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dǎo) 讀 在之前的文章之中,我就簡單地提及過關(guān)于夏季感暑的問題。暑為陽邪,其實暑證也有陰陽之分,并非氣溫高的時候才會感暑受邪。 一般來說,芒種過后氣溫就會逐漸升高,氣候以暑熱炎熱為主。但看今年,6月差不多過半了,氣候雖悶熱但平均氣溫基本不超過32攝氏度。氣溫不算太高,同時陰雨天較多,多雨潮濕,甚至雨后清涼。此天陽不太足,一般人也喜空調(diào)、冷飲這類“人造寒濕之邪”。所以在現(xiàn)階段,人體感受陰暑、感受暑濕寒邪的概率可能相對更高。 應(yīng)對這種情況,有沒有適用的中成藥可備好在家中? 今天就來介紹適用的藿香正氣方劑。 ![]() 藿香正氣方劑的前世今生 藿香正氣方劑,原名藿香正氣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短交菝窈蛣┚址健肥侵袊鴼v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成方藥典,是宋朝官方和劑局所使用的成藥處方范本。藿香正氣散的“散”字,顧名思義就是將藥材研磨為細末散劑,服用方法是散劑配以姜棗湯趁熱服用。 隨著現(xiàn)代工藝精進,藿香正氣散被加工成各色劑型,有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顆粒等?,F(xiàn)在散劑少見,普通百姓使用的是藿香正氣丸或者藿香正氣液居多。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醫(yī)方劑也對應(yīng)著不同的治療策略,“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病,舒緩而治之”。 總體來講,藿香正氣液會相對安全高效。藿香正氣液是將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制成,相當(dāng)于濃縮的湯液,既有“湯者,蕩也”,掃蕩病邪的本領(lǐng),又加入了辛熱的酒精作為提純?nèi)軇?,?qū)寒祛濕的效果會比藿香正氣丸更顯著。 藿香正氣液雖也用到濃度60%的乙醇作為溶劑,但最后會通過加熱除去其提取液中的乙醇,只保留水溶液。因此,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是不含乙醇,比起含有乙醇的藿香正氣水來說,相對更安全。 ![]() 吳又可《溫疫論》中說:“南方卑濕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時有感濕者”。嶺南地區(qū)夏季濕氣重,外感易夾濕,而藿香正氣散“治傷寒頭疼,增寒壯熱,或感濕氣,霍亂泄瀉,常服除山嵐瘴氣?!逼浣M方就是以驅(qū)除侵襲體表的寒濕邪氣和調(diào)整體內(nèi)水液的代謝紊亂為依據(jù)。而陰暑、腸胃型感冒也跟中氣內(nèi)虛,同時受暑邪與風(fēng)寒之邪乘虛侵襲有關(guān)。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道:“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睂χ瓮庑?、濕濁,少不了芳香性中藥。藿香正氣方劑之中就不乏使用芳香性中藥來“正氣”驅(qū)邪,如藿香、紫蘇、白芷、陳皮、厚樸等。 藿香正氣方劑,主要由藿香、紫蘇、半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術(shù)、陳皮、厚樸、甘草等組成。其中芳香化濕,發(fā)汗、解表、散寒,有藿香、紫蘇;生姜加半夏,生姜既能解半夏的毒性,二者搭配又能降逆止嘔、和胃化痰;白芷能通竅,祛風(fēng)活血、緩解畏寒;茯苓、白術(shù)配伍,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陳皮、厚樸均有燥濕化痰,除腹?jié)M的作用。全方表里同治,因此適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證的腸胃型感冒。全方于表辛溫發(fā)散,于里能芳香化濕,全方起到健脾扶正祛邪、表里同治的效果。 適用情況如下,比如寒濕感冒、夏季貪涼過食生冷、食生冷瓜果后受寒腹瀉,或貪涼露宿,或冷水沐浴、游泳后受寒后出現(xiàn)惡寒、無汗、發(fā)熱、頭身困重,或者瀉下清稀,或者嘔吐清稀,舌苔白膩,脈緊。這種情況下,一般用藿香正氣方劑。 藿香正氣方劑雖好,但不能亂用濫用 1、誤區(qū):一看到感暑、中暑,就用藿香正氣方劑 藿香正氣方劑并不適用于陽暑。陽暑,多是在氣溫過高烈日曝曬的環(huán)境,或悶熱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勞作所致。陽暑的表現(xiàn),以火象熱象為主:體溫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口渴等表現(xiàn)。由于藿香正氣方劑的組方以溫性藥物為主,陽暑再用藿香正氣相當(dāng)于火上澆油,會加重病情。因此使用之前必須辨證區(qū)分,如果無法自行判定,建議盡早就醫(yī)更為穩(wěn)妥。 2、禁忌:下列人群不宜擅自服用 例如,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兒童、妊娠期間、哺乳期間以及體質(zhì)較弱、過敏體質(zhì)、年紀較大長者等人群都應(yīng)該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服用,切勿擅自使用。 如果出現(xiàn)舌質(zhì)紅、舌尖邊紅、舌苔黃、扁桃體發(fā)炎、小便黃赤、大便臭或便后肛門有灼熱感、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等熱證或者風(fēng)熱感冒的表現(xiàn)時,也不適合用藿香正氣方劑。 中藥有“十八反”一說,意思是兩種藥物同用,會發(fā)生劇烈的毒性反應(yīng)或副作用。根據(jù)“十八反”歌訣提示,半夏不適合與川烏、草烏、附子等烏頭類藥物同用。所以,正在服用含有烏頭類的藥物時,一般來說應(yīng)該避免擅自使用藿香正氣方劑,因其中含有半夏。 |
|
來自: 為什么73 > 《天下無疾--得-正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