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9日,朝鮮戰(zhàn)場下碣隅里外圍東南邊的小高嶺,此時飛機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硝煙彌漫的地面上,氣油炸彈從領(lǐng)地上空投下。狼煙四起,烈火還在不停的燃燒著。防御工事早已被炸,此刻小高嶺一片寂靜,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20軍58師172團3連的戰(zhàn)士們正和美軍陸戰(zhàn)1軍交鋒。在美軍狂轟濫炸的八次進攻下,此時的戰(zhàn)場上,茫茫白雪摻雜著鮮紅的血跡。陣地前沿只剩下一名年輕的連長、一名通訊員和一名重機槍手。 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場景畫像 年輕的連長凝視著前方白雪茫茫的一片陷入沉思,他明白這短暫的平靜背后,必將會迎來更猛烈的狂風暴雨。隨后他讓另外兩個人立即撤下去,并且把重機槍也帶走,通信員和重機槍手一聽,立即反對。若是他們兩個一走,陣地上就只剩下連長一人了,再把重機槍也帶走,他怎么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通訊員說:“連長,要走一起走,要守一起守!我們也都不是孬種,一起跟他們拼個你死我活?!笨墒沁B長搖了搖頭堅定地對他們說:“這是戰(zhàn)斗的需要!還有,告訴首長,有我在,陣地就一定在!”最后他命令重機槍手將負傷的通訊員背走,獨自留在陣地上。 當美軍發(fā)起第九次進攻時,這位年輕的連長默默撿起戰(zhàn)場上僅剩的武器裝備:一包炸藥,三只手榴彈和一支駁殼槍。他拍了拍頭頂帽檐上的灰土,又整理了一下身上褶皺的軍裝。轉(zhuǎn)身毅然走向小高嶺的最高處。他埋伏在高地上,當美國兵快到山頂時,他拿一個五公斤重的炸藥包,火速沖向敵群。當敵人意識到向后方撤退時,連長迅速拉響了導火索,一聲震天動地的響聲過后,他與四十多個敵人同歸于盡。煙霧散去,陣地上戰(zhàn)士們的尸骸遍地,鮮血染紅了小高嶺上的每一寸土地,狂風呼嘯在山間……
楊根思在慶功授獎大會上發(fā)言 而大會前一天晚上,一個年輕人輾轉(zhuǎn)難眠,他難掩激動的心情。不停地擦拭他的皮鞋,或是抻拉自己的襯衫,這份殊榮令他倍感興奮。第二天,懷仁堂里三百多人參加了這次大會。大會過后,在懷仁堂的荷花池邊,他們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接見和慰問,想必這將會是他此生難忘的畫面。面對毛主席的號召,這位年輕人在一張簽名紙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他寫道:在黨和毛主席的領(lǐng)導下,共同進步為人民服務到底。這個人便是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位特級戰(zhàn)斗英雄——爆破大王楊根思。 楊根思生前獲得的獎章 出生窮苦的“爆破大王”1922年11月6日,楊根思出生在江蘇省泰興縣羊貨郎店一戶農(nóng)民的家里。自小家境貧寒,父親常年幫地主家里干活,母親在家做些針線活兒勉強維持生活。懂事的他與哥哥便總是一起上山挖野菜,撿山芋,以此來幫家里分擔生計。然而,老天并沒有眷顧這戶勤勤懇懇的一家子,楊思根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他們家欠地主的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總也還不完。終于,在楊根思八歲的時候,長年被地主壓榨著干活的父親,被活活累死在了麥垛上,這無疑是給了這個家庭沉重的一擊。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后,母親便因悲痛無助也隨父親去了。 父母早亡使楊根思更加無所依靠,他和哥哥成了孤兒。為了能掙些錢養(yǎng)活自己和弟弟,楊根思的哥哥打算帶楊根思前去薪酬較高的上海當童工賺錢維持生計,但楊根思因為年齡不夠被工廠拒之門外。于是,楊根思便只能去地主家當起了放牛娃,他每日要在地主的看管下放牛、推磨、拾牛草和曬牛糞,出了一絲差錯都會挨地主家的打。他每天沒日沒夜的干活,為了一年到頭可以拿到的兩塊錢的工錢。日子一天天地過著,終于一年期限就要到的時候,眼看就要拿到錢了,沒成想地主卻因他“拾錯牛草”這樣荒謬的理由非但不給工錢,還將他趕了出來。 沒了辦法的他又到上海投奔哥哥,在工廠里當童工。工廠里雖然沒有地主,卻有萬惡的資本家。廠里的工人們也是飽受欺凌和壓榨。更令楊根思憤懣的是,繁華的大上海租界里,外國人肆意橫行。有一次,他看到一個洋人從面包車上下來,不僅不給車夫錢,將車夫狠狠地毒打了一頓。還有一回在街上,一個洋人開車撞死了一名婦女,警察到場后不僅沒有處理,反而不停地向洋人道歉。這樣的經(jīng)歷之下,楊根思成為了一個憎惡資本的熱血青年。 楊根思照片 “爆破大王”實至名歸1944年2月,一個人生的轉(zhuǎn)機來了。那時候的楊根思已經(jīng)又回到了家鄉(xiāng)。有一天他正在家里干活兒,院外的喇叭里突然廣播起來,他一聽立刻扔下手里的東西往外跑,他要響應號召積極參軍,加入部隊。 根據(jù)和一起參軍的同班戰(zhàn)友回憶:“因為他家受地主剝削,家人也被逼死了,所以那時的楊根思有一種單純的報復思想”。但在組織的教育下,他的思想覺悟開始提高,眼界不再放在那個小村子,而是看到全國,全世界。他要為天下窮苦人謀解放。于是1944年2月,楊根思加入新四軍,自此開始了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 楊根思的名字也大有故事,其實他從前叫羊庚璽。結(jié)果那天傍晚他去部隊報名參軍,因為他的口音很重,所以入伍報名時,負責登記的同志不慎將他的名字錯聽成了“楊根思”并登記在案。所以第一次報到點名時,他都沒有聽出來那是在叫自己,后來慢慢地習慣后也就沒再改回來。一直到后來,“楊根思”這個名字都伴隨著他的革命生涯。 1946年10月13日,在魯南郭里集戰(zhàn)斗中,國民黨軍火力嚴密,戰(zhàn)士們寸步難行。沖上一個便倒下一個,眼看著戰(zhàn)友一個個犧牲,楊根思猛然起身,主動要求前去投擲炸藥,壓下火力,班長見對方火力太猛猶豫不決。楊根思說:“讓我去試試吧,我用手雷爆破,哪怕不行犧牲的也只是我一個,再這樣下去犧牲的會是更多人?!?/span>于是他毅然前去,在戰(zhàn)友的火力掩護下,他匍匐前進。子彈從他的耳邊擦過,他也渾然不覺。終于悄悄靠近了敵人藏身的地堡,他冒著嚴密的火勢連續(xù)三次運送拉雷,炸毀敵前沿陣地地堡,贏得轉(zhuǎn)機。 戰(zhàn)后回到營地,這才看見膝蓋處褲子都被磨了個窟窿,腿上也擦出了血絲。這一戰(zhàn)之后他被譽為“爆破大王”。部隊里一說起“楊根思”或許不知道是誰,但若是提“爆破大王”的名號,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志愿軍入朝 三個“不相信”時間一晃而過,1950年6月25日,此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不到一年,國民經(jīng)濟恢復生產(chǎn),一切即將走上正軌,沒想到朝鮮戰(zhàn)場的一把火燒到了中國。面對如此形勢,懷仁堂里,毛主席做了一個舉世震驚的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此時的朝鮮恰逢了五十年一次的嚴冬,天寒地凍,厚厚的雪覆蓋著土壤,行軍路上戰(zhàn)士們一腳踩下去便是一個深坑,雪都灌進了鞋里,雙腳早已凍得麻木。奔赴朝鮮行程匆忙,他們甚至來不及換上更厚的冬衣,就這樣奔赴了前線。楊根思所帶領(lǐng)的第20軍58師172團3連也身在其中。彼時剛剛參加完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勞動模范大會的楊根思聽到朝鮮形勢后,立刻決定奔赴朝鮮,因為他深深地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1950年11月5日,朝鮮上空硝煙剛剛消散不久,抗美援朝第一次戰(zhàn)役結(jié)束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成功將侵朝美軍及南朝鮮軍趕至清川江以南。然而這短暫的勝利并沒有使美軍打消占領(lǐng)朝鮮的念頭,在探討戰(zhàn)情的會議上,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篤定的認為中國派遣的兵力不過三、四萬人,根本不足為懼,他甚至揚言“在圣誕節(jié)之前結(jié)束戰(zhàn)斗”。于是以他為代表的聯(lián)合國軍便制定了“總攻計劃”,打算一舉消滅在朝鮮境內(nèi)的志愿軍和人民軍。與此同時,在朝志愿軍指揮部也制定了“分隔阻截”計劃。 11月27日,長津湖畔陰云籠罩,周圍空氣壓抑,仿佛醞釀著一場巨大的風暴。突然一聲槍響,志愿軍第九軍團向長津湖美軍發(fā)起總攻,機槍聲和炮彈炸藥聲在長津湖整整響了一晝夜。一場激戰(zhàn)過后,成功將美軍陸戰(zhàn)第1師及步兵第7師一部分分隔阻截,形成了四個大的包圍圈,一直以來,美軍占上風的局勢被迫扭轉(zhuǎn)。而這志愿軍第9團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朝鮮境內(nèi)。 在行軍途中,風雪挨到身上便是刺骨的冷,營帳不夠,戰(zhàn)士們只能睡在雪地上。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楊根思在日記本上寫下“三個不相信”:在革命戰(zhàn)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隨后他便帶領(lǐng)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將大面積的雪鏟走,露出一大片空地,用樹枝支起油布搭成簡易營帳阻擋風雪,解決了戰(zhàn)士們沒有地方睡覺的困難。在整個行程中,他的連隊里沒有一個人因“非戰(zhàn)斗”傷亡。 冰雪長津湖劇照 “有我在,陣地就在。”彼時的第20軍172團三連于11月26號前到達下碣隅里,那是長津湖南端的一個小鎮(zhèn)。一只“常勝軍”——美軍陸戰(zhàn)1師正駐守在那里,他們裝備精良,營地上大炮,機槍,轟炸機應有盡有,但3連的戰(zhàn)士們裝備的還是最基礎(chǔ)的“標準配置”。并且,此時的朝鮮普降大雪,天寒地凍,腳下的土地硬的像鋼板一樣。美軍陸戰(zhàn)1軍有棉衣,棉質(zhì)帳篷甚至是鴨絨睡袋,可3連的戰(zhàn)士們因為匆忙入境都來不及換上厚厚的冬衣,他們頭頂大蓋帽子,整個連里一件大衣都沒有。 11月28日,時任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隊守住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陣地,從而切斷美軍的南逃之路。面對營長下達的命令,連長楊根思毫不猶豫的接受,他說:“我在,陣地就在!”可當時的環(huán)境非比尋常,由于遭受敵機轟炸,戰(zhàn)士們的口糧不能及時供應,來時帶的炒面也早已經(jīng)沒有了。戰(zhàn)士們每人就靠著僅剩的那幾個凍得硬邦邦的土豆度日。據(jù)老兵回憶,最困難的時候,大家餓了就只能吃樹皮,或是扒開被炸彈炸開的凍土,從里面找草根吃。 志愿軍戰(zhàn)士:吃完這頓炒面,又不知道下頓在哪里 11月29日,小高嶺的氣溫將近零下四十度,戰(zhàn)士們呼出一口氣,都會立馬變成白霧飄散,他們端著槍的手都凍得有些哆嗦了,手上的凍瘡腫成鼓包,又結(jié)成血痂。但他們絲毫不敢放松,因為敵人隨時都有可能開始第八次進攻,他們的眼睛緊緊盯著前方。從今天凌晨破曉開始,每隔半小時,美軍就會對小高嶺發(fā)起一次進攻,他們已經(jīng)進行了七輪攻守,小高嶺上彈坑遍布,硝煙彌漫,轟炸機的馬達聲時不時在頭頂上方想起。黃昏將至,戰(zhàn)士們滴水未進,也沒有口糧,有些人眼看著有些扛不住了。 長津湖犧牲的某戰(zhàn)士遺稿 忽然一聲炮響,美軍的飛機在山頭上擲下一枚炸藥,戰(zhàn)斗又開始了。戰(zhàn)士們奮力抵抗,連長楊根思站在陣地前沿,鎮(zhèn)定地排兵布陣,指揮著戰(zhàn)術(shù),在他 的指揮下,3連第3排的戰(zhàn)士們接連擊退了美軍飛機、大炮轟炸下的第八次進攻。 這時,小高嶺上突然安靜了下來,又過了半個小時,美軍并沒有像之前那樣再次發(fā)起進攻。楊根思看著眼前茫茫的白雪和遍地尸骸,楊根思心里泛起了波瀾。他想起二十多天前,他帶著169個戰(zhàn)友們來到下碣隅里,在營帳里,他對營長說的保證:“有我楊根思在,陣地就在?!?/p>
人民英雄獎章頒授證明書 “為人民服務到底”還記得楊根思在全國勞模大會上所寫的“共同進步,為人民服務到底”這句話嗎?他確實做到如他所說,后來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他英勇奮戰(zhàn),帶領(lǐng)他的連隊浴血殺敵。而他自己更是為了守護陣地與敵人同歸于盡。在他拉響手雷的前一秒,不辱使命,他心里始終想著黨和人民。 朝鮮戰(zhàn)爭后,楊根思同志被授予“特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份殊榮,同時他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英雄”金色獎章。這份榮譽頒給“人民的兒子”,頒給為了黨和人民奉獻終身的楊根思。 繼承著楊根思精神的,楊根思連 楊根思同志壯烈犧牲,然而他帶給后世的影響卻一直留存著。彭德懷親自為他題詞:“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zhàn)士,志愿軍的模范指揮員——楊根思烈士永垂不朽?!?/span>在他之后的朝鮮戰(zhàn)場上又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英雄。同為特級戰(zhàn)斗英雄的黃繼光在他的遺物里有三本畫冊,其中一個就是講楊根思。 楊根思生前居住的地方,如今是楊根思烈士陵園,他的靈魂安葬于此。他的連隊改名為“楊根思連”,連隊里的戰(zhàn)士們都以他為榮,也是英才輩出。楊根思短暫的一生中絕大多數(shù)精力都奉獻給了黨和部隊,忠誠,英勇,舍己為人,無私奉獻……仿佛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準確的形容他,對這些他好像都具有。 楊根思雕像 距離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已經(jīng)過去了七十多年,如今的盛世足以讓英雄安心長眠,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山河寸寸金。以史為鏡,方能更好的走向未來。當我們再回憶起那些往事,當我們在駐足凝望時,畫面猶在眼前:曾經(jīng)小高嶺上天寒地凍,楊根思卻熱血永存。一首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回響,“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cè)耳聽…… 謹以此文獻予英雄楊根思,以及所有的志愿軍戰(zhàn)士 |
|
來自: 冬不拉拉 > 《中國革命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