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shù)也。 ——《靈樞·九針十二原》 》》》》》》》 第151首 天王補心丹 【組成】茯苓、玄參、人參、丹參、朱砂,柏子仁、酸棗仁、麥冬、天冬、五味子、桔梗、遠志、生地、當歸。 【功用】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 【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出自《校注婦人良方》,記住本方還是用方歌: 天王補心柏子仁,二冬生地當歸身, 三參桔梗朱砂味,遠志茯苓共養(yǎng)神。 柏子仁 二冬:天冬、麥冬 生地、當歸 三參:玄參、人參、丹參 桔梗、朱砂 遠志、茯苓) 》》》》》》》 第152首 酸棗仁湯 【組成】茯苓、知母、川芎、酸棗仁、甘草。 【功用】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證。虛煩失眠,心悸不安,頭目咳暈,咽干口燥,舌紅,脈弦細。 (出自《金匱要略》,其云“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狈礁瑁?/span> 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不知是哪位作家的簽名“給我一杯酸棗仁湯,來撫慰我那熬夜的傷”,你看,中醫(yī)人多有意思。) 》》》》》》》 第153首 越鞠丸 【組成】神曲、香附、梔子、川芎、蒼術(shù)。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六郁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 (出自《丹溪心法》,六郁是指氣血、濕、火、痰、食等六種郁癥的合稱。 氣——香附 血——川芎 濕——蒼術(shù) 火——梔子 食——神曲 五個藥怎么治療六個郁呢?以上五個“郁”解決了,痰郁自然而解。) 》》》》》》》 第154首 金玲子散 【組成】金鈴子、延胡索。 【功用】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證。胸腹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或痛經(jīng),或疝氣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出自《袖珍方》。) 》》》》》》》 第155首 枳實薤白桂枝湯 【組成】枳實、厚樸、薤白、桂枝、瓜蔞。 【功用】通陽散結(jié),祛痰下氣。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jié)之胸痹。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出自《金匱要略》,原文云:“胸痹心中痞,留氣結(jié)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span>) 》》》》》》》 第156首 良附丸 【組成】高良姜、香附。 【功用】疏肝行氣,祛寒止痛。 【主治】氣滯寒凝證。胃脘疼痛,胸悶脅痛,畏寒喜熱,以及婦女痛經(jīng)。 (看到《良方集腋》想起師父大人勉勵我的一句話:“集腋成裘,天賦之外沒有捷徑?!?/span>) 》》》》》》》 第157首 六磨湯 【組成】檳榔、沉香、木香、烏藥、大黃、枳殼。 【功用】理氣導滯,通行大便。 【主治】氣泄腹急,大便秘澀。 (出自《世醫(yī)得效方》,方歌如下: 六磨烏藥與大黃,沉香木香枳檳榔。 便秘氣結(jié)可導滯,胸脅痞滿效力強。) 》》》》》》》 第158首 木香順氣散 【組成】木香、青皮、陳皮、枳殼、厚樸、烏藥、香附、砂仁、川芎、蒼術(shù)、桂心、甘草。 【功用】行氣止痛。 【主治】氣滯腹痛、脅痛。 (出自《沈氏尊生書》,組方上有些“糊涂”。) 》》》》》》》 第159首 啟膈散 【組成】沙參、茯苓、丹參、川貝、郁金、砂仁殼、荷葉、杵頭糠。 【功用】潤燥解郁,化痰降逆。 【主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脹痛,舌絳少津,大便干結(jié)者。 (出自《醫(yī)學心悟》,方歌: 啟膈貝郁沙丹參,砂殼杵糠荷蒂苓, 氣結(jié)痰凝致噎膈,吞咽困難胸膈疼。) 》》》》》》》 第160首 五仁丸 【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陳皮。 【功用】潤腸通便。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艱澀難出,以及年老或產(chǎn)后血虛便秘。 (《世醫(yī)得效方》。) |
|
來自: 知行中航中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