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于洪武三年封了6公28侯2伯共36個(gè)功臣,后來又陸續(xù)封了很多,整個(gè)洪武年間一共封了64個(gè)功臣。其中李善長居首,劉伯溫靠后。 韓國公李善長(1314年~1390年),濠州定遠(yuǎn)人。洪武三年(1370年)封,功勞可比漢之蕭何,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牽連全家七十余人被處死,76歲。 魏國公徐達(dá)(1332年-1385年),濠州鐘離人。洪武三年封,常任主帥南征北戰(zhàn),攻滅元大都,洪武十八年(1385年)留守北平時(shí)病逝,53歲,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 鄂國公常遇春(1330年—1369年),南直隸鳳陽府懷遠(yuǎn)縣人。常任副帥先鋒,作戰(zhàn)勇猛,為朱元璋軍中第一猛將。1366年封鄂國公,洪武二年(1369年)北伐途中病逝,40歲,追封開平王,謚號“忠武”。 曹國公李文忠(1339年-1384年),江蘇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逝,45歲,追封岐陽王,謚“武靖”。 宋國公馮勝(?—1395年),安徽定遠(yuǎn)人。洪武三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猜忌被賜死,70歲左右。 衛(wèi)國公鄧愈(1337-1377年),泗州虹縣人。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年(1377年)病逝于壽春,追封為寧河王,謚“武順”。 信國公湯和(1326年-1395年),濠州鳳陽人。洪武三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病逝,69歲,追封東甌王,謚號“襄武”。 涼國公藍(lán)玉(?―1393年),常遇春妻弟,太子朱標(biāo)岳父。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因捕魚兒海滅北元之功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誅,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dá)一萬五千余人,史稱“藍(lán)玉案”。 潁國公傅友德(?-1394年),安徽相城縣人。最早投身于紅巾領(lǐng)袖劉福通軍中,后陸續(xù)投靠過明玉珍、陳友諒,最后投靠朱元璋,為朱元璋軍中第二猛將。洪武三年封潁川侯,洪武十七年(1384年)晉封潁國公,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猜忌被賜死。 誠意伯劉基(1311年-1375年),字伯溫,浙江青田人。通曉經(jīng)史、天文兵法等,輔助朱元璋出謀劃策、謀定天下,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洪武三年封,洪武八年(1375年)病逝,64歲。 其他所封還有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等一大批功臣不一一論足,他們大多都在“胡案”和“藍(lán)案”中受誅失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