生活一度貧困。 人窮沒有關(guān)系,但人是要面子的。 常常去混吃混喝,自己不花一分錢,說什么也過意不去。并且,一起混的人,是會有意見的。
要面子的不正確的觀點(diǎn),但是完全丟掉面子,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一些退休金比較少,生活水平不高的老人,會主動退出社交。 06 你喜歡的合群,其實(shí)是無效的社交而已。 每天都混在飯局里,互相吹捧,互相敬酒,好不熱鬧;發(fā)一條朋友圈,拉著大家來點(diǎn)贊;逢年過節(jié),給親戚朋友送祝福;不管哪里有紅白喜事,都要成為座上賓;使勁往人多的地方擠,以為里面有好事發(fā)生...... 直到有一天,你真正有事情了,打開手機(jī),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誰可以靠得住,就會懂得,退出社交,晚年的生活,才會真正變好。
人老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合群不合群,那是你自己的選擇。只是要記住,不要拉著那個不合群的人,加入你的圈子,也不要因?yàn)榧尤肓瞬贿m合的圈子,不好意思退出去。 孤獨(dú)是一種享受。那些整天忙碌、患得患失的人,是體會不到的;只有心靜的人,才能感受到。 沒什么,孤獨(dú)的老人,并不孤獨(dú),因?yàn)樗泄陋?dú)做伴。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jìn)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