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甫洛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紅軍方面死亡的最高級別將領(lǐng)。 他與朱可夫齊名,年僅44歲就拜大將軍銜,并擔任西方方面軍總司令。 可他并未犧牲在戰(zhàn)場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槍下。 1941年7月,莫斯科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將巴甫洛夫判為死刑。 ![]() 斯大林收到巴甫洛夫的判決書時,面色凝重。 他叼著煙斗仔細端詳,拿起鋼筆重重地劃掉判決書上“陰謀”“昏聵”“愚蠢的”這7個字。 隨后,他輕輕道出巴甫洛夫被處決的原因:他還是晉升得太快了。 隨后,巴甫洛夫和他的參謀長、通訊主任、第4集團軍司令,一起被送上了刑場。 ![]() 一代將星,折戟明斯克1941年,希特勒制定了快速入侵蘇聯(lián)的“巴巴羅薩計劃”。 他妄圖取道白俄羅斯,以最短的時間直抵莫斯科。 馮·博克元帥率領(lǐng)精銳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制定了裝甲部隊南北夾擊的計劃。 北路大軍從東普魯士出發(fā),向白俄羅斯的比亞韋斯托克進攻;南路大軍則沿著普魯里皮亞特沼澤地,直逼白俄首都明斯克。 ![]() 兩路大軍好似張牙舞爪的蟹鉗,誓要把紅軍的西方面軍合圍在鐵壁里。 為了計劃得萬無一失,博克還找來了德國第2航空大隊。 該大隊擁有數(shù)千架先進戰(zhàn)機,它們既可以打擊蘇軍的空中力量,又能剿滅地面上殘存的紅軍。 ![]() 時任西方面軍總司令的巴甫洛夫管轄三個集團軍,共計44個師,可謂任重道遠。 可他對德軍兇狠的計劃全然不知。 巴甫洛夫看問題非常淺顯,他能猜出比亞韋斯托克前沿陣地的第3和第10集團軍會遭到德軍步兵師的圍攻,但沒有想到德軍的坦克部隊會從南北兩面從后方對整個西方面軍進行圍攏。 ![]() 所以,巴甫洛夫只是匆忙地把后方部隊往前挪移,讓明斯克成了一座空城。 6月22日凌晨,博克下令航空大隊先行出擊,數(shù)以百計的德軍轟炸機在戰(zhàn)斗機的掩護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炸掉了西方面軍的26個機場。 紅軍戰(zhàn)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成了一片殘骸。 ![]() 德軍掌握制空權(quán)后,當即派出裝甲兵團,向蘇聯(lián)的西方面軍與西北方面軍接壤處發(fā)動猛攻。 德軍的坦克萬炮齊射,打得紅軍不知所措,陣地很快被撕出一道口子。 德軍就像餓狼一般,瘋了似的向明斯克撲咬過去。 不到一天時間,德軍就拿下了白俄重鎮(zhèn)德魯格諾。 ![]() 巴甫洛夫緊急下令,讓第3和第10集團軍反攻。 然而紅軍已經(jīng)失去了先機,在一次次的沖鋒并遭遇巨大傷亡后,他們只得撤退。 德軍的蟹鉗開始慢慢收攏,巴甫洛夫的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 ![]() 24日,巴甫洛夫命令西方面軍預備隊撤出比亞韋斯托克; 25日,他又下令讓第3和第10集團軍也離開比亞韋斯托克,并逐步向明斯克靠攏。 兩個集團軍還沒等來到明斯克,就在新格魯多克遭遇重創(chuàng)。 德國的兩個集團軍把他們圍攏起來,割裂成兩部分,數(shù)十萬紅軍,只能在德國人布下的天羅地網(wǎng)中各自為戰(zhàn)。 ![]() 28日,德國兩個裝甲集團軍群,攻陷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巴甫洛夫的50萬紅軍,都被困在了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一線。 原本精銳的正規(guī)軍,變成了群龍無首的散兵游勇。 ![]() 他們有的三五成群,去附近的農(nóng)戶家偽裝起來;有的跑進了深山老林里打起了游擊;只有一小部分人從德軍防御的弱點完成了突圍。 大多數(shù)蘇聯(lián)紅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此役投降的紅軍士兵共有32.5萬人。 自此,他們成了悲慘的戰(zhàn)俘。 ![]() 完成了對巴甫洛夫大軍的圍殲后,博克抽調(diào)精兵以日行50公里的速度朝著俄羅斯本土前進。 然而,巴甫洛夫想不出任何辦法制止。 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從德國的廣播里聽說了西方面軍慘敗,他讓朱可夫聯(lián)系巴甫洛夫,詢問消息是否屬實。 ![]() 朱可夫到了方面軍總司令部,他發(fā)現(xiàn)巴甫洛夫并不在這里。 原來,戰(zhàn)爭開始后,巴甫洛夫就跑到第13方面軍去坐鎮(zhèn)指揮了。 可他是西方面軍的總司令,此舉意味著放棄了統(tǒng)籌全局的能力。 在聽完巴甫洛夫的肯定回答后,朱可夫如實告知了斯大林。 ![]() 斯大林氣的火冒三丈,要知道,他對巴甫洛夫和西方面軍是寄予厚望的。 巴甫洛夫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yè)后,就當上了機械化團團長,并在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嶄露頭角。 20年代末,紅軍總參謀長意識到裝甲在未來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試驗性地組建了兩個坦克團。 出任團長的,一個是巴甫洛夫,另一個則是“小有名氣”的朱可夫。 ![]() 1940年5月,朱可夫升任大將,僅僅幾個月后,巴甫洛夫也成了大將。 1941年,朱可夫負責西南方面軍,而巴甫洛夫掌管西方方面軍。 可見,在斯大林心中,巴甫洛夫是與朱可夫一樣的帥才。 ![]() 巴甫洛夫在白俄羅斯的表現(xiàn)讓斯大林失望至極,而且明斯克一丟,意味著白俄全面淪陷,蘇軍的部署也被打亂。 為了阻止德軍東進,斯大林必須重新規(guī)劃部隊。 1941年6月30日,憤怒的斯大林從前線召回了巴甫洛夫。 此時,巴甫洛夫還不知道他已經(jīng)大難臨頭。 ![]() 巴甫洛夫先見了接替他擔任西方面軍總司令的鐵木辛哥,鐵木辛哥一臉嚴肅,巴甫洛夫的臉上流露出的則是驚恐。 巴甫洛夫上來先恭維一番,強擠出笑容問候道:“聽說您被任命為方面軍司令了,也許我還有必要向您報告一下?!?/span> 沒等巴甫洛夫說完,鐵木辛哥就長嘆一口氣說道:“不用了,所有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span> ![]() 巴甫洛夫低著頭,不敢看鐵木辛哥,試探性地問斯大林對此事的看法。 鐵木辛哥直言不諱地說:“不光是罵了你,我們大家都挨罵了。責罵不算什么,問題是怎么能挽回損失?!?/span> 巴甫洛夫聽到這里心中沒了底,辯解道:“元帥同志我想處在我的位置即使蘇沃洛夫來了也無濟于事?!?/span> ![]() 鐵木辛哥答: “我知道,我們的人員缺乏訓練,裝備不足,工事不理想,等等,等等??墒俏鞣矫孳婏w機全軍覆沒,人員死傷眾多,領(lǐng)土淪陷,難道你就不該負一點責任嗎?” 巴甫洛夫滿腔委屈,開始分析起前線失誤的原因。 鐵木辛哥沒有耐心再聽巴甫洛夫的辯解,直截了當?shù)卣f: “你的算術(shù)還是留著以后去做吧。這是小學生的作業(yè),而你一個司令來做這些,不覺得丟人嗎?” ![]() 巴甫洛夫剛要張口,鐵木辛哥辦公室的門開了。 兩個體型高大的軍人徑直走了過來,分別向鐵木辛哥和巴甫洛夫敬禮。 禮畢后那個胖胖的中將從包里拿出了一沓文件,遞給了巴甫洛夫。 ![]() 巴甫洛夫疑惑的盯著這名將官,顫巍巍的接過紙張。 文件上赫然印著:逮捕令。 巴甫洛夫曾想過自己的結(jié)局,要么是全軍通報批評然后降職,要么是直接開除軍籍,可他沒想到竟然會鋃鐺入獄。 ![]() 量刑過重還是罪有應得?巴甫洛夫被帶到了莫斯科近郊的一座監(jiān)獄里,負責審問他的正是那名中將。 中將痛心疾首的問巴甫洛夫,為何在戰(zhàn)前不對機場進行重點防御,明知納粹德國的野心,為何還對戰(zhàn)爭反應的如此遲滯,又為什么讓三個集團軍全部集結(jié)在一起,而忽視了明斯克。 巴甫洛夫沒有回答,只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煙。 ![]() 中將又問:“任何一個待在前線的士兵都嗅到了濃重的火藥味,為什么您就視而不見?” 巴甫洛夫稱:“在鼻子和情報之間,我更相信后者?!?/span> 沉吟片刻,他又說:“在戰(zhàn)爭開始前,我沒得到任何情報?!?/span> ![]() 中將的語氣變得憤怒,他斥責巴甫洛夫不主動搜集情報,難道還要等著情報自己送上門。 而且開戰(zhàn)前,巴甫洛夫曾越過邊界,明明看到了德國士兵集結(jié),卻偏偏予以否認。 巴甫洛夫的額頭上浸滿了汗珠,他拿起手帕輕輕擦拭,語氣平和地說:“我相信了偵查人員的話。” ![]() 中將難以置信地問:“這就是您不上報的理由?就讓您連最基本的部署命令都不肯下達?” 巴甫洛夫振振有詞地說:“如果我這樣做了,希特勒沒有進攻,我就得掉腦袋?!?/span> 中將擲地有聲地說:“你只擔心自己的腦袋,卻沒想過前線的紅軍戰(zhàn)士和指揮員的腦袋?!?/span> 其實巴甫洛夫在得知德軍的風吹草動后,是可以先向莫斯科進行匯報,再下達命令的。 如此,即使德軍沒有進攻,他也不會遭到懲罰。 可他既未匯報,也沒做好防御,一直等著被動挨打。 ![]() 巴甫洛夫這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在戰(zhàn)場上是非常致命的。 1941年7月,巴甫洛夫和他的三名手下,走上了莫斯科軍事法庭。 斯大林看著早已擬定好的判決書心里五味雜陳,判決書上,將巴甫洛夫描繪的一無是處。 ![]() 斯大林痛心疾首的拿起筆,在判決書上劃掉了“陰謀”“昏聵”“愚蠢的”這3個形容詞。 他吐了一口煙,站在窗前望著遠方,緩緩地說出一段話:“他還是晉升得太快了。” 西方面軍的慘敗,斯大林也負一定的責任。 ![]() 巴甫洛夫雖然在指揮坦克戰(zhàn)上有些天賦,可他絕不是運籌帷幄的帥才。 與德軍的馮·博克相比,巴甫洛夫的軍事才能就像是一個小學生。 斯大林如此信任并重用他,完全是因為看重了他倔強的性格,這才讓巴甫洛夫魚目混珠般的成了指揮千軍萬馬的方面軍總司令。 ![]() 1941年7月28日,蘇聯(lián)國防人民委員會下達1941年第0250號命令: 原西方面軍司令員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軍參謀長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軍對蘇聯(lián)開始突然進攻后,表現(xiàn)得驚慌失措、指揮無方、坐視部隊指揮的瓦解。 導致大量武器和倉庫落入敵手,擅離西方面軍戰(zhàn)斗崗位,致使敵人有機可乘,突破方面軍防線,剝奪軍銜,判處槍決。 ![]() 兵敗之事,早可避免盡管在1956年蘇聯(lián)為巴甫洛夫進行了平反,可依舊改變不了后世對他的庸才定論。 1941年年初,蘇聯(lián)為了檢閱西部戰(zhàn)線的軍事能力,特舉行了一場演習。 巴甫洛夫指揮紅軍,而朱可夫指揮藍軍。 戰(zhàn)爭剛一打響,朱可夫就看出了巴甫洛夫的破綻。 ![]() 巴甫洛夫沒有把兵力放在白俄首都明斯克,反而是將重兵集結(jié)在比亞韋斯托克的突出部,那里沒有防御縱深也缺乏預備隊。 朱可夫就像后來的馮·博克一樣,分兵兩路逼近比亞韋斯托克,而后派出小股部隊進攻明斯克。 巴甫洛夫的紅軍相比朱可夫的藍軍,裝備精良,人數(shù)眾多,具有先天性優(yōu)勢。 ![]() 可戰(zhàn)斗一打響,巴甫洛夫就慌了神,不想著如何應對反而一直向上級抱怨朱可夫的個人英雄主義破壞了演習計劃。 朱可夫反問他:“如果是德軍的部隊,會不會按照我們指定的行軍路線走,會不會配合你的行動?” 朱可夫的話很有道理,所謂“兵者,詭道也”,真正的戰(zhàn)爭就是沒有規(guī)則的,雙方不擇手段只為尋求勝利。 巴甫洛夫作為一軍司令,應該全方位地想到敵人可能的進攻策略。 ![]() 巴甫洛夫憤懣不平,執(zhí)意認為自己沒有錯誤。 總參謀長對演習進行了評價,他先委婉的批評了朱可夫的不按規(guī)則行事,又重點警告巴甫洛夫一定要改變防御策略。 結(jié)果表明,巴甫洛夫并未從演習的失敗中吸取絲毫的教訓,以至于在幾個月后敗在了德軍手里。 如果巴甫洛夫能聽從朱可夫的建議,也就不會在白俄輸?shù)哪敲磻K,也就能避免人頭落地的結(jié)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