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一說公元前470年-公元前 399年)說:“盜賊團伙要不要講道義,一個盜賊團伙從根本上不講道義是不可能存活的。盜賊團伙至少在內部是要講道義的,在內部是要講忠誠的,所以在內部還是有一些正義的。” 這段話與莊子的“盜亦有道”意思極其相近。 莊子(約 公元前 369年-約公元前286年),莊子講一個寓言叫盜亦有道。戰(zhàn)國·莊周《莊子·胠篋》:“故盜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譯成白話文:《莊子·胠篋》里講,有一次,盜跖的門徒向盜跖問道:“做強盜也有規(guī)矩和準則嗎?”盜跖回答說:“什么地方?jīng)]有規(guī)矩和準則呢!做盜則自然也有盜賊的規(guī)則。不進門就能推測屋里儲藏著什么財物,這就是圣明;率先進到屋里,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動,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這就是仁愛。以上五樣不能具備,卻想成為大盜,是不可能的?!庇纱丝梢?,即使是最為人所不齒的盜賊,也有他們的行為規(guī)范。 可見,莊子比蘇格拉底晚出生100年,當時古華夏與古希臘相隔萬里,由于彼時交通十分不便,兩地沒有交流。但是“盜亦有道”的思想?yún)s是相同的。咱們一直稱贊莊子的文采飛揚與灑脫,從此也應該看到蘇格拉底思想之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