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清末老照片:青樓藝妓外出見客,八旗子弟玩物喪志,洋人圍觀囚犯,詳情如下: ![]() ▲幾個洋人在一個囚籠前合影,圍觀的還有幾個百姓和清兵,站籠里囚著一個中國人,很可能是觸犯了這些洋人的利益而受到處罰。 ![]() ▲清末一對官員夫妻,男左女右,表情嚴肅,官員威嚴十足,旁邊站著他們的兒子和一個小隨從,最醒目的是中間這張豹皮和中堂畫上的猛虎圖,所以這應(yīng)該是名武官。 ![]() ▲清末四個戲班子成員,不同扮相分別代表戲曲行當中的生旦凈丑。 左一:凈行,凈行俗稱花臉,分為正凈、副凈、武凈。 左二: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 左三:丑行,又稱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和武丑 左四:旦行,分為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彩旦、如果這幾個旦角都會的全才員演,被稱為花衫。 ![]() ▲1861-1864年間,北京,正是清同治年間,兩名官員,身著冬裝在一處廊下合影,看樣子坐在高處的官階也應(yīng)該高些。 ![]() ▲同一個地點,同一個角度,畫面中人物變成了三個朝鮮人,三人神態(tài)迥異,或立或坐,錯落有致,很符合照片構(gòu)圖需要。 ![]() ▲晚清老照片:兩個八旗子弟不務(wù)正業(yè),提籠駕鳥,所謂玩物喪志,滿清覆滅后,好些紈绔子弟即使變賣祖產(chǎn)與不愿丟下鳥籠。 ![]() ▲幾個挑石工在一處房屋前休息,像是一個祠堂,這幾個挑石工一人擔六塊條石,約摸得有百十多斤,全憑這一根扁擔和一把子力氣。 ![]() ▲不想出力就得讀書,這個穿長袍馬袿的人顯然是個讀書人,跑到一個土地廟前,希望能保佑他搏得一個好的功名。 ![]() ▲藝妓出行,注釋中說車上這個年輕女子是名藝妓,乘坐馬車去往雇主家里,看來這雇主也是非富即貴呀。 ![]() ▲一個官員府邸,端坐于正堂門口,旁邊站著他的大兒子,樓上看,妻妾成群,還有幾個小兒女。 ![]() ▲1860-1930年,某大戶人家的女家眷,當然不包括右下角這位,床板上躺著一個人,不知道這是要送去就醫(yī)還是剛請了穩(wěn)婆過來準備接生。 ![]() ▲幾個老太太在街角做針線活兒,賺點銅板貼補家用,這在那時候是良家婦女的必備技能。這個街角的房屋沒有設(shè)計成直角,很人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