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一張從興趣出發(fā)閱讀中國史的書單 (一)通史:1. 錢穆:《國史大

 昵稱48503472 2022-06-15 發(fā)布于河北
一張從興趣出發(fā)閱讀中國史的書單。

(一)通史:

1. 錢穆:《國史大綱》
2. 呂思勉:《中國通史》
3. 傅樂成:《中國通史》
4. 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zhuǎn)折與開展》
5. (日)內(nèi)藤湖南:《中國史通論》
6. (美)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
7. (法)謝和耐:《中國社會史》
8. (美)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國大歷史》
9. (美)韓森:《開放的帝國》(可一并參閱衛(wèi)三畏:《中國總論》)
10.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本書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通史,但論述脈絡亦屬通貫,且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某些特質(zhì)有較為出色的分析)

(二)斷代史(側(cè)重政治):

1.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2. 許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3. 張蔭麟:《中國史綱》(三代至秦漢)
4. 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
5.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6.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7.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或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8. 姚大力:《“天馬”南牧:元朝的社會與文化》
9.孟森:《明史講義》、《清史講義》
10.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shù)大恐慌》
11.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或李劍農(nóng):《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12. 陳志讓:《軍紳政權(quán)》或齊錫生:《中國的軍閥政治》(民國)
13.《劍橋中國史》系列
14.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十卷本
15. 哈佛中國史系列

(三)制度與文化

1.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
2. 邢義田:《中國文化源與流》
3. 杜正勝:《中國式家庭與社會》
4.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5.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6.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7. 周良宵:《皇帝與皇權(quán)》
8. 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
9. 余英時:《中國文化史通釋》
10. 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11. 藤枝晃:《漢字的文化史》
12. 陳垣:《史諱舉例》
13.劉乃和:《中國歷史上的紀年》
14. 竺可楨:《天道與人文》
15. 江紹原:《發(fā)須爪:關(guān)于它們的迷信》、《民俗與迷信》
16.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
17.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18. 林耀華:《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
19. 張光直:《美術(shù)、神話與祭祀》
20. 巫鴻:《美術(shù)史十議》
21. 漢寶德:《中國建筑文化講座》
22.沈從文:《古人的胡子》
23.孫機:《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
24. 商務“世說中國”書系:齋藤茂:《妓女與文人》、松浦章:《中國的海賊》、林巳奈夫:《刻在石頭上的世界》、橋本敬造:《中國占星術(shù)的世界》等

(四)人物:

1.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去圣乃得真孔子》
2. 李開元:《秦始皇的秘密》
3. 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4. 李貞德:《公主之死》
5. 宮崎市定:《宮崎市定說隋煬帝:傳說的暴君與湮沒的史實》
6.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陳龍川傳》
7. 史景遷:《王氏之死》、《康熙:重構(gòu)一位中國皇帝的內(nèi)心世界》
8. 白謙慎:《吳大澂和他的刻工》
9.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豐皇帝奕詝》
10 唐德剛:《袁氏當國》、《晚清七十年》
11. 羅志田:《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
12. 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五)空間地理與族群生活:

1. 顧頡剛、史念海:《中國疆域沿革史》
2. 李孝聰:《中國區(qū)域歷史地理》
3. 周振鶴:《體國經(jīng)野之道:中國行政區(qū)劃沿革》
4. 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jīng)濟區(qū)與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
5. 江上波夫:《騎馬民族國家》,山杉正明:《游牧民的世界史》或文史知識編輯部:《中國古代民族志》
6. 薛愛華:《撒馬爾罕的金桃》(中譯本《唐代的外來文明》)
7. 謝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
8. 陶孟和:《北平生活費之分析》
9. 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
10.王銘銘:《逝去的繁榮:一座老城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11. 趙剛:《頭目哈古》
12. 賴瑞和:《杜甫的五城》或桑原騭藏:《考史游記》

(六)史學與文學:

1.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或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
2. 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及《古史辨自序》
3. 夏鼐:《中國文明的起源》或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4. 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書目問答補正》(輔助參考《黃永年文史五講》)
5. 柴德賡:《史籍舉要》
6.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7. 王國維:《人間詞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