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十六卷

 新用戶4541Ay47 2022-06-16 發(fā)布于上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十六卷目錄

 徐姓部列傳
  宋
  徐豁       徐長宗
  徐履之      徐羨之
  徐佩之      徐欽之
  徐達之      徐喬之
  徐湛之      徐爰
  徐耕       徐聿之
  徐融       徐憑道
  南齊
  徐孝嗣      徐伯珍
  徐生之      徐嗣
  徐雄       徐希秀
  徐度之
  梁
  徐勉       徐超之
  徐摛       徐文盛
  徐君茜      徐僧權(quán)
  徐悱       徐普濟
  陳
  徐度       徐世譜
  徐世休      徐伯陽
  徐陵       徐孝克
  徐敬成      徐儉
  徐份       徐儀
  徐萬載      徐德言
  北魏
  徐謇       徐路
  徐紇       徐獻伯
  徐季彥      徐定
  徐義恭      徐遵明
  北齊
  徐之才      徐之范
  徐林       徐同卿
  徐遠       徐世榮
  北周
  徐矩       徐岳
  徐敬       徐凱
  隋
  徐則       徐孝肅
  徐洪客

氏族典第五十六卷

徐姓部列傳

徐豁

《宋書·徐豁傳》:豁,字萬同,東莞姑幕人也。父邈,晉太子左衛(wèi)率?;頃x安帝隆安末為太學(xué)博士?;冈o政,免豁官。元敗,以為秘書郎,尚書倉部郎,右軍何無忌功曹,仍為鎮(zhèn)南參軍;又祠部,永世令,建武司馬,中軍參軍,尚書左丞。永初初,為徐羨之鎮(zhèn)軍司馬,尚書左丞,山陰令。歷二丞三邑,精練明理,為一世所推。元嘉初,為始興太守。在郡著績,太祖嘉之。五年,以為持節(jié)、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未拜,卒。

徐長宗

《梁書·徐勉傳》:勉祖長宗,宋高祖霸府行參軍。

徐履之

《宋書·徐羨之傳》:羨之從兄履之,為臨海樂安縣。

徐羨之

《宋書·徐羨之傳》:羨之,字宗文,東海郯人也。祖寧,尚書吏部郎。父祚之,上虞令。羨之少為王雅太子少傅主簿,桓脩撫軍中兵曹參軍。與高祖同府,深相親結(jié)。義旗建,高祖版為鎮(zhèn)軍參軍,尚書庫部郎,領(lǐng)軍司馬。補瑯邪王大司馬參軍,司徒左西屬,徐州別駕從事史,太尉咨議參軍。義熙十一年,除鷹揚將軍、瑯邪內(nèi)史,仍為大司馬從事。高祖北伐,轉(zhuǎn)太尉左司馬,掌留任,以副貳劉穆之。劉穆之卒,高祖命以羨之為吏部尚書、建威將軍、丹陽尹,總知留任。轉(zhuǎn)尚書仆射。高祖踐阼,進號鎮(zhèn)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上初即位,思佐命之功,封南昌縣公。遷尚書令、揚州刺史。進位司空、錄尚書事。高祖不豫,同被顧命。少帝失德,羨之等謀廢之。太祖即阼,進司徒,改封南平郡公。三年,詔遣中領(lǐng)軍到彥之收問羨之,出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剄死。

徐佩之

《宋書·徐羨之傳》:羨之兄子佩之,輕薄好利,高祖以其姻戚,累加寵任,為丹陽尹,吳郡太守。景平初,以羨之秉權(quán),頗豫政事。羨之既誅,太祖特宥之。其年冬,佩之又結(jié)殿中監(jiān)茅亨謀反,收斬之。

徐欽之

《宋書·徐湛之傳》:湛之祖欽之,秘書監(jiān)。

徐達之

《宋書·徐湛之傳》:湛之父達之,尚高祖長女會稽公主,為振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

徐喬之

《宋書·徐羨之傳》:羨之子喬之,尚高祖第六女富陽公主,官至竟陵王文學(xué)。

徐湛之

《宋書·徐湛之傳》:湛之,字孝源,東海郯人。幼孤,為高祖所愛。永初三年,封枝江縣侯,頗涉大義,善自持。事祖母及母,并以孝謹(jǐn)聞。元嘉二年,除著作佐郎,員外散騎侍郎,并不就。六年,東宮始建,起家補太子洗馬,轉(zhuǎn)國子博士,遷奮威將軍、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徙黃門侍郎。祖母年老,辭以朝直,不拜。復(fù)授二郡,加輔國將軍,遷秘書監(jiān),領(lǐng)右軍將軍,轉(zhuǎn)侍中,加驍騎將軍。復(fù)為秘書監(jiān)。遷中護軍,未拜,又遷太子詹事,尋加侍中。遷冠軍將軍、丹陽尹,加散騎常侍,以公主憂不拜。過葬,復(fù)授前職。湛之固辭常侍,許之。二十二年,范曄等謀逆,湛之始與之同,后發(fā)其事,為曄等款辭所連,乃詣廷尉歸罪,上慰遣令還郡。二十四年,服闋,轉(zhuǎn)中書令,領(lǐng)太子詹事。出為前軍將軍、南兗州刺史。二十六年,復(fù)為丹陽尹,領(lǐng)太子詹事。二十八年,轉(zhuǎn)尚書仆射,領(lǐng)護軍將軍。上每有疾,湛之輒入侍醫(yī)藥。二兇巫蠱事發(fā),上欲廢劭,賜浚死,議久不決。劭入弒湛之,見害。世祖即位,追贈司空,謚忠烈。三子:聿之、謙之,為元兇所殺。恒之嗣侯,無子。聿之子孝嗣紹封,齊受禪,國除。

徐爰

《宋書·徐爰傳》:爰,字長玉,南瑯邪開陽人。本名瑗,以與傅亮父同名,改為爰。初為晉瑯邪王大司馬府中典軍,從北征。微密有意理,為高祖所知。少帝在東宮,入侍左右。太祖初,歷治吏勞,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轉(zhuǎn)南臺侍御史,遷員外散騎侍郎。世祖將即大位,以兼太常丞,撰立儀注。孝建初,補尚書水部郎,轉(zhuǎn)殿中郎,兼右丞。即真,遷左丞。六年,以爰領(lǐng)著作郎。七年,遷游擊將軍。其年,世祖南巡,權(quán)以本官兼尚書左丞,車駕還,罷。明年,又兼左丞。世祖崩,營景寧陵,爰以本官兼將作大匠。前廢帝兇暴無道,殿省舊人,多見罪黜,唯爰巧于將迎,始終無迕,后以爰為黃門侍郎,領(lǐng)射聲校尉。封吳平縣子。太宗即位,例削封,以黃門侍郎改領(lǐng)長水校尉,兼尚書左丞。明年,除太中大夫。爰秉權(quán)日久,上昔在藩,素所不說。及景和世,屈辱卑約,爰禮敬甚簡,益銜之。泰始三年,詔徙交州。爰既行,又詔:特除廣州統(tǒng)內(nèi)郡。有司奏以為宋隆太守。命下,爰已至交州,值土人孝長仁為亂,悉誅北來流寓者,爰以計智誑誘,故得無患。久之聽還,仍除南康郡丞。太宗崩,還京都,以爰為南濟陰太守,復(fù)除中散大夫。元徽三年,卒。

徐耕

《宋書·徐耕傳》:耕,晉陵延陵人也。自令史除平原令。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饑,耕詣縣陳辭曰: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饑餒,采掇存命,圣上哀矜,已垂存拯。但饉罄來久,困殆者眾,米谷轉(zhuǎn)貴,糴索無所。方涉春夏,日月悠長,不有微救,永無濟理。不惟凡璅,敢憂身外,《鹿鳴》之求,思同野草,氣類之感,能不傷心。民糴得少米,資供朝夕。志欲自竭,義存分食,今以千斛,助官賑貸。此境連年不熟,今歲尤甚,晉陵境特為偏祐。此郡雖弊,猶有富室,承陂之家,處處而是,并皆保熟,所失蓋微。陳積之谷,皆有巨萬,旱之所弊,實鐘貧民,溫富之家,各有財寶。謂此等并宜助官,得過儉月,所損至輕,所濟甚重。今敢自勵,為勸造之端。實愿掘水揚塵,崇益山海??h為言上。當(dāng)時議者以耕比漢卜式,詔書褒美,酬以縣令。

徐聿之

《南齊書·徐孝嗣傳》:孝嗣父聿之,著作郎,為太子劭所殺。

徐融

《梁書·徐勉傳》:勉父融,南昌相。

徐憑道

《梁書·徐摛傳》:摛祖憑道,宋海陵太守。

南齊

徐孝嗣

《南齊書·徐孝嗣傳》:孝嗣,字始昌,東海郯人。祖湛之,父聿之,并為太子劭所殺。孝嗣在孕得免。幼而挺立,風(fēng)儀端簡。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帝甚愛之。尚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郎,母喪去官。為司空太尉二府參軍,安成王文學(xué)。升明中,遷太祖驃騎從事中郎,帶南彭城太守,隨府轉(zhuǎn)為太尉咨議參軍。齊臺建,為世子庶子。建元初,國除,出為晉陵太守,還為太子中庶子,領(lǐng)長水校尉,未拜,為寧朔將軍、聞喜公子良征鹵長史,遷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wèi)率,轉(zhuǎn)長史。轉(zhuǎn)充御史中丞。出為吳興太守,徵為五兵尚書。遷太子詹事。轉(zhuǎn)吏部尚書。尋加右軍將軍,轉(zhuǎn)領(lǐng)太子左衛(wèi)率。臺閣事多以委之。轉(zhuǎn)右仆射。隆昌元年,遷散騎常侍、前將軍、丹陽尹。郁林既死,孝嗣以廢立功,封枝江縣侯、左仆射。明帝即位,加侍中、中軍大將軍。定策勛,進爵為公,轉(zhuǎn)尚書令,領(lǐng)本州中正。加中書監(jiān)。永元初輔政。進位司空、虎賁中郎將許準(zhǔn)勸行廢立。孝嗣遲疑不決。群小亦憎孝嗣,勸帝誅之。召入華林省,賜藥,卒。

徐伯珍

《南齊書·徐伯珍傳》: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祖父并郡掾史。伯珍少孤貧,書竹葉及地學(xué)書。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鄰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讀書不輟。叔父璠之與顏延之友善,還袪蒙山立精舍講授,伯珍往從學(xué),積十年,究尋經(jīng)史,游學(xué)者多依之。太守瑯邪王曇生、吳郡張淹并加禮辟,伯珍應(yīng)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辟議曹從事,不就。家甚貧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業(yè)生凡千馀人。

徐生之

《南齊書·封延伯傳》:建元三年,大使巡行天下,東海徐生之五世同居,詔表門閭,蠲租稅。

徐嗣

《南齊書·褚淵傳》:東陽徐嗣,妙醫(yī)術(shù)。有一傖父冷病積年,重茵累褥,床下設(shè)爐火,猶不差。嗣為作治,盛冬月,令傖父髁身坐石上,以百瓶水,從頭自灌。初與數(shù)十瓶,寒戰(zhàn)垂死,其子弟相守垂泣,嗣令滿數(shù)。得七八十瓶后,舉體出氣如云蒸,嗣令徹床去被,明日,立能起行。云此大熱病也。又春月出南籬門戲,聞笪屋中有呻吟聲,嗣曰:此病甚重,更二日不治,必死。乃往視。一姥稱舉體痛,而處處有黑無數(shù),嗣還煮升馀湯送令服之,姥服竟,痛愈甚,跳投床者無數(shù),須臾,所處皆拔出長寸許,乃以膏涂諸瘡口,三日而復(fù),云此名釘疽也。事驗甚多。

徐雄

《北齊書·徐之才傳》:之才父雄,事南齊,位蘭陵太守,以醫(yī)術(shù)為江左所稱。

徐希秀

《梁書·王志傳》:志善草隸,當(dāng)時以為楷法。齊游擊將軍徐希秀亦號能書,常謂志為書圣。

徐度之

《陳書·徐伯陽傳》:伯陽祖度之,齊南徐州議曹從事史。

徐勉

《梁書·徐勉傳》:勉,字修仁,東海郯人也。孤幼貧,早勵清節(jié)。及長,篤志好學(xué)。起家國子生。王儉時為祭酒,每稱勉有宰輔之量。射策舉高第,補西陽王國侍郎。尋遷太學(xué)博士,鎮(zhèn)軍參軍,尚書殿中郎,以公事免。又除中兵郎、領(lǐng)軍長史。義兵至京邑,勉于新林謁見,高祖甚加恩禮,使管書記。高祖踐阼,拜中書侍郎,遷建威將軍、后軍咨議參軍、本邑中正、尚書左丞。天監(jiān)二年,除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遷侍中。時王師北伐,候驛填委。勉參掌軍書,劬勞夙夜,動經(jīng)數(shù)日,乃一還宅。每還,群犬驚吠。勉嘆曰:吾憂國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傳中一事。六年,除給事中、五兵尚書,遷吏部尚書,彝倫有序。時人咸服其無私。除散騎常侍,領(lǐng)游擊將軍,未拜,改領(lǐng)太子右衛(wèi)率。遷左衛(wèi)將軍,領(lǐng)太子中庶子,侍東宮。昭明太子禮之甚重。轉(zhuǎn)太子詹事,領(lǐng)云騎將軍,尋加散騎常侍,遷尚書右仆射。又改授侍中。尋加中書令。中大通三年,以疾自陳,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wèi)將軍。大同元年,卒,時年七十。謚曰簡肅公。

徐超之

《梁書·徐摛傳》:摛父超之,天監(jiān)初仕至員外散騎常侍。

徐摛

《梁書·徐摛傳》:摛,字士秀,東海郯人也。起家太學(xué)博士,遷左衛(wèi)司馬。會晉安王戍石頭,高祖以摛為侍讀。后王出鎮(zhèn)江州,仍補云麾府記室參軍,又轉(zhuǎn)平西府中記室。王移鎮(zhèn)京口,復(fù)隨府轉(zhuǎn)為安北中錄事參軍,帶郯令,以母憂去職。王為丹陽尹,起摛為秣陵令。普通四年,遷晉安王咨議參軍。大通初,王總?cè)直狈ィ該ぜ鎸幮U府長史,參贊戎政。王入為皇太子,轉(zhuǎn)家令,兼掌管記,尋帶領(lǐng)直。摛文體既別,春坊盡學(xué)之,宮體之號,自斯而起。高祖聞之怒,召摛加讓,及見,應(yīng)對明敏,辭義可觀,高祖甚加嘆異,寵遇日隆。三年,出為新安太守。秩滿,還為中庶子,加戎昭將軍。除太子左衛(wèi)率。太宗嗣位,進授左衛(wèi)將軍,固辭不拜。太宗后被幽閉,摛不獲朝謁,因感氣疾而卒。

徐文盛

《梁書·徐文盛傳》:文盛,字道茂,彭城人也。世仕魏為將。父慶之,天監(jiān)初,率千馀人自北歸款,未至道卒。文盛仍統(tǒng)其眾,稍立功績,高祖甚優(yōu)寵之。大同末,以為持節(jié)、督寧州刺史。太清二年,聞國難,來赴。世祖嘉之,以為持節(jié)、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督梁、南秦、沙、東益、巴、北巴六州諸軍事、仁威將軍、秦州刺史,授以東討之略。督眾至武昌,遇侯景將任約。文盛擊于貝磯,約大敗。文盛妻石氏,先在建業(yè),至是,景載以還之。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無戰(zhàn)心。會景密遣騎從間道襲陷郢州,軍大潰。奔還荊州,世祖仍以為城北面都督。又聚贓污甚多,乃以下獄,遂死獄中。

徐君茜

《萬姓統(tǒng)譜》:君茜,字懷簡,東海郯人。父緄,入梁,位侍中、太常、信武將軍。君茜幼聰明好學(xué),尤長四部書,問無不對。善弦歌,為湘東王鎮(zhèn)西咨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曳羅綺,服玩悉以金銀,酣歌載妓,肆意游行荊楚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魚弘亦以豪侈稱。于是謠曰:北路魚,南路徐。

徐僧權(quán)

《南史·文學(xué)傳》:徐伯陽父僧權(quán),仕梁為東宮通事舍人,以善書知名。

徐悱

《梁書·徐勉傳》:勉子悱,字敬業(yè),幼聰敏,能屬文。起家著作佐郎,轉(zhuǎn)太子舍人,掌書記之任。累遷洗馬、中舍人,猶管書記。出入宮坊者歷稔,以足疾出為湘東王友,遷晉安內(nèi)史。

徐普濟

《梁書·滕曇恭傳》:時有徐普濟者,長沙臨湘人。居喪未及葬,而鄰家火起,延及其舍,普濟號慟伏棺上,以身蔽火。鄰人往救之,焚炙已悶絕,累日方蘇。

徐度

《陳書·徐度傳》:度,字孝節(jié),安陸人也。世居京師。倜儻,不拘小節(jié),嗜酒好博。恒使童仆屠酤為事。梁始興內(nèi)史蕭介之郡,度從之,將領(lǐng)士卒,以驍勇聞。高祖征交趾,度乃委質(zhì)。侯景亂,度每戰(zhàn)有功,梁元帝授寧朔將軍、合州刺史,加通直散騎常侍,封廣德縣侯。遷散騎常侍。高祖鎮(zhèn)朱方,除信武將軍、蘭陵太守。紹泰元年,高祖東討杜龕,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領(lǐng)宿衛(wèi),并知留府事。以功除信威將軍、郢州刺史,兼領(lǐng)吳興太守。尋遷鎮(zhèn)右將軍、領(lǐng)軍將軍、徐州緣江諸軍事、鎮(zhèn)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世祖嗣位,遷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未拜,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鎮(zhèn)東將軍、吳郡太守。天嘉元年,以平王琳功,改封湘東郡公。秩滿,為侍中、中軍將軍。出為使持節(jié)、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寧、信安、晉安、建安九郡諸軍事、鎮(zhèn)東將軍、會稽太守。未行而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乃以度代瑱為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諸軍事、鎮(zhèn)南將軍、湘州刺史。秩滿,為侍中、中軍大將軍。世祖崩,度預(yù)顧命。廢帝即位,進位司空。華皎據(jù)湘州反,乃加度使持節(jié)、車騎將軍,以襲湘州。光大二年薨。贈太尉,謚忠肅。子敬成嗣。

徐世譜

《陳書·徐世譜傳》:世譜,字興宗,巴東魚復(fù)人也。世居荊州,為主帥,征伐蠻、蜓。至世譜,尤敢勇有膂力,善水戰(zhàn)。梁元帝為荊州刺史,世譜將領(lǐng)鄉(xiāng)人事焉。侯景亂,因預(yù)征討,累遷至員外散騎常侍。尋領(lǐng)水軍,從陸法和討景,與景戰(zhàn)于赤亭湖,大敗景軍,生擒景將任約,景退走。因隨王僧辯攻郢州,世譜復(fù)乘大艦臨其倉門,賊將宋子仙據(jù)城降。以功除使持節(jié)、信武將軍、信州刺史,封魚復(fù)縣侯。仍隨僧辯東下,恒為軍鋒。又破景將侯子鑒于湖熟。侯景平后,以功除通直散騎常侍、衡州刺史資,鎮(zhèn)河?xùn)|太守。西魏來寇荊州,世譜鎮(zhèn)馬頭岸,元帝授侍中、使持節(jié)、都督江南諸軍事、鎮(zhèn)南將軍、護軍將軍。江陵陷沒,世譜東下依侯瑱。紹泰元年,徵為侍中、左衛(wèi)將軍。永定二年,遷護軍將軍。世祖嗣位,加特進,進號安右將軍。天嘉二年,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宣城郡諸軍事、安西將軍、宣城太守。還為安前將軍、右光祿大夫。卒,年五十五,謚桓侯。

徐世休

《陳書·徐世譜傳》:世譜從弟世休,隨世譜自梁征討,亦有戰(zhàn)功。官至員外散騎常侍、安遠將軍,枳縣侯。光大二年,隸都督淳于量征華皎。卒,贈通直散騎常侍,謚曰壯。

徐伯陽

《陳書·徐伯陽傳》:伯陽,字隱忍,東海人也。敏而好學(xué),善色養(yǎng),進止有節(jié)。年十五,以文筆稱。學(xué)《春秋左氏》。家有史書,所讀者近三千馀卷。試策高第,尚書板補梁河?xùn)|王國右常侍、東宮學(xué)士、臨川嗣王府墨曹參軍。大同中,出為候官令,甚得民和。侯景之亂,伯陽浮海南至廣州,依于蕭勃,勃平還朝,仍將家屬之吳郡。天嘉二年,詔侍晉安王讀。尋除司空侯安都府記室參軍事,安都素聞其名,見之,降席為禮。甘露降樂游苑,詔賜安都,令伯陽為謝表,世祖覽而奇之。太建初,中記室李爽、記室張正見、左民郎賀徹、學(xué)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郎王由禮、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賀循、長史劉刪等為文會之友,后有蔡凝、劉助、陳暄、孔范亦預(yù)焉。皆一時之士也。游宴賦詩,勒成卷軸,伯陽為其集序,盛傳于世。及新安王為南徐州刺史,除鎮(zhèn)北新安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南徐州別駕,帶東海郡丞。鄱陽王為江州刺史,伯陽嘗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嶺,置宴,酒酣,命筆賦劇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前成,王賜以奴婢雜物。及新安王還京,除臨海嗣王府限外咨議參軍。十一年春,皇太子幸太學(xué),詔新安王于辟雍發(fā)《論語》題,仍命伯陽為《辟雍頌》,甚見嘉賞。除鎮(zhèn)右新安王府咨議參軍事。十三年,聞姊喪,發(fā)疾而卒,時年六十六。

徐陵

《陳書·徐陵傳》:陵,字孝穆,東海郯人。父摛。母臧氏,嘗夢五色云化而為鳳,集左肩上,已而誕陵焉。八歲能屬文。既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梁普通二年,晉安王為寧蠻校尉,引陵參軍事。大通二年,王立為皇太子,東宮置學(xué)士,陵充其選。稍遷尚書度支郎。出為上虞令,坐免。久之,起為南平王府行參軍,遷通直散騎侍郎。尋遷鎮(zhèn)西湘東王中記室參軍。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騎常侍。使魏。會齊受魏禪,拘留不遣。及江陵陷,齊送貞陽侯蕭淵明為梁嗣,乃遣陵還,王僧辯得陵大喜。以為尚書吏部郎,掌詔誥。高祖誅僧辯。以為貞威將軍、尚書左丞。紹泰二年,又使于齊,還除給事黃門侍郎、秘書監(jiān)。高祖受禪,加散騎常侍。天嘉初,除太府卿。四年,遷五兵尚書,領(lǐng)大著作。六年,除散騎常侍、御史中丞。天康元年,遷吏部,提舉綱維,綜覈名實。時論比之毛玠。高宗纂歷,封建昌縣侯。太建元年,除尚書右仆射。二年,遷尚書左仆射,加侍中。七年,領(lǐng)國子祭酒、南徐州大中正。以公事免侍中、仆射。尋加侍中,又除領(lǐng)軍將軍。八年,加翊右將軍、太子詹事,置佐史。俄遷右光祿大夫。十年,重為領(lǐng)軍將軍。尋遷安右將軍、丹陽尹。十三年,為中書監(jiān),領(lǐng)太子詹事。后主即位,遷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七。謚曰章。

徐孝克

《陳書·徐陵傳》:孝克,陵之第三弟也。遍通《五經(jīng)》,博覽史籍。梁太清中,起家為太學(xué)博士。性至孝,遭父憂,殆不勝喪,事所生母陳氏,盡就養(yǎng)之道,侯景亂,京邑大饑。孝克養(yǎng)母,饘粥不能給,妻東莞臧氏,領(lǐng)軍將軍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謂之曰:今饑荒如此,供養(yǎng)交闕,欲嫁卿與富人,望彼此俱濟,于卿意如何。臧氏弗之許也。時有孔景行者,為侯景將,富于財,孝克密因媒者陳意,景行多從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得谷帛,悉以供養(yǎng)。孝克又剃發(fā)為沙門,兼乞食以充給焉。后景行戰(zhàn)死,臧伺孝克于途中,謂曰:往日之事,非為相負,今既得脫,當(dāng)歸供養(yǎng)。于是更為夫妻。居于錢塘之佳義里。天嘉中,除郯令,尋去職。太建四年,徵為秘書丞,不就。六年,除國子博士,遷通直散騎常侍,兼國子祭酒,尋為真。禎明元年,入為都官尚書。二年,為散騎常侍。陳亡,入關(guān)。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為粥,不能常辦。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麥,有遺粳米者,孝克對而悲泣,終身不復(fù)食之焉。開皇十年,授國子博士。后侍東宮講《禮傳》。十九年,以疾卒,時年七十三。

徐敬成

《陳書·徐度傳》:度子敬成,幼聰慧,好讀書,以識鑒知名。起家著作郎。永定元年,隨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敗績,為琳所縶。二年,得歸,除太子舍人,拜湘東郡公世子。四年,除貞威將軍、豫章太守。光大元年,華皎謀反,以敬成為假節(jié)、都督巴州諸軍事、云旗將軍、巴州刺史,皎平還州。太建二年,父憂去職。尋起為持節(jié)、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四年,襲爵湘東郡公,授太子右衛(wèi)率。五年,除貞威將軍、吳興太守。其年隨都督吳明徹北討。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云旗將軍。又進號壯武將軍,鎮(zhèn)胊山。坐誅新附,免官。尋復(fù)為持節(jié)、都督安、元、潼三州諸軍事、安州刺史,鎮(zhèn)宿豫。七年卒。贈散騎常侍,謚曰思。子敞嗣。

徐儉

《陳書·徐陵傳》:陵子儉,一名眾。幼而脩立,勤學(xué)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其為人,妻以女。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參軍。侯景亂,陵使魏未反,儉時年二十一,攜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召為尚書金部郎中。嘗侍宴賦詩,元帝嘆賞曰:徐氏之子,復(fù)有文矣。永定初,為太子洗馬,遷鎮(zhèn)東從事中郎。天嘉三年,遷中書侍郎。太建初,廣州刺史歐陽紇反,高宗令儉持節(jié)喻旨。紇置儉孤園寺,遣人守衛(wèi),累旬不得還。已乃從間道馳還。高宗命章昭達率眾討紇,仍以儉悉其形勢,敕儉監(jiān)昭達軍。紇平,除鎮(zhèn)北鄱陽王咨議參軍,兼中書舍人。累遷國子博士、大匠卿。尋遷黃門侍郎,轉(zhuǎn)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以公事免。尋起為中衛(wèi)始興王限外咨議參軍,兼中書舍人。又為太子中庶子,遷貞威將軍、太子左衛(wèi)率。后主立,授和戎將軍、宣惠晉安王長史,行丹陽郡國事。父憂去職。起為和戎將軍,累遷尋陽內(nèi)史。遷散騎常侍,襲封建昌侯,入為御史中丞。又領(lǐng)右軍。禎明二年卒。

徐份

《陳書·徐陵傳》:陵子份,少有父風(fēng),年九歲,為《夢賦》,陵見之,謂所親曰:吾幼屬文,亦不加此。解褐為秘書郎。轉(zhuǎn)太子舍人。累遷豫章王主簿、太子洗馬。出為海鹽令,甚有治績。秩滿,入為太子洗馬。份性孝悌,陵嘗遇疾,甚篤,份燒香泣涕,跪誦《孝經(jīng)》,晝夜不息,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親戚皆謂份孝感所致。太建二年卒,時年二十二。

徐儀

《陳書·徐陵傳》:陵子儀,少聰警,以《周易》生舉高第為秘書郎,出為烏傷令。禎明初,遷尚書殿中郎,尋兼東宮學(xué)士。陳亡人隋。開皇九年,隱于錢塘之赭山,煬帝召為學(xué)士,尋除著作郎。大業(yè)四年卒。

徐萬載

《陳書·徐陵傳》:陵弟孝克,孝克子萬載,仕至?xí)x安王功曹史、太子洗馬。

徐德言

《青瑣集》:陳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樂昌公主也。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照鏡,人執(zhí)其半,約曰:鬻此必以正月望日。及陳亡,其妻入楊越公家。德言流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果有蒼頭鬻半照者。德言引至其居,出半照合之,具言其故。越公知之,還其妻。

北魏

徐謇

《魏書·徐謇傳》:謇,字成伯,丹陽人。家本東莞,與兄文伯等皆善醫(yī)藥。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東陽,獲之,表送京師。為中散,稍遷內(nèi)侍長。又除中散大夫,轉(zhuǎn)右軍將軍、侍御師。二十二年,高祖幸懸瓠,其疾大漸,乃馳驛召謇,診省下治。高祖體稍瘳,內(nèi)外稱慶。九月,車駕發(fā)豫州,次于汝濱。乃大為謇設(shè)大官珍膳,因集百官,特坐謇于上席,遍陳肴觴于前,命左右宣謇救攝危篤振濟之功,進鴻臚卿,金鄉(xiāng)縣開國伯。正始元年,以老為光祿大夫,加平北將軍,卒。延昌初,贈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曰靖。

徐路

《魏書·張淵傳》:容城令徐路善占候。世宗時坐事系冀州獄,別駕崔隆宗就禁慰問,路曰:昨夜驛馬星流,計赦即時應(yīng)至。隆宗先信之,遂遣人試出城候焉。俄而赦至。時人重之。

徐紇

《魏書·徐紇傳》:紇,字武伯,樂安博昌人也。少好學(xué),有名理,頗以文詞見稱。察孝廉,對策上第,高祖拔為主書。世宗初,除中書舍人。諂附趙脩,遷通直散騎侍郎。脩誅,徙枹罕,還。除中書舍人。清河王懌又以文翰待之。及元義害懌,出為雁門太守。紇稱母老,解郡還鄉(xiāng)。未幾,入洛,飾貌事義,大得義意。義父繼西鎮(zhèn)潼關(guān),以為從事中郎。靈太后反政,復(fù)起為中書舍人。紇又曲事鄭儼,特被信任,俄遷給事黃門侍郎,仍領(lǐng)舍人,總攝中書門下之事。尋加鎮(zhèn)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參朱榮將入洛,紇矯詔夜開殿門,取驊騮御馬十匹,東走兗州。羊侃時為太山太守,紇往投之,說侃反。孝莊遣于暉,與齊獻武王討之,紇說侃請乞師于蕭衍。侃信之,遂奔衍。

徐獻伯

《魏書·徐紇傳》:紇弟獻伯,北海太守。

徐季彥

《魏書·徐紇傳》:紇弟季彥,青州長史。

徐定

《北齊書·徐遠傳》:遠曾祖定,為云中軍將、平朔戍主。

徐義恭

《魏書·茹皓傳》:徐義恭,彭城舊營人,為世宗執(zhí)衣服,以巧便,旦夕居中,小心謹(jǐn)慎,謙退少語。皓死后,彌見幸信,長侍左右,典掌秘密。世宗不豫,義恭晝夜扶侍。靈太后臨政,義恭諂附元義,義有淫宴,多在其宅。為嘗藥次御,出為東秦州刺史。建義后,歷內(nèi)外顯職。武定初,卒于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徐遵明

《魏書·徐遵明傳》:遵明,字子判,華陰人也。身長八尺,幼孤好學(xué)。年十七,師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一年,便辭聰詣燕趙,師事張吾貴,伏膺數(shù)月,更從范陽孫買德受業(yè)。一年,復(fù)詣平原唐遷,納之,居于蠶舍。讀《孝經(jīng)》、《論語》、《毛詩》《尚書》、《三禮》,不出門院,凡經(jīng)六年。又知陽平館陶趙世業(yè)家有服氏春秋,是晉世永嘉舊本,遵明乃往讀之。復(fù)經(jīng)數(shù)載,因手撰《春秋義章》,三十卷。是后教授,門徒蓋寡,久之乃盛。遵明每臨講坐,必持經(jīng)執(zhí)疏,然后敷陳,其學(xué)徒至今浸以成俗。孝昌末,南渡河,客于任城。以兗州有舊,因徙居焉。永安初,東道大使元羅表薦之,竟無禮辟。二年,元顥入洛,任城太守李湛將舉義兵,遵明同其事。夜至民間,為亂兵所害,時年五十五。

北齊

徐之才

《北齊書·徐之才傳》:之才,丹陽人也。幼雋發(fā),五歲誦《孝經(jīng)》,八歲略通義旨。年十三,召為太學(xué)生,粗通《禮》、《易》。劉孝綽、裴子野、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喪服》儀,酬應(yīng)如響。咸共嘆曰:此神童也。袁昂領(lǐng)丹陽尹,辟為主簿。豫章王綜出鎮(zhèn)江都,復(fù)除豫章王國右常侍,又轉(zhuǎn)綜鎮(zhèn)北主簿。及綜入魏,之才退至呂梁,為魏統(tǒng)軍石茂孫所止。綜啟之才,大善醫(yī)術(shù),兼有機辯。詔徵之才。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館,禮遇甚優(yōu)。武帝時,封昌安縣侯。天平中,齊神武徵赴晉陽,常在內(nèi)館。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zhuǎn)秘書監(jiān)。文宣作相,轉(zhuǎn)金紫光祿大夫。文宣登祚,之才首唱禪代,又戲謔滑稽,言無不至,于是大被狎昵。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求出,除趙州刺史。皇建二年,除西兗州刺史。天統(tǒng)四年,累遷尚書左仆射,俄除兗州刺史。武平九年,重除尚書左仆射。遷尚書令,封西陽郡王。祖珽執(zhí)政,除之才侍中、太子太師。年八十,卒,謚曰文明。

徐之范

《北齊書·徐之才傳》:之才弟之范為尚藥典御,醫(yī)術(shù)見知,位太常卿,特聽襲之才爵西陽王。入周,授儀同大將軍。開皇中卒。

徐林

《北齊書·徐之才傳》:之才長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馬。

徐同卿

《北齊書·徐之才傳》:之才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無學(xué)術(shù),每嘆云:終恐同《廣陵散》矣。

徐遠

《北齊書·徐遠傳》:遠,字彥遐,廣陵石門人也。其先出自廣平。曾祖定,家于朔。遠少習(xí)吏事,郡辟功曹。未幾,與太守率戶赴義旗,署防城都督,除癭陶縣令。高祖以遠閒習(xí)書計,命為丞相騎兵參軍事。累歷鉅鹿、陳留二郡太守。天保初,為御史所劾,沉廢二年。顯祖以遠勛舊,將用為領(lǐng)軍府長史,累遷東徐州刺史,入為大中大夫。河清初,加衛(wèi)將軍。二年,除使持節(jié)、都督東楚州諸軍事、東楚州刺史。天統(tǒng)二年,授儀同三司、衛(wèi)尉。四年,加開府、右光祿大夫。武平初卒。

徐世榮

《北齊書·徐遠傳》:遠子世榮,中書舍人、黃門侍郎。

北周

徐矩

《周書·蕭察傳》:徐岳兄矩,有文學(xué),善吏事。頗黷于貨賄。位至度支尚書。

徐岳

《周書·蕭察傳》:岳,東海人,尚書左仆射勉之少子也。少方正,博通經(jīng)史。初為東陽王琮師。琮為皇太子,授詹事。及嗣位,除侍中、左民尚書,俄遷尚書仆射。從琮入隋,授上開府儀同三司。終于陳州刺史。

徐敬

《周書·蕭察傳》:徐岳兄子敬,鴻臚卿。

徐凱

《周書·蕭察傳》:徐岳子凱,秘書郎。

徐則

《隋書·徐則傳》:則,東海郯人也。幼沉靜,寡嗜欲。受業(yè)于周弘正,善三元,精于議論,聲擅都邑,則嘆曰:名者實之賓,吾其為賓乎。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云山。后學(xué)數(shù)百人,苦請教授,則謝而遣之。不娶妻,常服巾褐。陳太建時,應(yīng)召來憩于至真觀。期月,又辭入天臺山,因絕谷養(yǎng)性,所資惟松術(shù)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綿絮。太傅徐陵為之刊山立頌。初在縉云山,太極真人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當(dāng)為王者師,然后得道也。晉王鎮(zhèn)揚州,知其名,手書召之。則謂門人曰:吾今年八十一,王來召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于是遂詣?chuàng)P州。晉王將請受道法,則辭以時日不便。其后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禮之儀。至于五更而死,時年八十二。

徐孝肅〈弟德備 侄處默〉

《隋書·徐孝肅傳》:孝肅,汲郡人也。宗族數(shù)千家,多以豪侈相尚,惟孝肅性儉約,事親以孝聞。雖在幼齒,宗黨間每有爭訟,皆至孝肅所平論之,為孝肅所短者,無不引咎而退。孝肅早孤,不識父,及長,問其母父狀,因求畫工,圖其形像,構(gòu)廟置之而定省焉,朔望享祭。養(yǎng)母至孝,數(shù)十年,家人未見其有忿恚之色。及母老疾,孝肅親易燥濕,憂悴數(shù)年,見者無不悲悼。母終,孝肅茹蔬飲水,盛冬單缞,毀瘠骨立。祖父母、父母墓皆負土成墳,廬于墓所四十馀載,被發(fā)徒跣,遂以終身。其弟德備,聰敏,通涉五經(jīng),河朔間稱為儒者。德備終,子處默又廬于墓側(cè),奕葉稱孝焉。

徐洪客

《尚友錄》:洪客隱于黃冠,明天文,素與虬髯公張仲堅善。初欲佐虬髯舉大事,后望氣,知太原有真主,遂因劉文靜謁文皇。文皇出,長揖就坐,顧盼偉如。洪客一見,神氣慘然,退語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也。他方可勉圖之。當(dāng)以我進步為公,退步勿以為念。后偕虬髯入扶馀國,殺其主,立虬髯為王。遂飄然而去,不知所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