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有一句老話說的很好: “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strong> 這句老話,解放前就有,大概30年代就有。 這其實闡述了一個關于商品交易市場中的核心規(guī)律,那就是“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 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買方永遠從信息認知和成本利潤預估上,都是處于弱勢的。 交易關系中,賣房永遠是最精明的。 特別在買房置業(yè)這樣的重大資產購置上面,更是集中了營銷,推廣,消費心理學等等有利于賣家的銷售優(yōu)勢。 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各位朋友聊一聊,那些在樓市交易中,參與交易的賣家,為買家精心設計的那些“糖衣炮彈”。 ![]() 圖片來源:網絡 一、錨定效應首先,要普及一下錨定效應的精準定義。
簡單來說,在營銷學上,就是人為的制造一個標桿,讓人主動的以這個標桿為標準去參考價格。 在買房置業(yè)這件事上面,錨定效應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樓盤整體來看,標樓王立鋪王 “樓王”,“鋪王”這樣的詞,只要有看房經歷的人,絕對是耳熟能詳: 樓王的特征,就是位置好,景觀好,戶型好的樓盤最高品質代表,如下面幾張圖: ![]() 樓王示意(圖片來源:網絡) ![]() 樓王示意(圖片來源:網絡) ![]() 樓王示意(圖片來源:網絡) 鋪王就是位置最好,人流量最好的,有些是大品牌已經入駐的好地段商鋪,如下圖: 最常見的,就是入口處商鋪,路口轉角商鋪。 ![]() 鋪王示意(圖片來源:網絡) ![]() 鋪王示意,會所周邊的轉角鋪位(圖片來源:網絡) ![]() 鋪王示意(圖片來源:網絡) 一般來說,所謂的樓王鋪王這樣產品,在一個項目里面,就是錨定的這個錨! 價格表現(xiàn)最高,當購房者買房的時候,最先接觸到的價格,就是這個樓王鋪王的價格。 而這個樓王鋪王的價格,基本上都高于正常行情和實際價值20%-50%的,甚至更高。 以樓王鋪王的價格,給購房者進行心理錨定,然后結合營銷推盤,分批銷售。 至于這個樓王鋪王,開發(fā)商其實是不愿意真正銷售出去的,只有沒賣出去,才有隨便調整價格的權力,而一旦賣出去了,就沒有說服力和操盤掌控了,所以價格一般都吊的高高的。 即使放到樓盤銷售尾聲階段,其實開發(fā)商已經通過其他產品的銷售實現(xiàn)回款了,對樓王的價值回收也就不著急了,說不定還要繼續(xù)加價,以換取更高利潤。 一上來就把最好的產品賣掉了,其他次一級或者相對有缺陷的產品怎么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壓倉,壓軸,或者鎮(zhèn)店。誰見過開店鎮(zhèn)店之寶隨便就能買的? 如果用釣魚來形容營銷,樓王就是最好的餌料。 樓王當然有優(yōu)勢,但是這些優(yōu)勢其實對于實際居住來說,其實差別根本沒有價格差距能代表的那么多,這是實話,樓王的存在,就是拉高樓盤價值的錨定工具而已。 喊價20000的樓盤,樓王標價28000,就算是討價還價,能談多少? 沒有樓王,均價20000,討價還價,是不是就沒有什么心理壓力了? 價格錨定,就是形成價值對比,拉高整體價格表現(xiàn)的手段。 看一個樓盤或者項目的產品是不是值不值(性價比),第一步就是要從樓王錨定的思路中走出來。 當然一心要買樓王的土豪,請隨意。 2、從樓棟產品來看,特價房、明星戶型和黃金樓層 從樓盤整體上,可以立樓王這樣的錨定,但是從單棟建筑上來看,這樣的錨定效應也被廣泛應用: 下面一組圖,對應價格,一目了然: ![]() ![]() ![]()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一個樓盤中的某一棟,定價的第一個考量點,就是最高的錨,設在那一層。 這個設定錨,對于買房者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價值引導,建議不能光盯著價格差別,要根據自己買房的需求,實際理性的來看待樓層選擇。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貴的,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只是一個價格錨定而已。 3、從購置心理上,用特殊群體進行錨定。 這個是結合消費心理學中的攀比心理進行錨定營銷的方式。 一個豪宅定位的樓盤,沒有幾個當?shù)氐母缓篮椭耸康呐鯃觯蛣e想能打開市場。 同樣,如何能通過特殊群體的錨定手段,提高一個普通樓盤大部分普通購置群體的跟隨性和認可度呢? 那就是以令人尊敬的社會職業(yè),作為這個樓盤的“準客戶”進行宣傳,例如警察,醫(yī)生,教師,公務員等等,這樣具有社會高度認可的“素質群體”,當做樓盤優(yōu)勢進行宣傳。 “古有孟母三遷擇好鄰,今有精英共小區(qū)”,是不是很有場面感和誘惑力? 不好意思,這里要給已經蠢蠢欲動的購房者,潑盆冷水了:鄰居的身份,對于你要買的房子的價值,就是給開發(fā)商增加利潤,如此而已。 更何況,這些群體買房子的成本和壓力,和普通買房者完全不一樣,開發(fā)商為了營造這種社群的理念,對于錨定群體的優(yōu)惠外界完全無法想象。 更何況,公務員買房,那個公積金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有高素質的好鄰居,未來生活的空間和社區(qū)的氛圍可能會不錯,但是和選擇房產的核心價值來說,其實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和以前鄰里和睦,互助互幫的時代不一樣了,現(xiàn)代住房和社區(qū),電梯戶門的隔絕,獨立生活和隱私空間的時代趨勢,造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社交隔斷”:社交的社,在這個時代,社會屬性強而社區(qū)屬性弱。 簡單來說,你的鄰居只和社區(qū)環(huán)境有關,和房子本身和個人發(fā)展來說,基本沒有什么關聯(lián)。 你買的是房子,不是買鄰居,就算和你看得起的人群買在一起了,別人未必看得起你。 買房,不看人,看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永遠別想著買套房子,就能提升自己的階層和社會地位,那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 二、貨不對板的障眼法和購物中心,商場,甚至小小的便利店一樣,當一個人走進售樓部的那一瞬間,就被精心設計的各種營銷細節(jié),所引導和持續(xù)影響。 除非是購房置業(yè)經驗豐富,或者行業(yè)中人,大部分首次買房的剛需小白,進入售樓部精心布局,處處機關的營銷空間,絕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狀態(tài)。 說句不客氣的,在一個合格標準化的售樓部里面,連椅子的擺放,洽談區(qū)的設置,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有營銷講究。(初次洽談,項目介紹,是有茶幾間隔的沙發(fā),制造距離感和尊重感,簽訂合同,房源選擇,戶型推薦,換到小圓桌硬板凳,拉近距離,制造壓迫。) 在售樓部的種種營銷包裝細節(jié)中,障眼法對于產品銷售的幫助,是最大的。 這個障眼法就厲害了,房地產發(fā)展這么多年,早已經形成標準化模式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期房銷售的工地障眼法: 現(xiàn)在中國很多城市和地區(qū)的商品房銷售,都采用“期房”銷售模式,別的不說,連項目建設的工程,都要配合營銷的節(jié)奏: 銷售旺季趕工期,至少也要保障工地熱火朝天,銷售淡季工程進度慢慢拖,這個已經是被普遍認知的手段了。 買房子,特別是已經交了定金,辦了首付,甚至是已經開始還款的置業(yè)群體,對于自己的房產交付時間,絕對可以用的上“牽腸掛肚”來形容。 誰不怕買到爛尾樓和工程延期的情況? 所以,有經驗的買房人,基本上都是淡季看工程,旺季看市場。 看工程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看“干大活”,也就是塔吊,基礎,澆灌,結構,土方,吊裝等等這樣大工程的活躍程度和人數(shù)就可以了。 至于那種砌磚,抹灰,泥水等等“小活”,一天幾千元的人工成本,比搭臺演戲還便宜。 ![]() 淡季樓盤工地(圖片來源:網絡) 2、售樓部的高端大氣: 售樓部高端大氣上檔次,已經是現(xiàn)在房地產和開發(fā)商的標準化操作了,一個氣派的售樓部,絕對能給樓盤加分給產品加價,畢竟中國人講究臉面嘛。 ![]() 金碧輝煌,裝修精美的售樓部(圖片來源:網絡) ![]() 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售樓部(圖片來源:網絡) 但其實,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以后樓盤賣完了,這個售樓部的成本是誰來擔負? 當然是從每一位業(yè)主的購房款里面賺出來!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售樓部雖然也在房價里面,但是以后會留給小區(qū)做會所啊…… 屏幕前的各位朋友,有買過房子的,請問你們樓盤曾經的售樓部,是什么樣的“會所”? 不要太諷刺好不好?除非是真正的豪宅和高端社區(qū),才有會所一說,其他項目的售樓部,要么賣完就拆掉(違建),要么就變成萬年荒廢的閑置物業(yè),是不是?最多最多,變成麻將館或者小超市。 而這個售樓部未來的任何收益,和業(yè)主沒有一分錢關系。 因為售樓部的高端大氣而盲目買單,可能是買房這件事上,花的最冤枉的錢。 真正好賣的房子,售樓部需要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嗎?無他,臉面而已。 讓業(yè)主買單的“臉面”而已。 至于產品質量好不好,開發(fā)商實力強不強,和營銷中心表現(xiàn)出來的樣子,沒有關系。 3、缺乏真實參考意義的沙盤、區(qū)位示意和戶型圖: 售樓部營銷有三寶:沙盤,戶型模型和區(qū)位圖,這是房地產營銷障眼法最厲害的道具。 先說沙盤,就是非常缺乏真實性的營銷道具而已,基本上沒有參考對比的價值:掩蓋所有的項目自身或周邊的缺陷,無底線放大甚至無中生有的捏造一些有利條件。 樓盤旁邊有垃圾場,污染工廠,噪音源,甚至是墳地,寺廟,高壓變電站等等,在沙盤上能看的出來嗎? 說好的景觀無遮擋,寬闊干凈的水景,規(guī)范茂盛的園林……等你交房的時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貨不對板了。 當然加大樓間距,美化建筑形態(tài),綠化加特效,配套無中生有,規(guī)劃高端,遠景模擬,這些都是常規(guī)操作了。 簡單來說,看沙盤和實際房子的感覺,就像方便面盒子封面和實際內容的差別,那么大,甚至更厲害。用現(xiàn)在的一個流行比喻來說,就是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qū)別,就這么現(xiàn)實: 長沙某個“網紅”樓盤的“塑膠人工湖”和“4棵樹綠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下圖) ![]() 塑膠人工湖,走紅全網(圖片來源:網絡) ![]() 實際小區(qū)的綠化景觀情況 ![]() 高端大氣的沙盤效果(圖片來源:網絡) 看沙盤,就當看廣告,還是那種需要帶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看待的廣告:僅供參考,不要當真。 4、永遠得不到的“樣板房”: 如果說前面說的項目工地,售樓部和沙盤只是“營銷前戲”,那樣板房絕對是促成房產銷售的“硬菜”了,樣板房的銷售促進效果,顯而易見: 有買房經歷的一定見過這樣的美輪美奐的樣板房: ![]() 精裝樣板房,美輪美奐(圖片來源:網絡) ![]() 精裝樣板房,美輪美奐(圖片來源:網絡) 有多少看到裝潢精美,家具齊全的樣板房,再加上營銷人員貼心應景的推薦,就滿懷憧憬的下單買房的? 但實際上,等到你的房子交付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可能是這樣的情況: 沒有家具和軟裝的烘托,反差極大。 ![]() 精裝交付(圖片來源:網絡) 或者是這樣的: 毛坯交付,美好生活全憑對樣板房的想象了。 ![]() 毛坯交付(圖片來源:網絡) 更厲害是,原本樣板房里面明明可以放下床的地方,竟然買不到合適的床! 關于樣板房和實際的房子,大概就是“化妝前”和“化妝后”的差別了吧? 既然是要用來“造夢”的樣板房,就是產品的門面,一套樣板房的造價甚至快趕上一套房子的售價情況非常常見,普通人家要做到樣板房標準的門檻可想而知。 更何況,樣板房門道多了去了,掩蓋結構缺點(軟裝掩蓋),采光問題(照明24小時最大亮度),家具尺寸做?。ㄍ癸@空間格局)……還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裝修和建筑結構的專業(yè)知識。 一般樣板房有兩種,一種是用準現(xiàn)房做的還可以參考一下,另一種完全是在售樓部旁邊新建一個的,那就貨不對板的風險大很多了。 所以,樣板房和沙盤一樣,看看就好。廣告而已,當真你就輸了。 看樣板房,不如看毛坯房。同理還有的就戶型圖,和樣板房一個意思,看有標尺的戶型結構原圖,比看經過精心美化布置的廣告戶型,更為靠譜。 看看下面這樣戶型變身,一目了然。 ![]() 戶型美化的套路(圖片來源:網絡) 5、你看到的,都是開發(fā)商想讓你看到的: 最后來說一說,售樓部里面,客戶能看到的信息,其實都開發(fā)商,或者是銷售部門,想讓客戶看到的一些東西。 首先是銷售信息: ![]() 圖片來源:網絡 還有區(qū)位圖: ![]() 僅作話題參考,不做任何推薦,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還有很多繁華景象,足夠調動客戶想象力的圖片: ![]() 圖片來源:網絡 ![]() 圖片來源:網絡 ![]()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營銷視覺引導,加強客戶現(xiàn)場成交意愿的工具而已。 甚至連購房者看到的房價表,都有好幾個版本。 在一個營銷環(huán)境中,消費者看到的,都是賣家想讓你們看到的,如此而已。 三、販賣焦慮和制造恐慌論饑餓營銷,從眾效應和人氣打造,在房地產銷售過程中,尤為常見: 看看下面的這幾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 ![]() 圖片來源:網絡 ![]() 圖片來源:網絡 ![]() 圖片來源:網絡 這哪里是理性的商品交易狀態(tài)?這哪里是賣房子? 什么超市促銷,免費送禮的人氣,比起中國各個售樓部“搶房”盛景來說,連弟中弟都算不上。 關鍵是,這些搶房的人里面,有多少才是真正的購房者? 但是這招在中國房地產營銷十幾年里面,屢見不鮮,屢試不爽,無他,從眾效應太厲害了。 簡單來說,就是銷售單位刻意營造的緊張和焦慮氛圍。 其實對于真正買房群體來說,這樣的場景,是非常值得警惕和回避的,買房子不是沖動消費,真正有價值的產品,也不是放到市面上來爭搶就能得到的。 真正的大宗投資,永遠是不動聲色,只有盲從者才會積極拼搶,自己所認為的機會和發(fā)財夢。 人永遠不可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 ![]() 圖片來源:網絡 四、打腫臉充胖子中國的房地產開發(fā)商,不論國企背景還是民營企業(yè),不論品牌和排名,還有什么成功案例和公司規(guī)模,其實和買房者一點關系都沒有。 全中國,沒有一個地產開發(fā)項目,是以全資投入的形式進行開發(fā)銷售的。 換句話說,每一個項目,都是舉債開發(fā),再結合房地產開發(fā)自身具備的重資產運營特征,對于買房者來說,隨便一個開發(fā)商地產商在開發(fā)一個項目所背負的債務,都是難以想象的。 中國是人情社會,中國人交往做生意,更是講究一個臉面。 試想,就算是生意合作,一個負債累累,一個身家殷實,你會選擇哪一個? 所以,為了給買房群體樹立足夠的消費信心,“充門面”是每一個開發(fā)商都必須要做的包裝準備工作。 具體表現(xiàn),就是“過分熱情”和“過度品牌宣傳”。動輒各種頭銜,公司實力通過不同的渠道和媒體進行加強,遇到這樣的情況,建議購房群體就要特別警惕了: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會宣傳什么。 例如中國房企排行前幾的龍頭企業(yè),其實對于企業(yè)自身宣傳和實力展示,并不是營銷的主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和運作,這些大房企都明白,品牌是做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甚至品牌房企在不同城市的開發(fā)公司都不是一個都有可能。 越小的房企,或者存在“外強中干”問題的房企,最喜歡吹噓和包裝自身。 如果一個地產項目,對產品和開發(fā)的宣傳占比,還不如對企業(yè)宣傳所占的比例,那就要小心了,就像窮人最怕別人說他窮,一個意思。 這里教各位購房者一個實用的辦法,看到一個項目,到銷售現(xiàn)場記下開發(fā)公司和開發(fā)商的名字,然后上網去查相關的負面信息,或者用企業(yè)信用查詢工具進行查詢。 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有些東西,是依賴宣傳和過度包裝,所不能掩蓋和抹滅的,買房不是一件小事,或許是很多人需要付出人生很長一段時間工作收入所得才能實現(xiàn)的重大財產消費決策,小心一點,總是好的。 就算是結婚,也得實名認證,上門實地了解吧? ![]() 圖片來源:網絡 寫在最后:小結一下:買房子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當下房價高企的行情下,這件重要的事,還增加了很多現(xiàn)實難度。 簡單來說,這篇文章就是給各位有計劃買房,或者準備買房的朋友,梳理了可能會在買房這件事上導致錯誤選擇和行動的一些“糖衣炮彈”,也就是套路和陷阱。 最后也要預祝各位有買房需求的朋友,在2020年能夠順利的買上心滿意得的房子,過上幸福順利的生活。 筆者作為地產行業(yè)內的一員,真心希望這個行業(yè)能夠少些套路,多些真誠,因為依賴套路和欺騙的營銷,勢必不會長久。 一個真正健康發(fā)展,有未來的行業(yè),永遠都是真誠,透明,實際和尊重消費群體的。 僅以此文,心存善念,廣結善緣。 ![]() 圖片來源:網絡
|
|