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全國的疫情有所反復,就北京而言,本來在家上網(wǎng)課的孩子們準備開學,卻還是得繼續(xù)居家學習,這考驗的不僅是孩子本身,對家長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要上班,還要顧孩子,難免會有矛盾發(fā)生的情況,尤其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會有跳樓等極端行為,這時候我們怎么辦?今天的文章,就是東方悠創(chuàng)家庭教育指導師愛有湉意就孩子青春期如何應對的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 朋友說,附近小區(qū)一個初二的孩子因網(wǎng)課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打開窗戶就跳,因為是二層,所以有驚無險……無論有多少影響因素,這樣的現(xiàn)象背后,家長總歸是忽略了孩子成長中的一些重要事情,或者說一些事情沒有做對。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變化顯而易見,可是,心理變化有時卻被父母忽略。有人說,青春期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就是孩子變了,而大人沒有變。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家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青春期,該做哪些主要的準備呢? 01 重新認識自己的家庭 輕裝上陣青春期 未來是基于現(xiàn)在和過去的未來,不是獨立于世的孤島未來,所以,迎接青春期,重新認識和思考當下的自己、孩子及家庭關系很有必要。 ![]() 現(xiàn)在,請選擇一個安靜的時間、安靜的環(huán)境,選擇你認為合適的筆記本和筆,坐下來(有冥想習慣的朋友,可以先冥想),開始回答下面的10個問題: 1、你的家庭氛圍是什么樣的?是你希望的嗎? 2、對你來說,伴侶重要還是孩子重要?還是一樣? 3、你喜歡自己嗎?你愛自己嗎?你快樂嗎? 4、孩子是如何評價父母的? 5、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6、提到孩子的未來,你的感受是什么? 7、孩子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缺點? 8、你和孩子在哪些事情上會發(fā)生沖突? 9、你的青春期是什么樣的? 10、你青春期時,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哪些支持? ![]() 如果你覺得有的問題不容易回答,就請在這方面多留意多覺察,也可以和伴侶進行探討。不過,不要糾結(jié)于答案,有時思考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動態(tài)的,教育存在于時時刻刻點點滴滴,所以,父母的自我覺察和思考最好是以愛為基礎的本能,如果沒有,那就開始練習。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性,先思考再學習更容易獲得最適合自己家庭的解決方案。 02 修復親子關系 為青春期做好情感儲備 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發(fā)生過沖突。 ![]() 如果你和孩子關系親密,彼此信任,互相欣賞,那你只要學習一些青春期知識,可能只需讀一本書或者聽一個權威而專業(yè)的課程,就能輕松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如果現(xiàn)在你和孩子沖突頻繁,疏遠與對抗是常態(tài),那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修復親子關系,不要讓孩子的青春期輸在起跑線。 這里介紹兩個訣竅: 一是表達“對不起” 回憶曾經(jīng)和孩子發(fā)生的沖突,就某一次有代表性的沖突,給孩子道歉。 無論孩子的回應是什么,也許是拒絕,也許是更強烈的反擊,家長都放松,不要再去指責評判。 傷害不是一次造成的,那么,傷口也不會是一句“對不起”就能治愈。 二是表達“我愛你” 表達不僅僅是口頭說說,參考《愛的語言》中的“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及身體的接觸”,找到或者創(chuàng)新出最適合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具體形式,讓你和孩子再次對彼此充滿信任。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獲得父母真誠肯定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愛。 03 有邊界的愛 是給孩子最美好的青春期禮物 海姆·吉諾特說:十幾歲的孩子會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是獨立自主,開始探索“我是誰?我能做什么?”這樣復雜的問題??墒?,對于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家庭而言,父母總是不自覺地過多參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越界的愛讓青春期的親子沖突凸顯。 那么,愛的邊界要如何把控? 主要參考標準就是“這是誰的事情?”,比如,吃飯穿衣、學習功課、寫作業(yè)、交朋友等事情,只能通過孩子自己的意愿和行動才能完成,父母無法代替。 所以,在孩子的事情上,父母要做的是扮演好“陪伴者、幫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尊重孩子才是成長的主體。 ![]() 當然,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長必須及時回應,果斷采取相應的措施,但出發(fā)點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質(zhì)疑孩子的能力。 比如,孩子上興趣班不想讓媽媽接送了,媽媽可以這么說:“你都9歲了,媽媽相信你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可是,最近看到不少安全問題的新聞,我有些擔心,你有更好的辦法嗎?”,而不是說“一個人去上課?肯定不行,出事了怎么辦?”。 而總是忍不住越界的父母,從現(xiàn)在開始學著放手吧,給予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讓孩子獲得更多掌控感。 ![]() 一方面,轉(zhuǎn)化親子溝通模式,多問孩子“你覺得怎么樣?”“你怎么認為呢?”“你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而不是“我覺得你應該……”、“你還小……”、“我都是為你好……”。 另一方面,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包辦不代替。同時,看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的能力,傳達“你長大了,我很自豪”的情感。 給孩子有邊界的愛,就是既允許獨立,又給予支持;提供安全的港灣,又鼓勵自由探索。 最后,溫馨提示,家長們還要多練習“人和問題分離“的技能。 比如,一位家長說”我家有一個網(wǎng)癮孩子“,并不是說這是一個問題孩子,而是他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網(wǎng)絡上了,家長的責任就是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想辦法,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做好學習、生活和娛樂的平衡。 如果家長首先認定孩子就是問題,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孩子要么反抗要么防御,溝通都無法進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 請記得,孩子每一個“不當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契機,關鍵在于父母如何思考如何行動,這正是父母的智慧所在。 孩子的“叛逆”,反抗的從來不是父母恰到好處的愛,而是以愛為名的控制。真正為孩子計長遠的父母,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始終與孩子并肩,坦然迎接未來的風雨與彩虹。 - 作者 - 愛有湉意,東方悠創(chuàng)家庭教育指導師知識普及課題組成員,同時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更是一位陪伴孩子成長的媽媽,相信“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一直走在自我成長的路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